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机缘巧合,鄙人误入了一处人杰地灵的镇子——小满镇。
闲逛之时,恰巧听到一段谈话,信息之丰富。
"传说三百年前,有歹人倒行逆施,行违天纲常理之事,造成人间时节混乱,生灵异化,秋收至而遍野白茫,更有老农烈日播秧指生霜雪,那时的人间啊,惨烈不可名状。就在苍生难以为继时,修士身负天命,横空出世,平息时节乱局,才有了如今的安平人间啊……"
"老张,你都是从哪儿听说这些有的没的啊"小孩顿了一下“这些故事,是故事”嘴里在嚼着没吃完的果子,说话有些含糊。
"自然是先人传下来的,那你还听不听嘞"男人正在做着编织箩筐的手艺活儿,抬头瞥了男孩一眼.
"听,听…"一边说,一边把手上咬剩的果子继续往嘴里塞,多是漫不经心。
"别天天老张老张地喊,叫叔。”这位自称叔的中年男人继续着手里的活。
"好嘞,张叔,那接下来呢."嚼,嚼,嚼..…
"之后虽然人间看着恢复如初.但就跟人生了一场大病一样,还是伤着根了,灵田就是,混乱过后,灵田肥力大不如前,多亏了道长们每年谷雨时节布施‘丰露’保证了丰收啊,说到道长们啊,那可真是——“
张叔颇为感慨,情到深处,正要高谈阔论,一抬头对上了小孩的眼。只瞧着男孩散漫地又拿出了新果子,正要往嘴里塞,嗯……怪尴尬的。
“甜着呢,吃嘛?“男孩将果子象征性地往前一递,在荣获了一个白眼以后,十分知趣的自个儿吃了。
张叔忽然有些感慨,语重心长:"仓安,你机敏过人,是有灵根的,等你二十,十二年一度的仙门初试刚好开了,你勤加修行,过了初选,就是半只脚踏进仙门了,再过试炼,就是正儿八经的仙人了,那时法子可就多了,你娘的病说不定也能好起来……"张叔还要啰嗦,小娃却是不再听了,急着道别。
“知道了,张叔,我走了,娘该醒了“仓安小娃起身离开。
"这孩子,跟谁学的撅脾气,每次聊到这个,就一副不待见的样子,莫非是要去做天王老子"张叔望着仓安小娃的背影长叹了口气。“我倒是想入这仙门也没门给我这劳什子人进啊……”
走在路上,仓安小娃手里拿了根不知从哪儿薅的草,边走着自言自语,“还真有那样的人物,一己之力,竟能搅得人间大乱,要借天力平镇?那那人肯定有些神通,神通还不是老天爷给的,也该收拾烂摊子……”
正走时迎面撞上了位仓安小娃的熟人。
"小安啊,不留下吃个饭,我从集市上买了几条新鲜的鱼,做好给你娘也带点儿回去。”婶子咧着嘴,笑意盈盈地望着小娃,瞧着是个朴挚的。
“嗯,谢谢林婶儿,改天再来玩,这时辰算着娘该醒了,还有走一段路呢。”小安也一改随意懒洋笑脸相对。
“咋?你叔又说那些‘天’,‘仙门择徒’的事惹得咱小安不开心啦?别怪,你叔也是,自个儿仙门初试久不过,鬼迷心窍了,总惦记着这事,难为上你了!要我说啊还是平平安安的最好了,仙门初选复选哪样不是九死一生啊,咱不要那些有的没的,啊,小安,就你娘的事也放宽心些,咱小满山上不是住着一位道长嘛,隔三差五的跟她那个徒弟下来采买东西,瞧着高深的很,得缘去问问。"婶子轻抚小娃的肩,笑容淡下去,流出哀伤的神情。“我跟你娘交好,又沾点亲故,有啥事咱一起想办法”
"嗯!谢婶儿,我先回家看顾娘”
“等等嘞,把这条鲜鱼带回去,煮汤喝”
小仓安犟不过林婶提着鱼道过谢就走了。
我心生好奇,跟了他好一路,约莫跨了半个镇子。终于要至仓安小娃的家,小娃家在镇边湖旁。到此便是不好上前窥探。
