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吾凰安乐 > 第38章 第38章

第38章 第38章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②

外殿,有推门声,紧接着,杨建光引着三个女婢,拎着食盒进来了。

“奴婢华阳宫莲馨,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千秋万岁。”

她又福一礼。

“顺祝几位殿下康泰秋安。”

“这,是王后娘娘亲手做的菊花金丝卷,和枣花酥,特命奴婢,给陛下和殿下们送来,佐茶用。”

等杨建光,把两碟点心先孝敬给燕王,左右两个小宫人,才走上前,给几位王爷端点心。

燕王咬了一口枣花酥,点点头。

“一会儿,去给你们母后,母妃们请个安,今天中午,就都留在宫里用膳罢。燕煦,你晚上在宫里住一宿。”

“咱们父子俩,喝杯酒,好好聊聊天。”

燕煦忙站起来。

“是。”

父子五人,又喝了一盏茶,几位王爷便先去给王后,和贵妃们请安了。

一出倦勤殿,燕煦就看到了福荣嬷嬷。

“奶娘!”

“奴婢见过北威王殿下,见过瑄王殿下,暻王殿下。”

燕煦忙忙跑过去,扶住老嬷嬷。

“奶娘,快免礼。”

福荣嬷嬷明明在笑,眼泪,却一直在眼睛里打转,有心摸一摸燕煦的脸,却是不敢。

“王爷瘦了,这一路辛苦了罢?”

“本王一切都好。嬷嬷身体好么?家里人也都好罢?”

“好。都好。上个月,庆丰刚得了个女儿,春华过了元旦,也要嫁人了。”

福荣嬷嬷,用帕子摁住眼角的泪。

“托三位王爷的鸿福,王后娘娘待奴婢十分体谅,逢年过节,都有赏赐,这次,还特别恩准奴婢进宫来看您。”

福荣嬷嬷,是燕煦的奶娘,一直带到他十一岁,才出宫回家。

上次燕暄大婚,她因在老家为公公守孝,所以没能见到北威王。算起来,主仆二人,已经十七八年没见过了。

因为,自小一起长大,燕暄对福荣嬷嬷也很熟悉,燕暻又是个自来熟,所以,四个人一路说着话,就到了华阳宫。

在门外再三整理仪表,燕煦才迈步进来。

“母后。”

“儿臣燕煦,给母后请安,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后,三步并作两步,几乎是跑过来的。

“煦儿,快起来,煦儿。”

燕煦赶紧伸手扶住母后,顺势站了起来。

“母后凤体一向可安好?”

“安好。本宫都好。一切都好。”

王后紧紧抓着燕煦的胳膊,喜极而泣,道:

“倒是你,看着比上次回来,更清瘦了,也黝黑了。”

燕煦摸摸自己的脸。

“儿臣长年在西北领兵,风吹日晒,比不了母后国色天姿,青春永驻。”

“口无遮拦,没大没小!”

说着,王后就伸手拧住了他的耳朵。

“油嘴滑舌,像个兵痞一样。”

燕煦也不疼,尽可能躬着腰,由母亲拽着耳朵,拎进了大殿。

燕暻没心没肺的,跟着起哄傻乐,余光看到燕暄,立刻不笑了。

燕煦,在华阳宫也没见到安乐,才知道,安乐被罚禁足,要等到十月二十六号,琬儿婚礼前两天,才能恢复自由。

“别提了。”

王后眉头一皱。

“重阳节那天,她带着侍卫,把阎二郎,阎良辅,当街打了一顿。连着,被御史言官们参了好几十本。”

“连阎培雄,都听说了。”

燕煦看看燕暄,又看看燕暻。

“阎二郎?因为什么阿?”

“最近,也不知道,哪儿传出来的流言,说阎培雄已经上书,请求卸甲归京,陛下也有意,让安乐下降阎良辅。”

“成全了这一段君臣佳话。”

“闹得朝野上下,听风是雨,沸沸扬扬。你妹妹的性格,你又不是不了解。”

“怎么肯呢?”

王后,近乎哀叹了一声。

“也不知道,她怎么踅摸的,居然,找到了春雨斜街,阎良辅的一个外室宅子。”

“重阳节,大官湖摆花市,春雨斜街巷子本就窄,你妹妹还让人锯断了车轴,故意把马车堵在人家门口。”

“阎良辅,着急回阎府,却出不去门,两拨人三吵五闹,一言不合,可不就打起来了?”

王后,揉揉太阳。

“那阎二郎,也是个没城府的,你翻墙都出来了,还不赶紧离开这个是非地,回家去祭谢祖宗。居然,带人推掀了安乐的车。”

“你妹妹,更是得理不饶人,举着鞭子,骑着马,像抽陀螺一样,一路,把阎二郎抽回了阎国公府。”

听到这里,燕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小安乐,还真是文韬武略,有勇有谋阿!”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外室都被抄了,还当什么驸马?阎培雄这次,可真是赔了孙子又折兵阿!”

“厉害!厉害!!”

燕暄也憋不住笑,赶紧,假装低头吃茶。

“你就惯着她罢。”

王后拿手一点。

“还有你。”

燕暄,笑笑举起双手,投降道:

“儿子可什么都没说。”

“没有瑄王府的人引路,她能自己找到春雨斜街么?”

