马利伟把修改后的初稿发给封喻时,犹豫好久,像是做一个重大决定,迟疑三分钟后才干脆地按下发送键。
他按照那天在杂志社聊的方向,删减了主角弟弟开饭馆的冗余情节,补充了主角被领导抢功后毅然离职的具体细节,还重写了结尾,让主角在黎明时分送完最后一单外卖,看着城市渐渐苏醒,掏出手机给弟弟发了条信息:“哥再拼拼,明年争取去看你。” 字里行间藏着不卑不亢的希望,恰好呼应了开篇的深夜独行。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长舒一口气,却又立刻开始忐忑。不知道封喻会不会满意这次的修改?会不会觉得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种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比他第一次投稿时还要强烈。
没想到当天晚上,他就收到了封喻的回复。邮件里没有长篇大论的批注,只有简短的一行字:“修改方向很对,细节处还有打磨空间,明天下午三点,楼下咖啡馆聊聊?” 后面附了一个定位,正是《沙洲》杂志社楼下那家主打手冲咖啡的小店。
马利伟盯着邮件看了半天,下意识地笑了。他特意查了那家咖啡馆的评价,提前在备忘录里记下了几款口碑不错的饮品,又翻出衣柜里最得体的一件衬衫,熨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下午,马利伟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咖啡馆。店里的装修简约又温馨,木质桌椅擦得锃亮,墙上挂着几幅抽象画,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烘焙后的醇厚香气。他选了一个靠窗的角落位置,既能看到杂志社的方向,又相对安静,适合讨论稿件。
他翻看菜单时,下意识想起封喻桌上的白色咖啡杯,猜她大概爱喝美式。可又觉得美式太苦,审核文章已经够费神了,喝甜一点的或许能让人放松。纠结了半天,他还是先点了一杯热美式,又额外要了一小碟方糖,放在桌子内侧,想着等封喻来了让她自己选。
两点五十八分,咖啡馆的门被推开,封喻走了进来。她今天没穿西装套裙,换了一件米白色的针织衫和一条深色牛仔裤,长发随意地披在肩上,少了几分职场上的锐利,多了几分温婉柔和。
“不好意思,来晚了吗?”封喻快步走到桌前,拉开椅子坐下,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刚才临时处理了个作者的急事。”
“没有没有,我也是刚到。”马利伟连忙站起身,心跳又开始加速,“封主编,你想喝点什么?我去点。”
“一杯美式就好,谢谢。”封喻笑了笑,从包里拿出平板电脑,“我把你的稿子存到平板里了,咱们边看边聊。”
马利伟应声去点单,特意跟店员说“少冰,正常糖”,转身时却看到封喻正低头看着平板,眉头微蹙,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神情专注。他心里一紧,难道是稿子还有大问题?
等他端着美式回来时,封喻刚好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整体比上一版好太多了,主线清晰了,人物动机也立住了,尤其是结尾的修改,很有力量。”
马利伟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都是您指导得好,上次您一说,我就豁然开朗了。”
“是你自己底子好,一点就透。”封喻接过咖啡,触碰到杯壁的温度,愣了一下,“你点的是热的?”
“嗯,”马利伟点点头,“现在天气转凉了,喝热得舒服点。” 他没说自己特意打听了这家店的冰美式偏苦,热饮能中和一部分酸涩,只觉得这样的小心思没必要说出口。
两人的讨论正式开始。封喻把平板放在桌子中间,指着其中一段:“你看这里,主角被抢功后,只写了‘他很愤怒’,太抽象了。可以加一些细节,比如他看着领导在会议上侃侃而谈时,杯子里的水被他晃得溢出杯沿,这样更有画面感。”
马利伟凑近屏幕,看着那段文字,恍然大悟:“对,我之前只想着表达情绪,却忘了用细节支撑。这样一改,人物的愤怒就更真实了。”
“还有这里,”封喻又翻到前面,“主角送外卖时遇到暴雨,你写了‘雨很大,打湿了他的衣服’,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雨水顺着头盔的缝隙流进眼睛,视线模糊中看到路边便利店的灯光,既体现了环境的恶劣,又能和后面的温暖形成对比。”
“有道理。”马利伟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
两人越聊越投入,从情节细节聊到人物塑造,从叙事节奏聊到隐喻运用,偶尔会为一个情节的处理方式争得面红耳赤。
“我觉得这里应该让主角直接跟领导对峙,这样更能体现他的性格转变。”马利伟坚持自己的想法,脸颊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
“不行。”封喻摇摇头,语气坚定,“主角的性格是隐忍内敛的,直接对峙不符合他的人设。他的反抗应该是沉默的,比如在离职时留下一封辞职信,只写了‘功过自有公论’,这样更有力量,也更符合现实主义的基调。”
“可这样会不会太憋屈了?”马利伟皱着眉,“读者可能会希望看到主角反击。”
“现实主义不是爽文,”封喻看着他,眼神认真,“很多普通人在面对不公时,选择的不是激烈的反抗,而是默默离开,用行动证明自己。这种‘无声的反抗’,反而更能引发共鸣。”
马利伟沉默了片刻,仔细琢磨着封喻的话。他想起自己曾经在工厂打工时,被组长冤枉偷懒,当时他也是选择了默默辞职,而不是当众争吵。那种委屈又无力的感觉,确实比激烈的冲突更让人印象深刻。
“你说得对。”他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划掉原来的想法,“就按你说的来,用无声的反抗体现他的性格转变。”
封喻看着他坦然接受建议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欣赏。很多作者都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修改意见,而马利伟虽然执着,却能理性看待不同的观点,这在新人作者里很难得。
争论过后,往往是更深的共鸣。当聊到主角在深夜街头看到流浪猫,把仅剩的半根火腿肠分给它时,两人几乎同时开口:“这个细节很好,体现了主角的善良。”
