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一家三口也没有去堂屋吃饭,直接在厨房支了一张小方桌桌上摆了一碟子腌酸萝卜,一碗白菜炒鸡蛋,一碗香煎小鱼小虾,锅里还热着一盆大碴子粥和一盆杂面窝窝头。现在物资缺得很,这样的伙食都算是顶好了,毕竟又是鱼虾又是蛋还油炸,一般人家都舍不得这样吃。
最主要还是没油。
林林吃着香煎小鱼就窝窝头,想到家里的油,不由问:“你们哪天发票据?”
宋厌算了一下日子:“还得小半个月,家里的油不够吃了?”
他每个月有一斤油的供应,现在林林和小石头的粮油关系也转到部队,母子俩每个月各半斤油,一家三口一个月共有两斤油,这要是换在别的家庭是够吃的。但这个月家里办了暖居就用了不少油,油炸的小鱼小虾也吃了几次,还吃过一次千层酱香饼,家里的油估计是扛不住了。
“省省能吃到月底,但是到月底领到油之前,家里都别想吃费油的菜了。”虽然不至于顿顿水煮,但是也确实是得省着点油用了,毕竟放了油的菜和没放油的菜还是有差距的。
宋厌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小石头则是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不能吃煎小鱼小虾了吗?”
“到我们家的油下来之前都吃不上了,咱家没油了。”
因为老家有地种了花生大豆,所以从来都没缺过油的小石头眼睛又大了几分:“不能种花生和黄豆吗?花生黄豆可以榨油,跟我们在老家一样。”
儿子想法是好的,但就这么点地还种花生大豆榨油呢,她就算是把那两分地的慌都开了都未必能敞开了吃油,更何况那两分地大头她还打算用来种红薯和土豆。油是很重要,但是在吃饱面前,好吃已经算不上什么呢,吃得饱饭才能来谈好不好吃,人都吃不饱那说啥都没用。
“咱家没地呀。”林林耐心跟儿子解释:“咱们在老家有地,田间地头墙角屋后见着缝都能种菜能匀出地来种些花生大豆,但你看看这里。”林林指指外面让儿子看看外面已经被规划好的院子:“房子院子都比老家小,还得种咱们家一家三口吃一年的菜,得空一块地方用来养鸡,哪还有位置用来种花生种大豆。”
她到时候篱笆墙上都得爬黄瓜,豆角,扁豆,丝瓜和葫芦瓜,还得围着院子外面种一圈空心菜和韭菜姜蒜。
小石头眼睛机灵的转了转:“娘,不是要开荒吗?”
林林也知道他是由奢入俭难,但还是摊摊手:“还是没地呀,我们开荒的地我要种红薯和土豆,不多种一些万一咱们仨口粮不够呢。”
家里没地种粮食只吃三个人的定量,林林心里总是没什么底。
小孩儿心里也没底,他不想饿肚子,比起饿肚子,他宁愿少吃点油。
“那我们还是种红薯土豆吧,我可以少吃点油。”他啃了一口杂面窝窝头,表情神往:“咱们啥时候能过上想吃白面肉包子就吃白面肉包子,想吃红烧肉就吃红烧肉,想吃油炸小鱼就吃油炸小鱼的日子啊。”
“会有那么一天的。”宋厌给皮小子夹了一筷子酸萝卜条:“天天吃不现实,不过每个月吃一次红烧肉,吃一次白面包子和两次油炸小鱼还是可以的。”
顿顿吃肉吃白面他现在没办法,但是偶尔打打牙祭还是能满足孩子。
有的吃就行,小石头也不挑,他知道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太好过,他们家因为他爹的关系算是条件好的,每个月能领油领肉领粗粮细粮。他娘舍得在吃食上花心思,每次做饭都做的格外好吃,这样的结果就是家里的肉,蛋,油和白面吃的都比较快。
哎,他要是能快点长大就好了,快点长大他就能帮家里开荒,种菜,还能去赶海。
想到这里,小孩儿又狠狠啃了一口馒头。
看他吃的香,宋厌又给他夹了一筷子白菜,还顺手给林林夹了些油炸小鱼小虾:“过两天哨儿岛有集市,附近海岛的居民都会过去赶集,也会把家里多余的东西拿出来卖,你和小石头要去看看吗?”
