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拉到那一年的沙丘,这是秦始皇的第五次东巡,右丞相冯去疾等一干重臣留守咸阳。
彼时随行的有谁呢?
有左丞相李斯,有上卿蒙毅,当然也有中车府令赵高,十八皇子胡亥等人。
一路上倒也顺利,不但向着九疑山遥祭葬在那里的舜帝,还在登上会稽山,祭祀禹帝,刻立巨石歌功颂德,回程路上还射杀大鱼。
忙碌又平静,连蒙毅都被派去代替秦始皇祈祷山川神灵求福。
直到那一天到来。”】
第五次东巡?嬴政眉头蹙起,出巡费人力物力,若非局势不稳定,他不至于如此频繁出巡。
等听到最后一句,他目光扫过被提及姓名的相关人员。
两位丞相被提及是正常的,而蒙毅是他用惯了,他兄长又是蒙恬,手握边境重兵在这种场合自然也算得上是关键人物。
可赵高和胡亥算哪个层面上的人物?
嬴政冷笑一声,自然是最关键是政变人物之二。
秦二世胡亥啊……
他阖眸,听着来自天边的残酷的历史还原之声。
【“彼时秦始皇骤然病重,而据说在人生最后的时候,写下诏书传令公子扶苏回京治丧。
在这种时间,自然就是让他回京继位的意思。”
“可诏书并没有被立刻送出去,彼时随侍书写诏书的赵高在发现秦始皇病重不好的时候,一个想法自心底浮起。
他要赌一把大的!”
“倘若这是秦始皇人生最后的时刻,那么只要诏书没有送出去,这旨意上写的是谁的名字,还不是他说了算。”】
“轰——”无数震惊愤怒的视线落在赵高身上,如果目光有重量,此刻足以压死赵高。
赵高连滚带爬,伏跪君前,“陛下,这天幕来得诡异,诅咒我大秦灭亡在前,诬陷左相在后,如今连微臣都不放过。
臣固然人微力轻,可对陛下也是一片忠心,此心可鉴啊陛下。
况且微臣虽不足为道,可是这妖物还离间陛下和公子的父子之情,长公子和胡亥公子的兄弟之情,如此妖言,岂能相信!”
李斯在这般生死关头,也还忍不住侧目,这赵高倒是一张巧嘴,字字句句都在关键点上。
赵高的死活当然不重要,皇帝陛下就是怒而杀之,也不算什么。
大秦重法,可皇帝杀人,有时候是不需要理由的。更何况如今还有天幕这个由头在,更是师出有名。
但是公子胡亥毕竟是皇帝的儿子,就算皇帝陛下不缺儿子,可也不至于说杀儿子就杀儿子吧。
这要是随便谁一说点妖言惑众的话就杀个儿子,那才是真的荒谬。
往前说,太后都要扶持非王室血脉的私生子谋朝篡位了,这要是成功了,别说大秦了,秦国当时说不定就没了。
可朝臣还不是让陛下要孝顺太后……这不能杀母,就能杀子?
此时的李斯还不知道,是的,就是有皇帝会随便杀儿子,而且还是一日三杀呢。
总之,李斯对赵高这波自救之言给予了高分评价。
可嬴政却看都没有看赵高一眼,他凝神,注视天幕,道:“倘若六国余孽有能使声音传遍天下,又在天空作画等神力,那么此刻统一天下就不是大秦,而是他们了。”
他仿若自语,“这等鬼神莫测的手段,岂是人力所能及。”
众臣默然,这正是满朝文武都严阵以待的原因。
赵高轻声道:“便是神,也有正神和邪神之分。”他眼底下满是狰狞,这要致他于死地的,自然只能是邪神!
嬴政抬手,“拉下去,朕不想听见他的声音。”呱噪。
【“心念一起,就再也控制不住,于是赵高找到了胡亥,让他诈称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策,也敲响了大秦的丧钟。”】
丧钟这二字太轻又太重,以至于秦始皇一瞬间仿佛听错了,他问道:“胡亥在哪里?”
他该是从来没有真正看过这个儿子。
什么样的人,还没有继位就被让人觉得大秦的丧钟被敲响了。
胡亥早在被提到名字的时候就被带到,只是一直缩在角落,惶恐不敢出声。
此刻,他终于没有办法隐形。
“儿臣拜见父皇。”
嬴政打量着他,那目光如刀,让胡亥只觉得冷冽难受,心惊胆跳。
【“最重要的工具人到位,于是赵高的目光遇又投向了李斯。”
“赵高为什么要拉上李斯一起博从龙之功,是他们关系特别好吗?他们是政治同盟吗?他们有过什么交集吗?”】
李斯一边流汗,一边在心里一句句反驳,他什么身份,赵高什么身份,能有什么关系!这本就是最基本的判断。
出巡队伍,除了皇帝,他的权利最高!
