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后,店主又给她们盛了两碗面汤,“原汤化原食嘛!”
见其他客人也走了,她就坐下来和小兰闲聊。“小兰妹子,咸菜太好吃了,比买的都好吃!你不考虑多做些拿出去买?”
小兰有点反应不过来,“啊,咸菜还有人买啊?自己腌不就行了?”
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咸菜瓮,别说咸菜了,大酱小兰都会做。蒸一锅馍馍,放长毛了,然后在太阳底下晒,同时把馍馍掰成小块快,彻底晒干了就放盆里,把煮好的花椒水放凉倒进盆里,在放上盐……总之也不算很麻烦。一大瓮能吃很久呢。
老板笑呵呵的解释,“村里有院子,比起花钱买肯定愿意自己做。这城里就不同了,你没发现,下半年开始人,咱这就出现很很多商品。以前啊,都需要用票!有的即便是有票,也没钱买。”
她看了眼门口的车子,“就比如电视机,现在国产的多了,价格不仅便宜,还不需要票。大家手里开始有钱,肯定想吃好的,穿好的。咸菜,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好吃,大酱也不是谁都不怕麻烦去做,万一做不好,吃不了呢。还有这辣椒油,我都做不出你做的那个味。”
“而咸菜本身又不贵,人们花一点点钱,买一瓶吃,很合算。我跟你这么说吧,只要东西好吃,根本就不愁卖!”
小兰心里佩服极了,两眼崇拜的望着老板:“姐,你咋知道这么多啊?”
老板被她的样子逗笑,“我家有电视,平时听顾客聊天,见的人多,听得多,自然就知道了。”
她觉得自己和小兰很投缘,指了指对门卖衣服的:“你看她家,”小兰顺着看过去,就见是个穿着打扮时髦的女店主,也就二十来岁,看起来和老板娘差不多大。
只不过老板娘看起来和气爱笑爱说,而对面的店主,一副冰冷冷的样子,客人进门她也不动,有时候都不抬头。“她好像有点不高兴啊!咋一直冷着脸呢,人家来买衣服也爱搭不理的。”
店主哼了一声,“人家心里美着呢,你看看就这一会,进去几个人,是不是都买了衣?”
小兰看了看,奇怪了,还真是!不过衣服看起来都挺好看的。
“衣服好看吧!人家这叫做货好不愁卖!她可横了,但谁叫她家的衣服,好看,时尚,还不算贵,关键是每一件衣服都只有一件,是独一无二的,在县城绝对买不到同款!”
“哇,那超级厉害!”
店主也羡慕,“人家有独特都进货渠道,咱可羡慕不来!卖衣服,真的挣钱!”
小兰也羡慕,不过她也知道,连面馆的姐姐都摸不到进货渠道,她就更别提了!她把心里的羡慕放下,带着兴奋的心情,和汪泉带着电视回村啦!
俩人一进村,没想到竟然要有人在村里等着她们!
汪老爹和一群人坐在大槐树下,左邻右舍的都知道小兰和汪泉去买电视啦,都等着瞎聊天,其实就是为了等电视。
小兰和汪泉商量着把它放在小卖铺,汪老爹整日守着小卖铺,有台电视机,可以看电视看新闻,就不会那么无聊。而且,小卖铺里有电视,肯定能吸引一些人来看,人气旺钱运旺啊。
十四寸的电视机,通上电,打开后里面就出现画面,还有声音。“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济公!
炎热的晚上,汪老爹把电视机搬出来,人们围在大树下乘凉,正好能看电视。
小孩子们最兴奋!吵嚷买包零食,边吃边看电视!
李春花坐在人群里,看着自家小闺女带着小孙女手里都抓着零食,吃的津津有味,她就觉得心疼!零食可都是花钱买的!
她撇撇嘴,忍不住嘟囔,“就这小媳妇心眼子多!”
心眼多的小兰晚上喜滋滋数钱,“今天比昨天挣得多!”
汪泉看到那一堆钱后也很吃惊!小卖铺的收益,小兰占大头,汪老爹自己要求,按月领钱,就相当于他的工资!这样以来,如果汪泉不外出打工,他竟然成了家里收入最少的人!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家庭地位,岌岌可危。
秋收就是一场全员战斗,全村老少都忙的热火朝天!
汪泉和汪老爹一手手拿小镐子,一手抓住棒子棵,小镐子一下子就连土带根整个刨起来,放倒!全过程一气呵成,不一会就能放倒一片!
