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小嘉 > 第20章 瓷器店

第20章 瓷器店

部委大楼有着与大学图书馆截然不同的寂静。这里的静,是一种被严格秩序规训过的、带着无形压力的静。厚重的羊毛地毯吞噬了脚步声,光滑的大理石墙面反射着人们克制的神情,连空气似乎都流动得更加缓慢而审慎。

小嘉像一头误入瓷器店的年轻野兽,过去在田野和底层挣扎中养成的野性和锋利,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他必须学会收敛起所有的棱角,放轻脚步,甚至控制呼吸。

他的岗位是在一个政策研究部门的综合处,工作琐碎而严谨:文件流转、会议记录、资料整理、起草简单的通知报告。任何一份文件,从格式、用语到标点符号,都有不成文却必须遵守的规范。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表述,可能背后牵扯着复杂的部门协调和利益平衡。

带他的王处长是个不苟言笑的中年人,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小嘉第一次独立起草的一份简短通知,被王处长用红笔修改得密密麻麻,几乎面目全非。不是内容有误,而是用语不够“稳妥”,分寸拿捏不够“准确”。

“机关里,话不能说得太满,也不能说得太死。要留有余地,要经得起推敲。”王处长敲着那份被改花了的稿子,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在这里,严谨比才华更重要。”

小嘉默默点头,将那份修改稿要了回来,晚上回到租住的简陋地下室,一遍遍地看,揣摩每一个修改背后的用意。他感觉自己仿佛在重新学习一门语言,一门叫做“机关话语”的精密语言。

他住在离单位很远的郊区,一间只有几平米的地下室,终年不见阳光,租金却已占去他工资不小的一部分。每天天不亮,他就要挤上气味混杂、人贴人的早班地铁,颠簸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单位。晚上,常常因为临时性的任务加班到深夜,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末班车回去。

生活的清苦他早已习惯,但精神上的紧绷和孤独感却与日俱增。同事们大多礼貌而疏离,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他们的谈话围绕着住房、子女教育、出国旅行,那些话题离小嘉的世界太远。他插不上话,只能更加沉默地埋首于工作。

有一次,处里负责汇总一份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小嘉看到报告中那些干巴巴的数字和概括性的结论,脑海里浮现的却是父亲落魄的背影、工地上的艰辛,以及村里那些和父亲一样沉默奔波的中年人。他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忍不住结合自己的见闻,补充了一些报告中未能反映的具体困境和情感代价。

他说得有些激动,直到发现王处长微微蹙起的眉头和同事们略显诧异的目光,才猛然住口。会后,王处长把他单独留下,没有批评,只是递给他一杯茶,说:“小陈,有基层视角是好事。但在这里,情绪和个例,需要转化为更宏观、更理性的政策语言。个人经历是财富,但不能让它影响专业的判断和表述。”

小嘉端着那杯温热的茶,久久不语。他明白了,这里不需要一个有血有泪、带着个人伤痛的陈嘉,需要一个冷静、客观、严谨、符合规则的“陈同志”。

那天晚上,他回到阴暗的地下室,没有开灯,在床边坐了许久。他从箱底拿出那顶红帽子,在黑暗中摩挲着。母亲的温暖,故乡的泥土气,与这个冰冷规整的“瓷器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这块千辛万苦敲开命运之门的“砖”,似乎正在将他引向一个与过往彻底割裂的方向。他在这里学习的生存法则,与他血脉里流淌的、那片土地赋予他的本能,正在激烈地冲突。

但他没有退路。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灯,拿出那份被改得花团锦簇的通知稿,再次摊开。他必须学会,在这间摆满精致瓷器的房间里,如何既能遵守规则、不碰碎任何一件,又能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带来的那块带着泥土和棱角的“砖”,打磨成一件能被认可的、有用的器皿。

这个过程,注定痛苦而漫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