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小嘉 > 第3章 幼芽

第3章 幼芽

小嘉是在土坷垃与豆腐渣的味道里长大的。

家里的日子依旧紧巴。母亲出了月子,便也挽起袖子,跟着继太奶奶——如今小嘉该叫太婆了——一起学做豆腐。那间低矮的灶房里,终年弥漫着水汽与豆腥气。石磨咕噜噜的转动声,是小嘉童年里最恒久的催眠曲。太婆的手脚已不似年轻时利索,但眼神依旧锐利,点卤水的分寸拿捏得丝毫不差。她常说:“这做豆腐啊,跟做人一样,不能太急,也不能太软,得有筋骨。”

这“筋骨”二字,仿佛也成了这个家养育孩子的信条。

奶奶依旧是那个奶奶。她疼小嘉,是那种粗枝大叶、恨不得把全世界都塞给他的疼。手里若有个三五毛的零钱,转身就能给小嘉买回一把花花绿绿的糖豆,看着他咂摸得满嘴颜色,便乐得哈哈大笑,全然不管这钱本是该用来买盐的。她抱孩子,像挎着个篮子,小嘉在她怀里颠来簸去,却也因此早早地学会了牢牢抓住她的衣襟。

爷爷的疼爱,则是另一种。他沉默寡言,像屋后那棵老槐树。他给小嘉做的第一个玩具,是用废弃的木头边角料勉强削成的一把小木枪,打磨得光滑,没有一根木刺。他从不抱小嘉去村里炫耀,每当小嘉蹒跚学步,摔倒在院子里时,他从不立刻去扶,只是停下手中的活计,默默地看过来,直到小嘉自己吭哧着爬起来,他才继续低头,去修理那把用了十几年的锄头。

这种近乎严苛的“等待”,在邻里看来有些不近人情。有嘴快的婶子对奶奶说:“你们家老爷子,心可真硬,娃摔了都不扶一把。”

奶奶嘴上打着哈哈:“我们家的娃,皮实着呢!”心里却明镜似的。这个家,没有娇惯的资本。他们能给小嘉的,不是温室的庇护,而是尽早学会在这片土地上站立、行走的力气。

小嘉三岁那年,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与邻居家那个被宠上天的小霸王打架。为了争一个滚到路中间的破皮球,那个壮实的男孩一把将小嘉推倒在地。小嘉愣了一下,没有哭,他想起爷爷沉默的眼神,想起太婆说的“筋骨”,他爬起来,像一头小牛犊一样冲了过去,死死咬住了对方的手臂。最后是奶奶闻声赶来,一边赔着笑把嚎哭的对方孩子送回家,一边转身偷偷捏了捏小嘉的脸蛋,小声说:“我孙子,有种!”

第二件事,是关于豆腐。小嘉围着灶台转,看惯了那雪白方整的豆腐。那天,他第一次跟着太婆和母亲去赶集,看到摊位上,太婆小心翼翼地将一整板豆腐切成小块,卖给不同的人,换来几张皱巴巴的毛票。他忽然安静了。回家路上,他扯着母亲的衣角,仰头问:“妈,咱家为什么要把那么白的豆腐给别人?”

母亲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

太婆却摸了摸他的头,声音沙哑而平静:“用力气换饭吃,不丢人。那豆腐白白嫩嫩,是咱的招牌,也是咱的脊梁。”

小嘉似懂非懂。但他记住了“力气换饭吃”,记住了那雪白的“招牌”和“脊梁”。

夕阳西下,爷爷从田里回来,满身泥土。小嘉举着那把木枪,嘴里发出“砰砰”的声音,在院子里奔跑。爷爷蹲下身,用他那粗糙得像砂纸一样的手,抹去小嘉鼻尖上的汗珠和灰土。小嘉停下“战斗”,看着爷爷,忽然把木枪递过去:“爷爷,给你玩。”

那一刻,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眼眶在夕阳的余晖里,不易察觉地湿润了一下。他接过木枪,掂了掂,又塞回小嘉手里。

“拿着,”他说,“你的枪,你自己拿着。”

春去秋来,院子里的老槐树黄了又绿。小嘉这株幼芽,就在这掺杂着豆腐渣的土腥气、奶奶咋咋呼呼的疼爱、爷爷沉默如山的身影和太婆关于“筋骨”与“脊梁”的念叨里,磕磕绊绊,却顽强地生长起来。他或许还不明白生活的全部重量,但他已经模模糊糊地知道,摔倒要自己爬起来,喜欢的东西要靠力气去争,而家里那雪白的豆腐,是这个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