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铃声敲响,整栋教学楼沸腾起来。
温逾雨收拾好东西,抱着书,走出了11班。
昨夜开始下了雨,到现在才将将停。
雨后暮阳斜切着,照入走廊,人影幢幢,混着未散尽的水雾,缱绻成一副柔美的画卷。
温逾雨和人擦肩而过,耳朵在不自觉捕捉旁人的对话。
俱是讨论,刚刚结束的英语考试。
和数学相比,这次的英语虽然也难,但没有让她觉得下不了手。
别人的话语中,也有同样感受。
所以,她的感觉没错。
温逾雨松了口气,原本下坠的心上升了点。
敲响考试结束铃声的十分钟后,放学铃声也敲响了。
拥挤的人潮里,她是为数不多的逆行者。
她脚步不快,走到6班走廊,教室里已经没有多少动静。
他想必也已经离开了吧。
脑中这么想,视线却不死心地越过窗户,往自己座位上看过去。
意外地看见他还坐在她的座位上,不算有精神地收着试卷。
心跳快了少许,步子也顿住。
那就是她的座位,她走过去,站在座位边,等着他离开合情合理。
但她不敢。
便一个人抱着书,倚在门口等。
好像这种无意义的时刻,都变得有意义。
某一个瞬间。
可能当时觉得很漫长,但淹没在岁月长河里,也就短短一瞬。
在那日的夕阳里,温逾雨看见他低着脑袋,从6班门口走出来。
周围的一切如抽帧般褪去,唯有光线从下到上,打在男生流畅的下颚线上,斜切出片片浓重又虚幻的阴影。
许是她的存在突兀。
余光中,他朝这边看过来。
呼吸一滞,温逾雨抱紧怀里的书,在他看过来之前,收回视线,装作自己只是在等人。
其实,她应该是看不到他的视线的,她却觉得,他的目光正扫过她。
暴露在他视线里的皮肤控制不住地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感受大过世界上一切的事物。
她听到,心跳快速跳动的鼓噪声,明明急促却被刻意隐藏的不自然呼吸声,以及风拂过她的额发。
是他走过她的身侧,带起的风流。
幸好。
暗恋无声。
否则将震耳欲聋。
直到那个拉长的瞬间到达尾端,温逾雨才如梦初醒,记起呼吸。
风送来男声,“你就在本班考吗?”
声音清越,尾调上扬。
是还伞那天,她见过的男生。
她知道他的名字,江潮生,文科班的,总和谈屿辞在一起。
“嗯。”谈屿辞的声音。
他一贯话少,显得冷淡。
他们往外走,两人都高,气质却不同。
江潮生似乎是个好奇心重的性格:“怎么样?在本班考试的感觉好吗?”
谈屿辞垂着眉眼,看不清表情,却能听到他说话。
“挺好的。”
不知道是她的心跳声一瞬间太重,还是她的目光太直接,江潮生突然扭头,在阴影里看过来,和她视线交织一瞬。
仿佛触电般,温逾雨移开目光,盯向地面。
心似擂鼓,掌心汗湿,可依旧竖着耳朵。
生怕江潮生说出任何不利她的话。
比如,她在看他。
又比如,她的目光直接又热切。
……
但还好,不知道江潮生是不是看多了这样的人,还是怎么样。
他什么都没说,只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话题。
两人渐行渐远,落日熔金,渡他们身。
温逾雨注视他们走远,莫名觉得空茫。
“虽然他夸的不是我,但我却偷偷认为,这句‘挺好的’与我有关。”
“我应该很开心的,可现实却是,我只开心了短短一瞬。”
“好像……暗恋这事永远理不出个因果。”
——《池鱼日记》2016.11.30
·
三校联考的成绩出来得很快,流水般的试卷和答题卡被下发下来。
一科接着一科,任课老师短暂讲了会儿试卷,就是对成绩的分析。
温逾雨也知道了自己的成绩。
语文突出。
英语、生物、化学优秀。
物理普通,但数学考出了她有史以来的最低分:78分。
6班倒数第三。
一直嚷着数学没考好的慕纤纤,考了112分,她长舒一口气,但马上又不满意,“怎么才112分啊,太低了吧,拉低我排名。”
温逾雨静静听着她的抱怨,没说话。
·
下午第一节课,三校联考的成绩花名册出来了。
温逾雨从最后一页往前翻。
在倒数第二页,找到自己的名字。
温逾雨。
语文,138分。
数学,78分。
英语,127分。
化学,85分。
生物,93.5分。
物理,60分。
总分,581.5分。
附中排名,1276名。
三校排名,5367名。
再往前翻,找到他的名字。
第一页第一行。
谈屿辞。
附中排名,1。
三校排名,1。
和泯然于众人的她比,他像一颗熠熠生辉的启明星,永远以最醒目的姿态立在第一位。
她曾经收在日记本里,他们名字挨在一起的座位表。
只是昙花一现。
她踮着脚,隔着茫茫人海,也看不到他的背影。
才是他们之间真实的距离。
·
“这次数学试卷,不是我们出的卷子,有部分题目是超纲的,所以考差了的同学,不要灰心,还有两年时间,我们继续努力。”
讲台上,数学老师讲完最后一道大题,总结道。
他话音刚落,下课铃声敲响。
听了一上午试卷的学生没顾及他还在,已经窸窸窣窣地在座位上动起来,显然已经没有耐心再听下去。
数学老师摇了摇头,出了教室门。
教室里立马声音大了起来,慕纤纤探过头:“逾雨,你知道这次数学考试,最高分是谁吗?”
温逾雨下意识往窗边望去,又险险定住:“……是谁?”
“谈屿辞!”
