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小嘉 > 第22章 压舱石

第22章 压舱石

父亲像一片枯叶,悄无声息地落回了老屋的角落。他不说话,终日蜷在床上,望着糊着旧报纸的屋顶,眼神空茫。喂他吃饭,他便张嘴;帮他擦洗,他便顺从。他失去了所有锐气,也带走了这个家最后一点关于“远方”的虚妄念想,只剩下沉甸甸的、无法言说的病痛与落魄。

奶奶的精神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会坐在父亲床边,絮絮叨叨地说些他小时候的事,坏的时候,便对着墙壁自言自语。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没日没夜地粘鞋底,还要伺候病榻上的丈夫和精神不济的婆婆。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下去,背脊弯成了生活本身的弧度。

爷爷成了这个家真正沉默的压舱石。他不再下地,但把院子里那几分自留地收拾得寸草不生。他劈的柴火垛得方正正,像一座小小的堡垒。他按时给父亲喂药,动作粗粝却稳定。当奶奶闹得厉害时,他会低喝一声,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能让奶奶暂时安静下来。他用一种近乎麻木的坚韧,维系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不至于彻底散架。

小嘉按月将大部分工资寄回家,数额比刚工作时多了些,但面对父亲的医药费和三个老人的生活,依旧捉襟见肘。他在地下室用一个小电饭锅煮面条,就着咸菜解决一日三餐,省下每一分能省的钱。生活的清苦他早已习惯,但那种来自家庭的无底洞般的拖拽感,时常让他感到窒息。

然而,与这种私人生活的沉重形成微妙对比的,是他在工作上逐渐找到的一丝光亮。

那次协调会前的材料准备,似乎成了一个微小的转折点。司里开始偶尔会将一些涉及基层情况分析、需要“接地气”视角的任务交给他。他依然谨慎,恪守着“瓷器店”的规则,但在那些严谨的政策语言背后,他开始尝试嵌入更鲜活的现实质感。

一次,关于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征求意见,各处室提交的建议大多宏观而原则。小嘉在参与起草本处意见时,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上。他想到了太婆的豆腐,想到了母亲和村里妇女们的手工活。他在建议中,谨慎地加入了关注“小微传统技艺传承与市场化”、“分散式家庭手工业组织化”等内容,并附上了简短的、基于公开数据和有限调研的可行性分析。

这份建议提交后,并未引起太大反响,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但过了一段时间,王处长在一次处务会后,看似无意地对他提了一句:“上次你写的那几点关于小手艺的内容,综合司的同志后来私下聊起,觉得有点新意。”

就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小嘉心里一动。他意识到,在这座庞大的机器里,或许并不只有一种声音。那些看似铁板一块的政策条文背后,同样存在着对更贴近现实脉搏的思考的渴求。他这块从泥土里带来的“压舱石”,其重量和质地,或许并非全然无用。

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也更加细心地观察。他阅读各地送来的简报,关注学术期刊上相关的实证研究,甚至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整理分析各类民生数据。他不再仅仅把工作视为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开始将其视为一条可能通向某种改变的、极其狭窄却真实存在的路径。

父亲的病榻,母亲的辛劳,爷爷的沉默,是他生命中沉重的压舱石,让他无法轻盈,不敢飘摇。而工作中那一点点微弱的、被认可的“新意”,则成了他在深海中前行时,望见的一丝若有若无的岸标。

他依然挤着地铁,依然住在地下室,依然为家里的开销而精打细算。但走在机关大楼光滑的地板上时,他的脚步比初来时,多了几分定力。他知道自己背负着什么,也隐约看到了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

压舱石让他沉重,也让他稳定。而稳定,才能航行得更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