王后,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来年开春,安乐就二十岁了,被陛下和你们几个宠的,是越来越不服矜束,天马行空,闯的祸更是一次比一次离谱。”

“我……”

“我这个做母亲的脸,都快被她丢尽了。”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何况,是安乐。”

燕煦,安慰母后道:

“吾看,卢达就不错。”

“别提这个孩子。”

王后,一口气哽在心口,憋的满脸通红。

“你妹妹早就放话了,说,说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好马不吃回头草’,你,你说,她这都,都从哪儿听得这些俚话?”

燕煦,却有些认同。

“话糙理不糙。她能及时止损,彻底放下卢达也好。强扭的瓜不甜嘛。”

因为,燕王着礼部和御膳房,给燕煦摆了接风宴,所以,母子四个人,只说了一盏茶的话,就要更衣梳洗,准备赴宴了。

夜里,燕煦,就睡在了倦勤殿。

“歌布要拥萧氏称女君的事,你怎么看。”

“萧氏在西北和草原,一直以知人能任,贤达开明著名,而且,儿臣还听说,这个萧氏不仅精通汉学,能诗会写,尤其推崇儒学。”

“对中原,对陛下更是十分敬服,仰慕。”

燕煦,扶燕王慢慢坐下。

“儿臣以为,若萧氏真能继位称王,对我大燕,倒不失是一件乐事。”

“嗯?说说。”

“歌布先可汗拓跋律,不仅骁勇善战,更有经天纬地之才,没有怹的领导,歌布,是绝不可能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一个边鄙部落,一路兼并壮大,到如今,已经能和乞颜掰掰手腕的。”

“其军事能力,政治野心,外交手腕,在如今的草原,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可,因常年征战,积劳成疾,拓跋律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在怹统治歌布的十五年里,大妃萧氏,一直都有参政。”

“二圣临朝,共治歌布,这在草原,并不是什么秘密。”

“歌布能有今天,萧氏绝对功不可没。否则,拓跋律也不会在遗诏里,特意写明,着萧氏垂帘听政,待太子拓跋嘉和二十三岁,再还政太子。”

“歌布人,十五六岁就娶妻生子了,大王子拓跋嘉和的儿子,都三岁了。二十三岁,才还政太子。”

“足可见,拓跋律对萧氏的信任。”

燕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那这个拓跋庆,你觉得如何呢?”

燕煦如实道:

“有勇无谋,不堪一击。”

“歌布本来是个小部落,千枝万叶,正本溯源,只有拓跋和萧两支正统。两姓世代结姻,血浓于水。”

“无论谁想登基继位,两边的支持,都缺一不可。”

“拓跋庆大妃萧氏的父兄,虽然也是萧氏正统,但,一无兵权二无实职,其势力,远不如萧太后的母族煊赫,号召力更加忽略不计。”

“最重要的是。”

“拓跋氏族,虽然不肯拥戴萧氏称帝,但,更不服拓跋庆的领导。”

“这个拓跋庆,虽然和拓跋律同父同母,却是有名的混世魔头,为人冲动斗狠,反复无常,毫无政治头脑,根本不得人心。”

“嘉和太子坠马暴毙,也绝和他脱不了干系。”

燕煦顿了顿,才继续道:

“依儿臣之见,拓跋氏族,这时,突然推他出来,不过是想将萧氏一军,逼她,改立二王子拓跋嘉彦为太子,遵照拓跋律遗诏,以太后的名义,垂帘监国,而不是自己称帝。”

“至于拓跋庆,他的下场绝对很惨。”

燕王听完,沉思许久,才从袖口抽出一张密信递给燕煦。

“歌布萧氏的亲笔信。你也看看罢。”

怹慢慢吐出一口长气。

“如果,这个拓跋庆真如你所说,是沐猴而冠,瞎马临城,根本翻不出什么风浪,那,萧氏此番求兵,倒有几分意思了。”

燕煦一目十行,看到一半,就站了起来。

“虽然,区区拓跋庆并不足惧,但,此战,萧氏如果不能一战而定,坐稳王位,歌布势必会内战四起,伤其国本。”

“外患内忧,群雄环伺间,父王意下如何,确实关乎歌布的生死存亡。”

“萧氏此举,看似在赌,实则举棋若定,赌赢了,就是一石三鸟。不赢也绝不会输。”

“反正,陛下是不可能增援拓跋庆,或乞颜的。”

燕煦,有些激动,声音反而更低。

“但,儿臣以为,萧氏这封信,求兵是假,投诚是真。”

“如果,歌布萧氏,真能促成燕歌两国,结成邦交之好,开通两国互市,那可真是一份利国利民,福泽千秋的大事业阿。”

他越说越兴奋,抓了把盘子里的干果,分摆起局势。

“父王,您看。”

“这,是天堑秦川山脉,这,就是它的腹地兰河河谷,歌布在河谷西南这隅,北边,东边,土壤最肥沃,气候最湿润的这一平原带,都是乞颜的势力范围。”

“如果,如果,我大燕和歌布结盟。”

“一西一东,成掎角之势,到时,只要控制了博喜峰口,就等于,实际控制住了乞颜的冬季牧场,卡住了乞颜的咽喉。”

“布日固德这只老土狼崽子,还敢再上蹿下跳,吠吠叫嚣么?”

“父王,儿臣以为,打拓跋庆只是幌子,萧氏真正的敌人是乞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老子是最强皇帝

狂兵神医

月光如水照心扉

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

万界收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