经此,我多疑奇心重,特在镇上转悠了一番。
这小满镇,镇上人人家檐下悬着一铃,没有铃舌,镇中人都只道是传下来的习惯,还有其他费解的传统呢,每家每户,内屋摆了供台都留着两份供奉,一份是给那些修士,还有一份?镇中央有口井,镇中人称它“未满井”,水面永远低于井沿三寸。镇上路面是由青石板铺成,板上多剑痕,那老张说的也略有几分可证的,这小满镇指不定是当年绞杀歹人的古战场,打斗场面一定激烈非常。镇旁还有一湖,也就是那小娃家旁的那个湖,这湖镇上人叫它“野湖”,这湖尤其蹊跷,碧空如洗时,湖上会起一片好大的雾;重云如盖,倒是澄澈得如镜子一般。更有遑论,有人失足落水,昏迷数十天,不停的淌眼泪,醒来时只道自己做了一个很漫长的梦,什么也记不起了。家人疑心撞鬼,请道长驱邪,道长诊治过后也说无碍。桩桩件件,湖旁更是少有人烟。这样一看,那仓安小娃一家非常,有胆识,不惧异样。这小满镇啊,漫山苦菜疯长,这苦菜食之可降火消暑。鄙人寡闻,这苦菜该是盛长于小满时,听着镇上人说他们这儿的苦菜四季长若不是因之取得了这“小满镇”镇名?难道是嫌"苦菜”镇不好听?都是些趣话。
那张叔所说的修士仙门又是何来历?有说书人谈起修行的仙长们,那是滔滔不绝,慷慨激昂,比较常见且具信服力的版本就是。
仙门古战争后正式建立,并且因救世而受信于民,声望极高。所谓修行,一共四重境,第一境”聆生”,可感知动植物生命节律;第二重境"观世”,需承载百户民生悲欢.第三重境“通幽“,贯阴阴两界,这最后一境"刍物"就是可改变天道规则,随着境界提升,命数增加,神通更甚。多少世间人苦心孤诣地修炼参悟,追求境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每突破一重境都要承受天劫。修行已不易,天生灵智,后期机缘都至关重要。据说,入门之人,永不得归乡搅扰凡间亲人作为,直至百年之后所有有直接亲缘的亲人归于尘土才可故乡重游。仙门弟子统一生活在问道崖上,也称仙山——这是一座悬浮在云海之上的倒立山岳。修行非一日一月之功,需循序渐进,仙门弟子可受前辈传道解惑,至于所得,全看个人。仙门弟子也可申请外驻,到人间的守安司,护一方安宁,遍历各处山水人情,同样不得划到家乡。这些在人间行走的修士,统一头戴玉冠,需心有戒尺,有敬畏。当然也有一些独门独户的散修,凡间人都一概称为道长,有几分敬畏,其中自然不乏招摇撞骗之人。有知情人说,有些修士会夜里入梦,与家人一见,诉衷肠,告安好,这些不过是镇上人茶余饭后闲谈,不得考证。
这镇子怪异又透着有序,其中细节繁复冗杂有碍多说,若有机缘诸位也可探上一番。实在不可久待,我便欲离去。
"雪压穗低低哟,三更梆。
老牛嚼旧梦呦,铃叮当。
修士踏天梯呦,鞋沾秧。
问穗几时黄哟,叶底藏。
莫问喜欢长生路哟,回头望。
七步停灵柩,八苦酿。
穗枕三尺雪,魂归乡。
莫系通天舟,倒划桨。
莫问长生路哟,回头望,回头望……”
不知怎的,路上情不自禁随心哼一首小谣,哼完竟泪流满面,果然古怪。
诸位看官还请自便。
本章算是一个先导,以仓安娘的病情为引掀开小满镇的一隅,含有大致的世界观介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小满镇异闻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