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蝴蝶你是石》
第十章莱茵河往事
那幅名为《飞翔》的画,如同被施了魔法,真正驱散了笼罩在玛瑞娅心头的最后一片阴霾。她开始更频繁地走出家门,不仅恢复了瑜伽练习,甚至偶尔会在清晨,伴着鸟鸣,在院子里即兴地舞动片刻。虽然不再是舞台上那般高难度的技巧展示,但那流畅的身姿和自然舒展的肢体语言,足以让杰夫和阳看得出神。她身上那种被生活重压许久的“婀娜多姿”,正以一种更沉静、更内敛的方式悄然回归。
他们开始像寻常情侣一样约会。看一场小众的独立电影,在映后讨论里交换彼此迥异的观点;逛一家新开的现代艺术画廊,在抽象的色彩与线条前驻足,猜测画家想要表达的情绪。杰夫始终是那个沉稳的陪伴者,但他看向玛瑞娅时,蓝色眼眸中的欣赏与日俱增,那是一种看着珍视之物重新焕发光彩的欣慰与骄傲。
在一个看完摄影展归来的傍晚,夕阳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粉色。他们并肩走在社区宁静的林荫道上,谁都没有急于回家。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气氛安宁得恰到好处。
“那张《废墟上的野花》,”玛瑞娅忽然开口,声音带着思索,“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情。不是具体的画面,而是一种感觉……在绝境中,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她顿了顿,侧头看向杰夫,目光柔和而带着一丝探询,“杰夫,你似乎总能理解这种……从灰烬中重生的力量。这种理解,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杰夫沉默地走了一段路,他的侧脸在斑驳的树影下显得有些朦胧。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平时更低沉几分,带着一种遥远的回响。
“或许,是因为我见过真正的‘废墟’。”他停下脚步,望向远方,仿佛视线能穿透时空,落在那条流淌着诗歌与传说的河流畔。“我出生在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科布伦茨。”
“德国?”玛瑞娅轻声问。
“是的。”杰夫点了点头,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一个以严谨、秩序和钢铁意志著称的国度。我的家庭……也算得上是这种精神的缩影。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物理学者。他们的人生,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一步都经过精确计算。而他们对我唯一的期望,就是继承这种传统,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玛瑞娅却能听出那平静之下,埋藏已久的暗流。
“但你的手,是一双医生的手。”她看着他那双骨节修长、稳定而灵活的手。
“是啊,”杰夫抬起自己的手,微微握紧,“这双手,曾经让我父亲非常失望。我不肯安分地摆弄机械图纸,却对生物课本上的人体解剖图充满了狂热。十六岁那年,我坚定地告诉他,我要学医。那场争执……几乎撼动了我们那座百年老房子的地基。”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涩,“在他們看来,医学,尤其是儿科,充满了不可控的变量和过于泛滥的情感,是‘不理智’的选择。”
“后来呢?”
“后来……”他深吸一口气,“我坚持了我的选择。代价是,与家庭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我独自来到美国,靠贷款和打工完成了学业。那些年,很艰难,但也无比自由。我沉浸在医学的世界里,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那比任何冰冷的公式都更让我着迷。”
“所以……你一直是一个人?”玛瑞娅问得小心翼翼。
杰夫转过头,看着她,蓝色的眼睛里没有悲伤,只有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澄澈:“是的。并非没有遇到过心动的人,但或许……或许是我太专注于建立自己的‘秩序’,太害怕组建一个如同我原生家庭那般……充满预设与期望的联盟。又或许,”他顿了顿,目光温柔地落在玛瑞娅身上,“是命运让我等待,等待一个同样从‘废墟’中走来,懂得生命重量,并且拥有不屈灵魂的人。”
他的话语,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通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玛瑞娅仿佛看到了那个年轻的、孤独却坚定的德国少年,如何背负着家人的不解,在异国他乡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和信念。他的“一个人”,并非贫瘠,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与坚守,直到遇见她。
他没有结过婚,因为他未曾妥协,他在等待一个灵魂的共鸣。
晚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玛瑞娅没有说话,只是轻轻伸出手,握住了他微凉的手指。没有过多的言语,但这个简单的动作,却包含了所有的理解与共鸣。
他们都曾穿越各自的荒原,都曾在命运的“废墟”上独自徘徊。而今,在这条暮色四合的寻常街道上,来自莱茵河畔的严谨与温柔,终于与经历过沙漠与海洋洗礼的坚韧与美丽,悄然汇合。
路的前方,家的灯火已然在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