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山城
元宵节未过,顾胤廷便为西南地区那个棘手的智慧城市项目,紧急飞赴山城。项目涉及复杂的旧城改造与智慧城市生态布局,多方利益盘根错节,推进阻力远超预期。
饶是他,也预感到这将是一场硬仗,没个十天半月无法了局。他满心不愿在这种时候与洛施之分开这么久,却无可奈何。
这天晚上,两个人视频通话。屏幕那头的顾胤廷靠在酒店房间的沙发上,领带松散地扯开,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疲惫。
“推进不顺利?”洛施之问。
顾胤廷揉了揉眉心,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罕见地在她面前流露出几分真实的挫败,“旧城改造牵扯的脉络比预想的复杂太多,各方诉求缠绕。团队做的几版方案,始终没有突破,”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烦躁,“就像一拳头打在棉花上,空有技术和资本,却找不到那个能打通肯綮的支点。”
洛施之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眼神里若有所思的光芒越来越亮。
她没有在电话里给出任何轻飘飘的安慰或建议,只是柔声说:“别太焦躁,先好好休息一晚,思路或许会更清晰。”
挂断视频后,洛施之却没有立刻休息。她打开电脑,调出了之前顾胤廷提及项目时,她下意识搜集的关于山城地方文化、社区结构、市民生活形态的各类报告、论文和媒体报道。之前那些零散的关注,此刻在他具体的困境中,迅速汇聚成一个个可能的方向。
接下来的两天,她以惊人的效率处理完了手头所有紧要工作,协调好了团队分工。然后,她没有提前告知他,直接让助理订了最早的航班。
于是,便有了顾胤廷在酒店大堂看到的那一幕——
当他结束一场唇枪舌剑、令人身心俱疲的谈判,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走出会议室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本应在千里之外的人。
她正悠闲地坐在休息区的沙发里,手边放着一杯本地特色的老荫茶,身上是简单的白色针织衫和牛仔裤,外搭一件卡其色大衣,姿态闲适,仿佛只是下楼喝个下午茶。
顾胤廷愣在原地,连日来的疲惫与紧绷瞬间被难以置信的狂喜冲散。他大步走过去,几乎是本能地将人拥进怀里,手臂收得紧紧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你怎么来了?!”
洛施之在他怀里仰起头,眼底闪烁着清亮而温柔的光,唇角弯起一个明晰的弧度:“顾总日理万机,我只好主动过来,看看有没有能‘效劳’的地方。”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狡黠与认真,“顺便,尝尝地道的山城火锅。”
接下来的半日,他们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摩肩接踵的石板路上,她指着一处斑驳的墙壁,能说起清末这里作为水码头的兴盛与衰落;乘坐过江索道,俯瞰两江交汇,江风拂起她乌黑的长发,她在他耳边轻声比较着长江与嘉陵江不同的水文特质如何塑造了山城独特的性格。在南滨路的夜风中,他们并肩看着对岸半岛的灯火辉煌,她由江上的游船说开去,和他谈论起码头文化中“力夫”阶层的情感结构与当下现代都市变迁的关联……
她引领着他,用一种沉浸式的、充满人文洞察的视角,重新感受这座他此前只从商业数据和规划图纸上理解的城市。顾胤廷开始意识到,她拥有的,是一种他和他团队里那些顶尖商学院精英们都稀缺的、对一地一城里的“人”的深度感知力。
山城项目,是顾胤廷的鼎华资本与西南政府签订的重点战略合作,意在打造未来智慧城市生态的西南标杆。此刻,项目推进到最关键的方案提报阶段,团队连续加班,方案几经修改,却在“地方文化融合与民众感知度”这一环节被反复诟病为“不接地气”“缺乏温度”,陷入僵局。
酒店的临时套房里,气氛凝重。顾胤廷对着投影屏幕上那份被退回的方案,眉头紧锁,周身散发的低气压让几位核心成员噤若寒蝉。
洛施之端着一杯温水走过去,安静地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拿起那份被反复修改的策划案翻看。她看得很快,神情专注,指尖偶尔在纸页上轻轻划过。
就在顾胤廷烦躁地抬手,准备再次否掉一个备选思路时,她忽然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打破了房间里的凝滞:
“这个部分,关于‘在地性’的阐述,角度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她身上。
顾胤廷也转过头,洛施之迎着众人的视线,没有丝毫怯场,她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用笔在上面虚划了几个圈:“我们一直在强调宏大的经济拉动和科技赋能,这固然重要,但对于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普通市民来说,这些概念太遥远了。为什么不试试,从解决他们具体的‘生活痛点’和提升‘日常文化体验的幸福感’入手?”
