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硬币和女孩的话语,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知年心中漾开圈圈涟漪。
它并未改变他生涩的琴技,却悄然扭转了他表演的心境。
他不再将目光锁定在空荡荡的琴盒上,也不再焦虑地计算着时间。
他开始真正“看”向周围。他看到相拥走过的情侣,看到步履匆匆的上班族,看到牵着气球、眼神好奇的孩童,看到坐在长椅上发呆的老人。
这座城市的气息,不再是模糊的背景噪音,而是化作了细微的感知,流入他的心间。
他的演奏依旧简单,甚至偶尔还会出错。但他开始尝试理解旋律中蕴含的情绪。
当他弹奏一首略带忧伤的练习曲时,他会想起自己猝死后绑定系统时的茫然无措;当他尝试一段轻快的节奏时,他会忆起在温室里看到番茄成熟时的些许欢欣。
他将这些微不足道的个人感受,笨拙地、隐晦地融入指尖。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街头艺人,他开始成为一个用音乐(尽管极其初级)尝试“表达”的活生生的人。
奇迹般地,当他不再执着于“获得”,反而开始专注于“给予”这份笨拙的真诚时,一些微妙的变化发生了。
驻足停留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虽然大部分只是停留片刻,但偶尔会有人听完一整首曲子,然后放下一点零钱,或者只是对他点头微笑。
一个穿着校服的男孩,在他弹奏时安静地坐在不远处的台阶上写作业;一位遛狗的老奶奶,每天傍晚都会路过,听他弹一会儿,有时会跟他聊两句天气。
他的琴盒里,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两枚硬币,开始有了皱巴巴的纸币,甚至有一天,有人放了一小包未开封的糖果。
【基础乐理知识】和【吉他入门指法】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慢慢从“系统技能”向“自身能力”转化。
他对手指的力度控制更精准了,和弦转换也流畅了一丝。
他甚至开始胆大地在简单的旋律中加入一点点,真的只是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即兴变化。
这天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林知年弹奏着一首关于“归家”的简单旋律。
或许是被夕阳触动,他想起了前世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家,想起了父母,想起了高考后那段本该肆意放纵却骤然中断的暑假。
一丝淡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思念,悄然融入了琴声。
他没有注意到,一位衣着朴素、面容疲惫的中年女人在他面前停下了脚步。
她手里提着装满蔬菜的购物袋,像是刚下班的样子。
她就那样静静地听着,目光有些失焦,仿佛透过这琴声,看到了别的什么东西。
当林知年弹完最后一个音符,周围响起几声零散的掌声。
他抬起头,正好对上那位女人的目光。她的眼角似乎有些湿润,但很快对她露出一个带着疲惫却真诚的微笑。
她走上前,没有往琴盒里放钱,而是从购物袋里拿出一个还带着水珠的、红彤彤的苹果,轻轻放在了琴盒的边缘。
“小伙子,”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弹得真好听……让我想起了我儿子以前学琴的时候。”她顿了顿,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又笑了笑,便转身汇入了人流。
林知年看着那个苹果,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他忽然明白了老周所说的“回报”,并非一定是金钱或实质的东西。
这种情感的连接,这种陌生人之间无声的共鸣与慰藉,是比任何打赏都更珍贵的“回报”。
在这个以音乐为媒介的街头,“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有了全新的诠释。
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锤炼,更是心灵的敞开。
是用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哪怕不完美,去触碰另一个灵魂,在喧嚣的城市中,建立起一个个微小而短暂的、温暖的“共鸣腔”。
他的演奏,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表演,它成了他与这个世界,与这些陌生人对话的一种方式。
当晚收工时,他拿起那个苹果,咬了一口。清脆甘甜。
他抱着吉他,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感觉这个名为《遗失乐章》的世界,似乎正在将他生命中某些遗失的、关于“连接”与“感受”的碎片,慢慢找回。
社畜的体验,在第十一个日子,染上了玫瑰色的温暖霞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