说完,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英雄所见略同啊。”马利伟挠了挠头,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心里却有种莫名的默契感。
“确实。”封喻笑着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眉头微微蹙了一下。这家店的美式以醇厚著称,苦味偏重,她平时喝惯了不加糖的,今天却觉得格外苦。
马利伟注意到她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他忘了,封喻可能喜欢喝无糖的。他偷偷瞥了一眼桌内侧的方糖,犹豫了一下,趁着封喻低头看平板的间隙,飞快地拿起三块方糖,小心翼翼地放进她的咖啡杯里,又用勺子轻轻搅拌了几下,直到方糖完全融化,才把勺子放回托盘,假装什么都没做。
封喻抬头时,刚好看到他收回的手,又看了看自己的咖啡杯,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她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口,原本厚重的苦味被甜味中和,变得温润起来。
“你给我加了糖?”封喻看着他,带着调侃的笑意。
马利伟的脸瞬间红了,像被抓包的小孩一样,手足无措地低下头:“我……我看你刚才皱眉头,以为你觉得苦……”
“我平时喝美式都不加糖的。”封喻忍着笑,故意逗他,“你这三块方糖加下去,是把苦咖啡调成糖水了吧?”
“啊?”马利伟愣了一下,抬头看着她,眼神里满是懊恼,“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该随便给你加糖的,我再去给你点一杯吧?”
“不用了。”封喻笑着摆摆手,又喝了一口,“这样也挺好,甜一点,聊稿子的心情都变好了。”
马利伟这才松了口气,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甜一点好,写文已经够苦了。”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戳中了封喻的心。她看着眼前的男人,他穿着简单的衬衫,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眼神里却藏着对文字的执着和对生活的体谅。他懂写文的苦,所以希望她能喝到甜一点的咖啡,这份笨拙又真诚的关心,让她心里泛起一股暖意。
封喻从事编辑工作多年,见过太多急功近利的作者,他们把写作当成成名获利的工具,却很少有人像马利伟这样,纯粹地热爱文字,体谅同行的不易。
“你说得对,写文确实苦。”封喻的语气柔和了许多,“但能遇到懂自己文字的人,能把心里的故事讲出来,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马利伟抬眼看向她,刚好对上她的目光。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她的脸上,柔和了她的轮廓,眼底的笑意像彼岸花一样美丽。他的心跳漏了一拍,连忙移开目光,假装看向窗外,脸颊却不受控制地发烫。
咖啡馆里人来人往,悠扬的轻音乐在空气中流淌,混合着咖啡的香气,构成了一种温暖而惬意的氛围。两人继续聊着稿子,偶尔会沉默片刻,却并不觉得尴尬。马利伟会偷偷观察封喻,看她认真思考时微微蹙起的眉头,看她笑容里浅浅的梨涡,心里渐渐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愫。
他发现封喻不仅专业能力强,还很懂生活。聊到主角喜欢吃的老面馒头时,她能准确说出“老面馒头的嚼劲来自自然发酵,比酵母馒头更有麦香”;聊到主角租住在老城区时,她能说出“老城区的巷子里藏着最好吃的早点摊,早上五点就开门”。这些细节让他觉得,封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副主编,而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普通人,和他一样,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
“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封喻看了看手表,合上平板,“剩下的细节你再打磨一下,改完之后发给我,应该就能定稿了。”
“好的。太感谢您了封主编。”马利伟连忙站起身,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本和手稿收好,“耽误您这么久,我请您吃晚饭吧?就当是感谢您的指导。”
这是他第二次提出请她吃饭,比第一次多了几分底气,却依然带着几分腼腆。
封喻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没有立刻拒绝。
她想起刚才那杯加了三块方糖的咖啡,想起他憨厚的笑容和执着的眼神,心里忽然觉得,和他一起吃顿饭,或许也是件不错的事。
“好啊,但我有一个条件。”封喻点点头,嘴角带着笑意,“不过别叫我封主编了,也别您啊您的,私下里叫我封喻就好。”
“好,封喻。”马利伟喜出望外,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自己的作品已经发表了一样高兴,“那我们去吃什么?我知道这附近有家不错的家常菜馆,味道很正宗。”
“都可以,你定就好。”封喻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站起身。
两人并肩走出咖啡馆,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
马利伟走在她身边,比第一次见面时从容了许多,偶尔会跟她聊起附近的街道,说起哪家店的早点好吃,哪家店的文具性价比高,语气里带着对这座城市的熟悉和热爱。
封喻静静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句,脚步从容。她看着身边的男人,他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认真,眼神里藏着对生活的热忱和对文字的执着。她忽然觉得,这次“咖啡面谈”,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打磨稿件,更像是一场灵魂的相遇。这不禁让她想起了林婉婷的话:“有些共鸣,藏在字里行间;有些心动,藏在日常小事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