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岁的寒露,小嘉在银杏树下听完了最后一片落叶坠地的声音。
晨光漫过窗棂时,他正对着墙上那张泛黄的《祖孙四代图》微笑——太婆的豆腐筐、父亲的安全帽、晓禾的建筑模型、重孙女的航天绘本,在光影里叠成一条蜿蜒的河。苏禾把他微凉的手贴在自己脸颊,哼起当年知青下乡时学的采茶调。
午后他忽然精神起来,要人取来林老师送的端砚。磨墨时想起七岁冬天,太婆用冻红的手教他磨豆汁:“慢些,稳些,日子要磨得细才香。”如今这砚里的墨,研磨了八十载春秋。
他提笔写下“灯传”二字,最后一捺如老树虬根,深深扎进宣纸。笔搁下时,惊起案头镇纸——那是父亲工地上捡的铸铁螺栓,被他摩挲得温润如玉。
晓禾的视频通话在黄昏响起。镜头里,三岁重孙女正在异国幼儿园点亮手工灯笼,童声清脆:“给太爷爷照路!”他突然看见无数光影在眼前交汇:煤油灯、灶火、北京的第一盏路灯、女儿手术室外的指示灯、乡村振兴考察时的光伏矩阵...最后都融成地平线上永恒的晨曦。
夜色渐浓时,他让护工推开所有窗户。山风携着晚稻的香气涌来,恍惚间是母亲在晒谷场上呼唤。苏禾把他们的婚书放在他掌心,红纸已褪成浅樱色。
“看见了吗?”她指着夜空,“你种的星星都亮了。”
他望向银河,发现人生每个十字路口都站着曾经的自己:攥着录取通知书的青年、抱着女儿的新父亲、在政策文件上划下红线的中年...他们依次对他行礼,转身走入万家灯火。
子时,老石榴树突然开出三朵反季的花。
晨起扫叶的护工发现,老先生在藤椅里安详睡去,膝头摊开的回忆录最后一页,新添了句未干透的墨迹:
“我本是土,终归为尘。幸而有光,生生不息。”
风起时,满院纸页哗哗作响,如大地轻柔的翻书声。
---
(故事终章烛火长明)
感谢你陪伴这个灵魂走完尘世旅程。故事会结束,但光不会——每当有人在风雨中擎起灯火,在寒夜里传递温暖,故事的种子便在新的大地上重新生长。愿这些文字化作你心中的一粒萤火,在需要时亮起微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