以前在屯子里的时候每个月就会有赶集,林林没想到到了海岛也有。这年头娱乐活动少,获取物资的渠道也有限,赶集是时下人最喜欢的一项活动。
“去,正好跟岛民们换一些水产干货,新鲜的我们自己吃,干货收拾收拾寄回老家去。”
宋厌没意见,他点点头:“那行,那回头我去借船。”
说起船,林林又寻思着等自己挣钱了要不要去跟海岛的渔民买一艘小船,虽然部队划分给家属们开荒的岛离家属院不远,但还是需要乘船过去。总是跟部队后勤部借船也不方便,要是附近的岛民有合适的确实是可以买一艘,不过在此之前她还得先学会乘船和在海里游泳,憋气。
她默默的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吃饭的时候都没什么心思。宋厌把这些看在眼里,以为她还在担心家里的油不够吃,于是第二天中午回家的时候就带回来两斤肥猪肉。林林也没浪费这两斤肥猪肉,练了一碗油之后油滋啦撒上点盐,夹了两块给小石头香香嘴,剩下的先装起来,天冷坏不了煮白菜萝卜和土豆的时候加一点,菜都更香。
一家人吃了两天白菜萝卜和土豆,在哨儿岛开集市的时候坐了后勤的船去哨儿岛赶集。
部队家属院里要去赶集的人不少,毕竟这种一月一度的十里八岛赶集大会家家户户肯定都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添置些东西的,所以出发前林林就猜到了今天哨儿岛一定会很热闹。
但她真的没想到会这么热闹。
上了岛之后林林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使了,母子俩紧紧牵着手跟小土包子一样等到了眼睛看着面前热热闹闹的一幕,真是眼睛往哪边看都觉得稀奇和震惊。
五岁的小石头何曾见过这种上千人的大场面,以前在屯子里去赶集的时候他娘都不带他,怕他被拍花子的给拍走。这会儿他忍不住发出感叹:“好多人啊,真的好多好多人啊。”
童颜稚语逗的路过赶集的人笑出声,对方操着一口带着些海蛎子味的普通话哈哈笑出声,古铜色的脸上都笑出了褶子,为他又多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这算啥人多啊,等到了过年这边赶大集,那人才多呢。”
有爹娘在身边,面对陌生人的搭话小石头也不怕生,反而一脸的神往:“那等过年赶大集了我也要来。”
对方又哈哈大笑:“那你可一定要来啊。”
小石头重重点头:“好。”
中年大汉笑着走了,宋厌也把儿子抱起来,他的年纪和个头都太小了,在这么多人的地方容易被挤到,而且万一摔倒了又有人没注意踩到他,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去哭。
小石头背着林林给他做的双肩小书包,搂着宋厌的脖子,因为位置高了也能看的更远了,他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集市的热闹。
他叽叽喳喳的:“爹,娘,咱们都要买些什么啊?”
平时不怎么觉得,到了集市了总感觉这个缺那个也缺。似乎是看出了林林的纠结,见她不仅是眉头,连鼻子都皱了起
来,宋厌忍住笑,提议道:“要不一路逛着去,逛到哪想买什么就买点?”
母子俩都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完美的治愈了她们想要买东西又怕拿不下所以不好意思开口的心。但很快母子俩都发现自己草率了,因为她们真的是在这个摊位觉得这个东西好,在那个摊位又觉得这个家里缺。宋厌只觉得耳朵被儿子吵的嗡嗡的,但心里又是暖暖的,跟喝了蜜一样甜。
“娘,这个长长的鱼好,买点寄回去给姥姥姥爷。”
“儿子,我觉得这个虾米也好,不是说虾米煮汤能提线?我们买点回头炖萝卜汤的时候放一点,估计会很好喝。”
一边的摊主乐呵呵的搭话:“买点紫菜,紫菜蛋花汤加点虾米,鲜得嘞。对了,海带要来点不?海带也新鲜,平时做个凉拌还是炖个汤炒个菜都行,煮熟切丝凉拌放点蒜米,切点辣椒在来两滴香油,那就着都能吃两个大馒头。”
母子俩对视一眼:“来点!”
宋厌:“……。”
他默默的把背篓里买的鲍鱼干虾干裙带菜干又往下压了压,给新买的菜腾出位置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