【“这简直是废话。
赵高是谁,他说的话有几分可信度。
皇帝死了,赵高跳出来说皇帝遗诏胡亥继位,李斯第一个手撕他,皇帝不跟我说遗诏跟你说,你是个屁啊?”
“两位丞相,一个坐镇咸阳,一个跟着出巡。
而在秦始皇出事的时候,这只东巡队伍身份最尊贵的虽然是皇子胡亥,可是地位最高的应该是李斯。”
“换而言之,在这种时候,能指挥这只队伍的,是李斯。”
“而赵高胡亥要想要顺利继位,首先就要掌控这只队伍,如果要瞒下皇帝死讯,迅速赶回咸阳继位,造成既定事实,那么就更需要维持队伍的平静。
而在皇帝已死,不能露面的情况下,他们绝对少不了李斯的配合。”
“哪怕到了咸阳,他们也需要李斯出面说服满朝文武。”
“试想,赵高说皇帝遗命传位公子胡亥,和李斯说皇帝给他遗命传位胡亥,有赵高随侍一旁为证是不是听起来就不一样了,可信度大大增加了。”
“前者的话可信度几乎为零。后者虽然大家心里还有点疑虑,毕竟这么多年也没有看见胡亥在朝廷堂上崭露头角。
但是,这么多年来,谁不知道李斯和皇帝狼狈为奸,好的穿一条裤子了。
咳咳,说错话了,总之,意思上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看不惯李斯的大有人在,可是怀疑李斯对皇帝陛下的忠心,却少有。”
“正因为如此,所以赵高无论如何也要拉这位天子之下第一人,皇帝心腹重臣上车。”
至于他为什么能成功拉拢李斯,这和秦国传统有很大关系。
毕竟众所周知,新秦王都爱拿旧相邦开刀。”】
李斯狠狠闭目,麻溜的再一次跪下。
“陛下,臣死罪。”
皇帝的信重,在最后却化成背刺他的利刃。
嬴政没有看胡亥,也没有看赵高,他定定的看着李斯。
他一直都知道,要限制臣子的权利,防患于未然,这并不是说他们是不可信的。正是因为爱惜爱重,所以才要限制,以望能君臣相得,互不辜负。
对于几位军功大将,他一直是这么做的,也一直都保持得很好。
对于李斯,他也了解他的为人,自信能掌控得了,也压制得了。
可是,他却忘了这世界上最不能掌控的生死。
【“君不负臣,臣却负君,这在历史上也是鲜为罕见的。”
“李斯为什么同意和赵高胡亥同流合污,是他有异心了?还是他想要造反了?”
“都不是,甚至可以说李斯对大秦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直到人生最后一刻。如果他对大秦没有忠心,那么他完全可以和赵高一样谄媚君上,论对人心的把控,他一向做得很好。”
“但是他没有,他还记得自己是大秦丞相,所以他死了。”
“可是这样的李斯,在赵高找上他的时候,想了很多。
人皆有私,而在那一瞬间,李斯放纵他的私心 ,于是造就无法挽回的结局,这一生最大的后悔。”】
“好一句人皆有私。”李世民叹息,“谁能无过呢?假使他扶持的不是胡亥,大秦也未必会如此惨烈落幕。”
即便亡国,也可以再久一点,也可以再有尊严一点。
【“彼时,赵高对李斯道:“您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获扶苏的信任,这五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哪一点比得上他呢?”
“前面四个其实不重要,只有最后一点,李斯心知肚明,他不可能比得上蒙恬。”
“而在这些之外,李斯还另有忧虑。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相绽放,其中显学有儒家法家等。
而秦国以法强国,李斯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而扶苏的政治主张一直和秦始皇不一样,父子之间多次产生冲突。
换而言之,扶苏和李斯的政见自然也不可能相同。”
“而这也是李斯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所以无论出于政治抱负还是出于对权利的汲汲营取,李斯都不能容忍扶苏继位。”
“无论是谁都可以,唯独扶苏不行。”
“在这样的想法下,李斯面对赵高的提议心动了。”
“他不了解胡亥,但是能快狠准的抓住时机,在他想来胡亥也是一个聪明人,有政治素养的,而这就足够了。”
“可我们都知道,这一切的主导是赵高,而不是胡亥。”
“谁能想到一个中车府令能有这么大的野心呢?”
“人生没有早知道,于是在历史的分叉点,李斯选择了胡亥。”】
李斯不由庆幸,人生没有早知道,可倘若他已经知道了呢?
大秦不只是陛下的大秦,也是他心血所成,他毕生所体现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