谈屿辞。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只不过一道光明正大地出了声,一道悄无声息地默在心里。
“他真的好厉害,你都不知道,这次三校联考,他不仅是数学最高分,还是唯一一个满分。我认识的十四中同学都向我打听,问他是不是个书呆子,这么难的题目,他都会做。我说他才不是,他是那种成绩好长相好家世也好的天之骄子。”
“不过老天可真是不公平,他这样的人都没什么缺点的,做什么都轻而易举,和我们不是同一类人……”
慕纤纤的声音慢慢在耳边弥散,温逾雨笔尖无意识在草稿纸上,画出杂乱的线条。
是啊。
他这种人,好像天边高悬的上弦月。
“对了,你这次数学考了多少分?”
思绪被慕纤纤的问话拉回,温逾雨嗓间无端有些发涩,“7……78分。”
“这么……”低啊,剩下的话被慕纤纤咽了下去,她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温逾雨。
她应该很努力啊。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学习。怎么还考这么一点分数。
慕纤纤收回目光,转身去写作业,温逾雨慢慢放松下来。
但那种无言的羞愧和难为情依旧蔓延在心间。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明明自己没有不努力。
但成绩依旧平平。
·
放学铃声敲响,潮市今天又是一场雨,昨日短暂的雨停简直像梦一场。
赵逢青给她发来消息,让她自己坐公交回来,她不来接。
文字短暂,但温逾雨看了好久,才慢慢往外走。
雨天,路上堵,公交站台上等车的人也格外多。
C4路公交车明明近在眼前,却迟迟才开过来。
车门打开,她不善于和人争抢,远远的落在最后,上了车。
车厢里弥漫着水汽和潮湿的泥土气息,气味不算好闻。
温逾雨站在进门口,她对面是几个被迫和她四目相对的男生。
估计还是初中生,面容青涩,和她对视得满脸局促。
温逾雨稍微错开视线,目光投往玻璃窗外。
雨越来越大,尽管在公交车内,水气却越来越重,玻璃窗上潮气堆叠,无数颗水珠从窗户最上面往下滚落。
只能通过零星一点的蜿蜒水痕,看清外面的世界。
而后触不及防地,又看见那辆车,两个M的车标在雨里熠熠生辉。
她知道这辆车叫迈巴赫。
也知道里面载着谈屿辞。
只是和上次的忐忑紧张比,温逾雨这次却静。
因为她知道,他看不见她。
他们之间的距离,就像公交车和迈巴赫一样。
明明并驾齐驱,明明她能看见他。
可他怎样都看不见自己。
就算他真的看过来,也只能看到公交车里拥挤的人群。
她混在其中,渺小又不起眼。
“前方到达西湖泵站,请乘客准备下车……”
公交车停住,前门打开,有人下车,有人上车。
等一切落幕,温逾雨往窗外望。
依旧一片雨幕绵延,却已经不见那辆车的踪影。
就如同水中望月般的惊鸿一瞥。
“终点站昙华林站马上到了,请各位乘客下车带好随身物品,依次下车……”
耳边传来司机的催促声,“丫头,到站了,发什么呆呢,快下车吧。”
“好……”
·
打开家门,没看见赵逢青的身影。
温逾雨短暂地松了口气,打开错题本,一笔一划地把错题撰写上去。
这项工作不知道持续了多久,被开门声打断。
赵逢青回来了。
耳边自动收集起客厅的声响。
脱鞋,再是放钥匙,放包……
赵逢青去了厨房,没有到自己房间来的意思。
可悬着的心,却没有片刻的放松。
相反有更大的忐忑升起。
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头顶高挂,随时随地有掉下来的那一刻。
温逾雨捏紧手腕,指尖深陷到皮肉里,痛意短暂地让她清醒过来,继续写错题。
这次没有写多长时间,房间门被打开,赵逢青的身影出现在房门口。
温逾雨本能的,“妈……”
第一个字刚刚出口,赵逢青挥手打断,“别叫我妈,我没你这种孩子。”
温逾雨愣了两秒,垂下眼睑。
她不说话,赵逢青更来气,天知道她看到班主任发到家长群里的成绩时,有多没面子。
她抄起温逾雨放在桌上的本子,一看立马勃然大怒道,“78分,你还做什么错题?做错题有用吗!一天天的在干嘛,你有在学习吗?”
温逾雨指尖收紧:“我…我有……”
“你有?你学到哪里去了?78分,你还好意思说你学习了?就你们班那个谈屿辞,人家考150分,你考78分。你这种人怎么是我的孩子,还说你学习了!”赵逢青怒极,一把撕掉错题本,劈头盖脸地甩到她的脸上。
不疼。
但却被扇了无数个细小的耳光。
原来,她也没有,她想的那样善于说谎。
起码,她不能骗自己,她是无动于衷的。
在赵逢青眼中,她一切都不足,毫无优点,不是值得被生下来的孩子。
尽管她明明努力了,努力地想做好。
但结果却不如人意。
单方面宣泄以赵逢青摔了门,冷声丢下句“别吃饭了,饿着吧”收尾。
温逾雨蹲下身,一张又一张捡起被撕得稀巴烂的错题。
依稀还能看到女生隽秀认真的笔迹,密密麻麻地写满整张纸,但马上看不到了。
因为眼泪,像滚珠一样掉下来,砸到本子上,黑色的墨迹晕染开。
温逾雨拿手背狠狠地擦了擦眼眶,不让自己再哭。
可是下一瞬,鼻腔里排山倒海的酸楚和委屈袭来。她嘴朝下使劲抿紧,好不容易压抑住要出口的哽咽,却控制不住眼眶里一颗又一颗往外滚的眼泪。
暗恋这事永远理不出个因果,可能是在网上看到的,备注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像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