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咱家小宝今天都没咋吃下东西,你要不明天找支书问问,能不能用工分换点小米啥的?这天天喝野菜干汤,就算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他这么小一个孩子呢!”
张家沟村村东头的一户农家院里,滿花婶子正焦急的看着自己的小孙子,如今小宝才一岁多,喝野菜汤会吐,喂不下去,孩子难受,她这个当奶奶的更是不忍看下去,恨不能去替代孩子受罪。
“行,我明天去问问,不过村里的小米不多,支书看得很紧。要是不行,就捎信给老三问问,他那边还有没有细粮……”村里的木匠老高,看着躺在床上,缩成一团的小孙子,也是为难心疼的紧。
“老三虽然在县里的机床厂,能领工资领粮票,比咱们要宽裕,但是上回他捎东西回来的时候就说过,现在县里的粮站都没有多少粮食了,更何况紧俏的小米呢?
而且,老三已经补贴过家里好几次了,次数多了,心里也就该有意见了。我看这事儿还是得落在支书身上,他虽然轻易不松口,可再这样下去,咱孙子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了?你要是抹不开脸,等明天我去跟支书说,用工分不行,就用钱,我就不信支书还能见死不救……”事关自己孙子的生死,满花婶儿可不会退缩。
“你看你急什么?我又没说不去。等明天我先去找支书问问情况,他要是不答应,你再去说……”听着满花婶子的话,老高也有点悻悻的,对于支书,他心里还是很尊敬的,但是去提出这种要求,让人家为难,他确实不好开口。可看了看孙子,大高还是决定豁出去一回。
跟满花婶子和老高家类似,村里的很多人家都在讨论着粮食的事情,这是当下大家最关心的。而推着粮食回来的民兵队员们心里念着的当然也是那些食物,但他们知道要保守秘密,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只在心里回味着那些美味的食物,在被窝里偷着乐。这也导致有的人没睡好,一大早就敲开张建军家的门,来帮忙熬糊糊。
“这些东西味儿可真好,村民们肯定能吃出来,支书没说找啥借口……”陆陆续续的,几个民兵就聚在了张建军家里,一边把面包使劲儿掰碎,一边聊着天,就连被吵醒的张小军都不想再去睡了,在又一次被叮嘱要保守秘密后,就顺利的留下,坐在旁边听大人唠嗑。
“支书说了,就说是咱们昨天去县城黑市弄回来的粮食,给大家加餐……”
“不知道能不能瞒过去?”
“哎,瞒过一时是一时吧,要不是亲眼见过,谁敢相信那么离奇的事情?”
“建军啊,等发完粮食了,咱们再一块去寺庙走一趟,看看情况,这粮食还是多多益善啊!”
说起寺庙这回事,民兵们的劲头儿就更高了,要不是还记得要熬糊糊发粮食,恨不得现在就拉着张建军去寺庙。张建军无奈,只能答应。其实,他心里隐隐有种感觉,今天可能会白跑一趟。但这种感觉没有根据,也不能直接让民兵们不去,要不然还以为他在推脱呢!
等今天拿出来的面包都弄碎之后,民兵们就把面包碎全都扛到村里的食堂,只有那边有大铁锅,还是各种修修补补过的,但好歹能用。除了面包碎之外,还有破损腐烂的蔬菜,也都一块切里面。
“你们自己换回来的粮食,就这么给大家分了?”今早换班,负责看守食堂的民兵大勇,奇怪的看向张爱军几人,不由得想现在觉悟都这么高吗?这可都是他们自己出钱出力弄回来的啊!
