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无限职业图鉴 > 第13章 信息的洪流与沙金

第13章 信息的洪流与沙金

传送的眩晕感散去,林知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极致安静、却又仿佛被无形声浪淹没的空间。

这是一个宽敞开阔的办公区域,柔和的人造光源均匀洒落,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散热的微弱焦糊味和消毒后的洁净气息。

数十排工位整齐排列,如同蜂巢,每个隔间里的人都戴着降噪耳机,目光紧锁在面前至少三块的悬浮光屏上。

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数据流、新闻摘要、社交媒体碎片、市场波动图表……

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生命的脆弱,没有泥土的芬芳,也没有街角的烟火。

这里只有信息,冰冷、庞杂、以比特为单位汹涌奔腾的信息洪流。

【世界载入完毕:《数据之海》。】

【体验职业:初级信息分析员。】

【终极任务:在本世界生存30天,并领悟职业真谛——‘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新手任务:前往B-17工位,登录系统,完成今日基础信息筛选与标记(1000条)。

时限:4小时。

失败惩罚:体验“信息过载”式思维紊乱。】

信息过载?

林知年看着那几乎望不到边的工位海洋,以及光屏上令人头皮发麻的数据瀑布,觉得系统这个惩罚描述得非常贴切。

他依循着工位编号,找到了B-17,一台处于待机状态的终端感应到他的到来,自动亮起。

戴上轻便的降噪耳机,世界瞬间被隔绝。

他按照指引登录系统,一个简洁却功能繁多的界面展开。

他的任务是从一个庞大的实时信息池中,筛选出与指定关键词(今日是“可持续能源技术突破”)相关的条目,并进行初步的真伪倾向标记和重要性分级。

第一条信息跳出来,是一篇来自某知名科技博客的长文,宣称在核聚变约束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配图华丽,数据详实。

林知年刚想标记为“高价值”,脑中【产品基础认知】技能带来的逻辑思维习惯,让他下意识地去追溯信源。

他发现,文章作者并非该领域专家,引用的核心论文查无此项,图片也有明显的合成痕迹。

他犹豫了一下,将其标记为“存疑,需交叉验证”。

第二条是某小众论坛的帖子,语言粗糙,只有寥寥几句,描述了一种新型光伏材料的实验室现象,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看起来极不靠谱。

但林知年注意到发帖人的ID,与他之前无意中扫过的一篇权威期刊论文通讯作者姓名缩写一致。

他将其标记为“低可信度,但信源需关注”。

工作开始了。

一千条信息,如同一千个碎片,真假混杂,价值不一。

他必须高速运转大脑,调用常识、逻辑,甚至是一点点直觉,去判断,去分类。

这不像修机器需要力气,不像护理需要温柔,不像种植需要耐心,也不像演奏需要情感。

这需要的是极致的理性、专注和批判性思维。

四个小时在高度紧张中飞逝。当系统提示任务完成时,林知年摘下耳机,感觉大脑像被掏空,又像是被强行塞入了一团乱麻。

眼睛干涩,脖颈僵硬。

这种疲惫,不同于体力透支,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消耗。

他的直属上级,一位表情严肃、语速极快的女性主管,在系统中审核了他的初步工作,只回复了两个字:“尚可。”

接下来的日子,林知年就沉浸在这片数据的海洋里。

他每天面对不同的筛选主题,从“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到“新兴消费趋势”,从“潜在公共卫生风险”到“地缘政治微妙信号”。

他学会了使用各种交叉验证工具,学会了识别不同媒体的话语倾向,学会了从夸张的标题和情绪化的评论中剥离出可能存在的有效信息。

他发现,在这个世界里,“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意味着在信息的狂潮中,保持一颗冷静的、善于甄别的心。

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地筛选、质疑、验证。

每一次准确的标记,每一次对虚假信息的成功识别,每一次从垃圾信息中淘出有价值的“沙金”,都带来一种智力上的微小满足感。

这里没有巴顿的怒吼,没有陈静的叮嘱,没有老周的示范,也没有街角听众的反馈。

只有他自己,和面前无边无际的数据。这是一种极致的孤独劳作,考验的是内在的定力与智慧。

直到第二十五天,他负责筛选“前沿生物技术风险”主题时,一条来自某个极边缘、充斥着阴谋论调网站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信息内容荒诞不经,声称某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未被披露的、可能导致生态链崩溃的潜在风险,描述得像科幻恐怖片。

按照标准流程,这种信息几乎可以立刻标记为“垃圾/虚假”。

但林知年停顿了。

他注意到信息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冷门的、关于某种水生微生物基因序列的细节,这个细节,与他前几天在处理另一份完全不相干的、关于水体环境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报告时,偶然瞥见的一个异常数据片段,有着微妙的关联。

这关联微弱得像风中蛛丝,几乎可以肯定是巧合。

理性告诉他,标记为垃圾,完成任务,最安全省力。

但他想起了陈静的“严谨”,想起了巴顿的“眼到”,想起了老周的“观察”,甚至想起了街头艺人的“倾听”。

系统让他“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不仅仅是完成量化指标。

他犹豫再三,最终没有将其直接标记为垃圾,而是额外添加了一条备注:“内容可信度极低,但其中提及的‘K-7序列非定向漂变’现象,与‘环太平洋微生物群落周报-第1734期’中第7页图表异常数据存在微弱关联可能性,建议专家酌情核查。”

他做了他所能做的,基于他的岗位职责和认知水平。

然后,他将这条带着备注的信息提交了上去,很快淹没在数千条已处理信息中,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他很快忘记了这件事,继续投入日复一日的筛选工作。

三十天期满,他平静地提交了最后一批数据。

【世界任务:《数据之海》完成。】

【职业体验:初级信息分析员。

评价:B 。

评语:严谨细致,具备良好信息甄别能力与潜在风险嗅觉。于洪流中坚守理性,初具‘去伪存真’之职业素养。】

【终极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事”领悟程度评估……良好。】

【基础奖励结算中……逻辑思维微量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微量提升。额外奖励:积分 x 190。】

回到系统空间,光屏上,《无限职业图鉴》的第六页展开。

上面是一个由“0”和“1”构成的简约漩涡图标,漩涡中心,有一点微光亮起,旁边烙印着四个字:【去伪存真】。

林知年看着这个图标,回想起那条被他备注后石沉大海的信息,心中并无遗憾。

他做到了在那个岗位上,基于他的认知和能力,所能做到的“努力”。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那个世界数天后,一位负责最终风险评估的高级分析师,偶然看到了他那条不起眼的备注。

出于某种职业习惯,这位分析师调阅了那份周报,并启动了更高级别的核查程序……

一场可能源于微小疏忽的潜在危机,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但这已是后话,与林知年无关了。

对他而言,在《数据之海》中,他再次验证了,“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有时就体现在那些不被看见、甚至可能毫无结果的、基于职业良知的细微抉择之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伏藏师

鬼片世界的僵尸邪童

我的四位绝美师姐

重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