她拿起平板,快速调出几张她自己下午随手拍的照片——在街角下棋的老人,爬坡上坎的“棒棒”,居民楼里飘出的饭香……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引入‘社区记忆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利用AR技术,让居民扫描自家楼栋就能看到它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和故事?或者,针对山城老人出行难的问题,在智慧交通模块中,优先设计‘一键呼叫社区助行服务’?数据支撑可以结合《山城地方志》里关于传统社区空间演变的记载,以及大数据库里近五年关于山城市民文化需求与生活便利性的舆情分析报告……”
她条理清晰,引据得当,提出的切入点既具体又充满人情味,瞬间为困在商业逻辑和冰冷数据中的团队,劈开了一道全新的思维缝隙。
顾胤廷眼底充满了惊喜,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他几乎是立刻抓住了这个思路,迅速召集团队成员,将洛施之的想法作为核心破局点进行深入讨论。洛施之也落落大方地参与进来,补充细节,调整逻辑,她展现出的职业素养、广阔视野与精准的共情能力,让在场那些顶尖学府出身的精英们都暗自叹服。
那一晚,酒店的套房变成了临时的头脑风暴作战室。
洛施之盘腿坐在沙发上,膝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和顾胤廷以及他的团队一起,逐字逐句地打磨方案。她负责润色叙述逻辑,注入人文温度,使方案更能打动人;顾胤廷则精准把控商业核心与战略方向,将她的灵感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模式。
两人配合默契,思维碰撞间火花四溅,仿佛并肩作战多年的伙伴。顾胤廷看着她眼睛里闪烁着的光芒,心中的爱意与更深层次的欣赏满得几乎要溢出来。
他终于亲眼见证,并且确信,他的洛施之,拥有着怎样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性。
项目最关键的一环,在这样高效的协作下,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压在顾胤廷心头近半月的大石被移开,他感到了久违的放松。
在山城的最后一天。午后,阳光勉强穿透薄雾,洒下几分稀薄的暖意。顾胤廷牵着洛施之,在酒店附近依山而建、起伏错落的街巷里随意漫步。
青石板路蜿蜒向上,台阶一层接着一层,仿佛没有尽头。洛施之没走多久,呼吸便微微急促起来,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本就不是能有如此运动量的人,连日来的奔波和昨晚的高强度脑力劳动,更是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
顾胤廷侧头看她,见她脚步渐缓,眉心微蹙,立刻停下了脚步。他在她面前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拍了拍自己坚实的肩背。
“洛施之,上来。”
洛施之看着眼前宽阔的、仿佛能承担一切的背影,脸颊微热,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周围零星的路人。
“不用,我能走……”
“听话。”他回头,深邃的眼眸里含着不容置疑的温柔与坚持,“这段路,我背你。”
他的目光坚定,带着一种能融化所有迟疑的暖意。她不再犹豫,顺从地趴到了他温暖而可靠的背上。
顾胤廷稳稳地托住她的腿弯,将她背了起来,一步步踏着古老而坚实的石阶向上走。洛施之的手臂轻轻环着他的脖颈,下巴搁在他肩头,能闻到他身上清冽好闻的气息,混合着山城湿润的空气。
顾胤廷感受着背后传来的、她温软身体的触感和均匀的呼吸,心中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平静填满。竟生出一种荒谬却真实的念头——希望这石阶再长一些,这路再难行一些,好让他能一直这样背着她,在她擅长的领域与她并肩,在她需要的时候给她支撑,走下去。
“沉不沉?”她在他耳边轻声问,气息温热。
“沉。”他低笑,声音通过紧贴的胸腔共振,沉沉地传到她耳中,带着无比的满足与笃定,“沉点好。说明我实实在在抓在手里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