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51年,地球科学联盟的第十三星际探索队在火星北极的一处神秘洞穴中,发现了一批外星文明遗留设备。这些设备被统一命名为“X装置”(即:用途未知的神秘机器)。
洞穴开启后,人类顶级的科学家与解码专家汇聚一堂,通过破解外星文明遗留在洞穴内的三套X装置使用手册,很快揭示了其中数项核心功能,包括:X纳米物质生成器、高效暗物质燃料转换器、人造引力场生成器,以及可驱动星舰实现超速与超高速航行的X引擎。
这些划时代的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开启星际探索时代、参与宇宙资源开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中,X装置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成果,便是星际母舰制造技术与陨石变轨技术。
公元2251至2261年,短短十年间,人类从原始的化学火箭时代迅速跨越至由X引擎驱动的近光速航行时代。
尽管X装置的技术尚未完全解密,人类建造的星舰在超速航行时仅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在超高速航行时也仅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但这样的进步已极大提升了人类在太阳系内跨越行星的旅行能力,也使飞出太阳系、探索广袤未知星空不再只是虚无缥缈的梦想。
随后,在2261至2271年间,第一舰队利用陨石变轨技术实施了著名的“陨石迁移计划”。
近百颗富含矿产的小行星被从小行星带推送至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轨道,这不仅大幅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也使这一区域迅速发展成为暗物质提炼和稀缺金属冶炼的富饶地带,极大推动了星际贸易与航运产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外太空经济的迅猛繁荣迅速滋生了星际海盗与走私势力。
为应对这些日益猖獗的劫掠行为,地球防卫总署组建了一支战力强悍的东方舰队。这支年轻舰队凭借英勇顽强的作风,在打击星际海盗和走私行动中迅速声名鹊起。
相比之下,原本负责星空探索的第一舰队却由于高层指挥官的**,以及部分官兵与海盗势力勾结而逐渐衰落。
2273年,腐化严重的第一舰队被空天军联盟总部强行解散并重组。
里奥·埃里克森上将被任命为重组后的新第一舰队总指挥官。他以从东方舰队调派而来的旗舰“翔星”与先锋舰“翔凤”,以及原第一舰队的“翔鹰”、“翔隼”为核心,着手重建第一舰队,使其重新回归星际探索的本职使命。
同时,吉姆·纳斯齐上将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二舰队总指挥官,以旗舰“翔月”为核心,统领“翔火”、“翔土”两舰,负责火星及其周边星域的防御任务。
而汉斯·海明威上将则接管了东方舰队。他以旗舰“翔龙”为核心,下辖“翔水”、“翔木”、“翔金”,主要负责地球及周边星域的防务。
至此,空天军“三大舰队”鼎足而立的战略格局正式形成。
与此同时,随着对X装置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其更加宏大的潜力——X暗物质生成器可以在气态行星的大气层中,通过引发气体连锁反应,生成规模庞大的暗物质储藏池,从而为星际航行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然而,这项突破也迅速在科学界掀起了激烈争论:主张谨慎推进的渐进派和致力于全面挖掘X装置潜能的激进派之间分歧严重。经过长达二十五年的争辩与博弈,激进派最终占据上风。
为了验证这项技术的可行性,空天军联合指挥部将建设“木星试验场”的任务交给了埃里克森上将统领的第一舰队。
2275年,在第一舰队的护送下,空天军851研究所的数千名顶尖科学家与太空建筑团队抵达木星轨道,开始兴建人类历史上首个设立于外太空的试验基地——X装置木星实验场。
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利用木星——这颗拥有广袤大气的气态行星作为原料,通过X物质转化装置生成大量的暗物质燃料。这些生成的暗物质燃料将被封存于“能量空洞”中,存储于木星大气中等待开采。
若实验成功,木星及其卫星将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前哨加油站与资源中转枢纽。所以,木星实验,作为一场科学史上的伟大尝试,也吸引了商业领域的广泛关注——它所带来的能源开发潜力或将类似地球发现原油一般,彻底重塑人类星际文明的未来。
是以,地球联盟为木星实验的实施调动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倾注了巨量人力与物资,历经十年的紧张筹备,终于迎来了实验的关键时刻。
2285年9月25日,东方舰队旗舰“翔龙号”自地球起航,运送最后一批物资抵达木星轨道。
2285年11月25日,地球最先进的五艘星际母舰完成了在木星轨道的集结。
2285年12月1日,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外太空项目——木星X装置实验,正式启动。
实验初期,暗物质生成的效率远超预期。
然而,12月19日,来自火星X装置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推演却揭示了潜在的严重异常:暗物质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多维空间能量逆变效应,所引发的空间折叠程度远超此前理论预测。持续不断地抽取暗物质或将导致多维空间被压缩至临界极限,进而引发空间扭曲甚至穿孔,最终酿成异度空间重组,引爆一场史无前例的毁灭星球级别的大爆炸。
但巨大的商业利益与复杂的政治考量,却令地球的决策者们忽视了这一预警,固执地坚持推进既定的实验计划。
本书故事的起点,正是这场危机悄然逼近的时刻。
背景介绍: 何为星际母舰?
在科幻作品中,“星际母舰”是指一种大型、长程航行的太空飞船,功能类似于现实中的航空母舰。它通常可以搭载数十艘小型的补给舰、战斗舰、商船或火箭,作为舰队的指挥中枢与支援基地。
这类母舰具备发射与回收其他飞行器的能力,并可容纳大量船员甚至居民,在长时间星际任务中提供全面支持。
本文中描述的“飞翔级星际母舰”为环形结构。外环设有24个接驳口,可同时停靠24艘各类型舰船。圆环中心则设有上下两个对接接口,可与其他星际母舰进行垂直连接,形成类似太空港的多母舰编组结构。
由于远程航行所需的推进系统与近距离飞行不同,配备星际母舰将成为未来星际旅行的主流方式。就像地球上的渡船承载汽车过河,这些母舰也将承担运载与中转的重任,使小型飞船能够安全穿越宇宙深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