“哦,是老支书特意让我们去找他战友换的,他给了钱,而且还给我们记工分,也不是我们自己出钱……”张爱国简单解释了两句,他们确实没出钱,只出了力,此外,还被吓了几回而已。
“原来如此!”大勇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叫他不再追着问粮食的来历,其他几人也是下意识松了口气。
有了带回来的食物,今天的野菜汤变得更加浓稠,至少看不见碗底了。这也让村民们惊喜不已。负责分粮食的老支书也是按照商量好的,跟大家简单说了下粮食的来历,并要求大家保密,要不然买的人多了,以后他们村里可就再难买到了。这道理大家都懂,没什么异议。
村民们领完粮食,就忙着回家,打算再加点水,弄的稀一点,还能再多出来那么一两碗。而且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也不聊天了,直接端着碗往家赶。没过多久,食堂前面就没剩几个人了。
“支书,你看,能支点粮食不?实在是家里没办法了,要不然我也不能开这个口……”老高自然是留到了最后,见人都走了,他才期期艾艾的跟老支书说了自家孙子的事情。
“行,等我回去跟你看看情况,要真像你说的那样,我就给你支半斤,总不能看着孩子没口粮吃。但我提前告诉你,这小米可紧俏着呢,不仅要工分,还得要钱,当然这钱不是给我的,都在村里的账让。等后面我再打听打听,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给村里多买点粮食,不然这日子可不好熬呢……”
这小米还是老支书走关系才能留下来那么一点,抢手的很,要是平时村民想要小米,早被他厥回去了,但事关孩子的命,老支书还是吐口了。
“哎,行,用钱就用钱,只要能有我家的口粮就行。”听到老支书痛快答应了,老高那脸上的皱纹都变得舒展了,立刻就答应下来。他们老两口手里还有点钱,这不是问题。这下子,他们家小宝的口粮问题可解决了。
老支书去库里领了半斤小米,跟老高一起回了家,见孩子情况确实不好,老支书便利索的把小米留了下来。这也让他意识到村里的孩子老人确实身体更脆弱,不能只吃野菜干汤,以前是没条件,只能熬,但如今,他打算去跟张建军商量一下,从他手里换点米面这种细粮,好应对不时之需。
只不过老支书去张建军家时没找到人,又只有张小军在家,一问才知道,去了后山寺庙。老支书这会儿家也不回了,顺着记忆里的路,也去了山里。
“这咋回事儿?怎么既看不见路,也看不见那寺庙了呢?”好容易等张爱国一行人到了山崖底下,可奇怪的是那条路和寺庙都不见了。昨天他们回去的时候,还特意在那条路上做过记号,如今通通不见了。原本兴冲冲来,想要给村里人多带一点粮食回去的打算如今可全泡汤了。
“没想到这就是一锤子买卖,嗨,咱们都白高兴了。”几人分开又找了一大圈,确实没找到,只能丧气的回来。
“建军啊,你有啥办法没?咱们带回去的粮食可吃不了多久啊!”马国强跟张建军一组寻找寺庙,可惜一无所获。想着张建军的独特之处,马国强还是又问了问。
“我哪有啥办法?就算有钥匙,也得找到地方,要不然从哪儿开门啊。昨天那座寺庙就是自己突然出现的,它要不想现身,咱们也不能逼它出来啊……”
对于这样的结局,张建军并不意外,而且他确实没有办法,只能被动等待。他看向手心里的钥匙印记,它还静静地待在那里,本身带的空间也没有消失,至于其它的,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也只能这样了!”听到连张建军都这样说,马国强也只能认命了。
辛苦跑到后山一场,却空手而归,而且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那座寺庙,大家心里还是挺失望的,这一路上回去的步伐,都听着沉重的很。连后面赶来的老支书,听了最新情况以后,也都忍不住的失落。
“建军啊,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回到村里以后,众人就都各回各家了,只有老村长跟着回到张建军家里,主动跟他提起换粮食的事情。
“行,我没问题。”老村长的意思,是用村里仓库的杂面,红薯干,还有上次带回来的那批食物,从中让张建军挑选一些,用加价二十斤粮食的条件,跟张建军换点细粮。虽然知道这价钱不算高,甚至便低,但村里确实困难,拿不出更多了。
对于家里能多二十斤粮食,张建军还是很乐意的,听老村长说完,就痛快答应下来了。他们村里吃白面比较多,所以老村长跟张建军换了三十斤白面,十斤大米。
至于换的粮食,是张建军自己挑的,主食,蔬菜,水果啥的,都有一些。最后,老村长还把两个不太好的红薯和土豆给张建军做了添头。至此,这桩交易完成。
此后的几天,民兵们依然不愿意放弃那座寺庙,依然每天会去山里一趟,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一直等到某天傍晚,张建军刚吃完饭没多久,他的手心里的钥匙印记突然开始变亮了,这也让意识到也许机会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