小兰就坐在棒子上直接把棒锤掰下来,扔成一堆一堆的!最后回家时,将这些棒锤子全部拉回家,一家人晚饭后就坐在院子里将棒锤的皮扒下来。棒皮子(玉米皮)堆起来,晒干,用处多多。晒干后的棒皮子就像纸一样,易燃,人们更喜欢烧火时用来引火。
黄澄澄的大棒锤子看着就喜人,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忙碌的喜悦。收成好,就能多攒一点钱!村里的枣树上,红彤彤的枣子在绿叶间挂着。清晨摘一颗,咬一口脆生生的,清甜的口感好吃极了。
小兰家的棒子装了两个大囤,一个小囤。囤上放着大簸箩,里面铺满了枣,晒干的枣子放的时间更久,可以用来蒸枣馍馍,熬粥,明年端午包粽子等等。小兰还特意做了几瓶子醉枣。在崔寨的时候,她偶然吃到过,那种特别的滋味让她记忆深刻。
葵花姐就会做醉枣!
制醉枣需先择枣,挑选浑圆饱满、皮色鲜亮、没有虫子和裂痕的枣。选好的枣后,用清水洗干净,晾干,用一根细巧竹签,在每颗枣上轻轻刺出数个小孔,方便酒融入枣肉深处,也就是更加入味。
醉枣的关键,除了枣,当然还有酒。小兰为此在进货时特意买了些好白酒。把枣一粒粒小心码入洁净的玻璃罐中,加入足量白酒,酒液没过枣。随着时间流逝,酒徐徐浸润枣中,美妙的味道就逐渐酝酿形成。
坛口蒙上厚实的薄膜,用细麻绳密密扎紧,再糊上一层黄泥封固。放到阴凉地,别晒着就行。
醉枣闻起来,酒气挟裹着浓郁枣香,枣已浸润得红黑发亮,周身透出温润的光泽。吃一颗,枣肉柔韧软糯,甜香与醇厚的酒香停留在舌尖,好吃极了。
八月十五正好过秋,小兰还特意进了些月饼,五仁的,酥皮的,枣泥的等等,都是村里常见也收很受欢迎的口味。她在这段时间还进了很多鸡蛋糕和点心。鸡蛋糕口感软和,放家里给老人吃,或忙起来直接带地里去,不管是孩子或大人,饿了吃一块,好吃又顶饱。
她还进了些像长果仁,豆腐皮等这类的下酒菜。像汪泉干了一天活,翘棒子累的胳膊疼,晚上吃饭就喜欢喝一点点酒解解乏,炒一盘鸡蛋,或者整一盘长果仁,又或者切个豆腐皮,都是非常好的下酒菜。
汪泉也不怎么舍得吃豆腐皮,原因也很简单,天热新鲜的豆腐皮放不了太长时间,小兰进货就少。
“豆腐皮卖的比豆腐贵!”一斤豆腐皮卖五毛钱,要知道小兰的豆腐一斤才卖1毛七。
小兰笑着反驳他,“鸡蛋可比豆腐皮贵,一块钱一斤呢,你怎么不说鸡蛋啊?”
“鸡蛋是咱家的鸡下的,不花钱还真感觉不出来!”
汪老爹笑话他,“小鸡苗不花钱啊,养这么大,多亏了小兰。”
“不过说起豆腐皮,我以前也做过,味道不必这个差!”
小兰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她既然能做豆腐,为什么不能做豆腐皮呢?明明是同样的东西,只要深加工一下,价格就能翻倍。
小兰越想越心动,尤其是她发现,豆腐皮相对于肉蛋来说,好吃不贵,健康有营养,人们完全买的起。她不仅找出了春天购买的制作小吃的书,还特意留意电视节目,尤其是一些美食制作方面的。
等秋收结束,天气微凉的时候,小兰心里已经确定了初步的产品,豆腐皮,豆腐干,腐竹。同时她还记得买电视时,面馆老板娘把她送去的辣椒油和咸菜夸上天。小兰想着等天冷不忙了,她和葵花姐商量下,咸菜或许也可以做起来!
不过她现在对于怎样做一无所知,汪泉宽慰她,“还是先挣钱吧!等忙完,我想好了,继续去北京。”汪泉把白天清国哥和清林一起找他的事说了,工地缺人,叫他们一起去呢。
小兰虽然有不舍,可她心里更加清楚,趁现在年轻,吃点苦多挣点。汪泉还没走,他们家就来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人!也是因为他的到来,小兰豆制品加工和咸菜厂事业直接有了启动资金!
清晨的村庄,笼罩在一片雾蒙蒙中,小兰照旧出门卖豆腐和果子。当太阳升起,雾气散尽,地里的露水也都晒干,小兰车里的东西,已经差不多卖完了。她从乡里大路上要下去,迎面公路上就驶过来一辆大卡车。
小兰连忙躲在路边,大卡车却在她不远处停下,喇叭滴滴滴滴,小兰疑惑的看向货车,她让路了啊,然后她又退回到路口,挥手示意货车,“走吧,你能过得去。”
“姐!”
车门打卡,一个瘦瘦高高的身影直接跳下来!“姐!是我!”
小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毅!”
“小毅,你咋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