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的阳光,透过杂院的梧桐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苏小糖刚把沐阳送去邻居张阿姨家托管,转身回到屋里,就看见客厅角落的旧木柜
—— 那是奶奶留给她的,搬来这座城市时,她特意找货车运过来的,里面装着奶奶的银饰工具和一些旧物。
昨天从赵磊店里回来,她就想着找奶奶留下的 “老瓷片鉴别手册”,据说里面记着不少辨瓷的偏方。
她走到木柜前,拉开柜门,一股带着樟木味的旧气扑面而来,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奶奶的蓝布衫,最底下压着个铁盒子。
苏小糖蹲下身,把铁盒子抱出来,打开一看
—— 里面果然有本泛黄的线装手册,封面上写着 “瓷片辨真录”,是奶奶的字迹。
她刚想翻开,手指却碰到了盒子里的另一个东西
—— 硬邦邦的,像是个本子。
她把东西拿出来,发现是个红色封面的毕业证,封皮上烫着金色的字:
“XX 大学毕业证书”。翻开第一页,照片上的姑娘扎着马尾,眉眼弯弯,正是刚上大学的自己,照片下方印着
“苏小糖,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修复专业,学制四年,准予毕业”,落款日期是六年前。
毕业证里还夹着一张纸条,是奶奶的笔迹,纸边都卷了毛:
“糖糖,今天送你去上大学,奶奶知道你喜欢老物件,你说以后要把碎成渣的老瓷片修好,让它们再活一次,奶奶等着看。”
苏小糖的指尖抚过纸条,纸边的毛糙蹭得指腹有点痒,眼眶却突然热了。
她把毕业证翻过来,夹层里掉出一片指甲盖大的瓷片
—— 是她大学修复课的 “结业作品”,当年把碎成八瓣的宋代瓷片粘好,老师夸她 “手稳”,她特意掰下最不起眼的一小块,夹在毕业证里当纪念。瓷片边缘还留着她当时没清理干净的胶水印,摸着发涩,
就像她想起大学时的日子:
每次放假回家,都蹲在奶奶的银饰摊前,一边帮奶奶擦银镯,一边讲 “今天修了个唐代陶俑,它的釉色跟您这个银镯的包浆一样,都是慢慢养出来的”。
奶奶总是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一边擦银饰,一边听,时不时点头:“好,好,我们糖糖有出息。”
可谁能想到,毕业第二年,她刚在老家市博物馆找到 “文物修复助理” 的工作,丈夫就出了车祸,留下她和刚满一岁的沐阳。
后来博物馆裁员,她因为要照顾孩子经常请假,成了第一批被裁的人。
老家的亲戚总说 “一个女人带娃太辛苦,不如找个人再嫁”,她听烦了,就带着沐阳和奶奶的旧物,来了这座没人认识的城市。
“原来妈妈以前是修老物件的呀。”
身后突然传来沐阳的声音,苏小糖赶紧把毕业证收起来,回头看见儿子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张阿姨给的苹果。
她笑着擦了擦眼角:“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跟张阿姨家的朵朵玩吗?”
“朵朵要写作业,我就回来了。” 沐阳走到她身边,蹲下来看铁盒子,
“妈妈,这个本子里的你,好年轻呀。”
苏小糖把儿子抱进怀里,翻开毕业证给她看:
“妈妈以前在大学里学的就是修老物件,像你玩的碎瓷片,妈妈以前能把它们粘好,跟新的一样。”
“哇!妈妈好厉害!” 沐阳眼睛亮了,“那妈妈为什么现在不去修老物件,要去市场收呢?”
苏小糖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因为妈妈要带着沐阳呀,以前的工作要经常加班,妈妈没办法陪你。现在收老物件,既能赚钱,又能陪沐阳,不是很好吗?”
沐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拿起铁盒子里的 “瓷片辨真录”:
“妈妈,我们现在就看这个好不好?我也想学会怎么认老瓷片,帮妈妈干活。”
苏小糖心里一暖,把手册翻开,第一页就是奶奶画的 “瓷片釉色对比图”,旁边写着
“清代青花釉色偏灰,明代青花釉色偏蓝”。她指着图跟沐阳讲,沐阳听得认真,时不时指着图上的小标记问:
“奶奶画的这个小圆圈,是什么意思呀?”
就在这时,苏小糖的手机响了,是赵磊打来的。她接起电话:“喂,赵磊?”
“小糖,你今天有空吗?我店里来了个老客户,手里有批民国的老瓷片,他说想找个懂行的人看看,我想着你正好在学辨瓷,就把你推荐过去了。” 赵磊的声音很轻快,“客户下午两点过来,你要是有空,就过来一趟?”
苏小糖心里一喜,这可是实战的好机会:“有空!我下午一点半过去,谢谢你啊赵磊。”
挂了电话,她把毕业证和纸条放回铁盒子,刚要放进木柜,却发现木柜的内壁上,有块木板好像有点松动。她用手指敲了敲,声音是空的
—— 难道里面有暗格?
她找了把小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把木板撬开,里面果然有个小抽屉,抽屉里放着个布包,打开一看
—— 里面是个银制的小盒子,盒子上刻着缠枝莲纹,跟她上次收的银镯花纹很像,盒子里放着半块玉佩,玉色温润,上面刻着个 “苏” 字。
苏小糖的心猛地一跳
—— 奶奶从来没跟她说过这个暗格,也没提过玉佩。
她把玉佩拿出来,对着阳光看,玉佩的边缘有个小缺口,像是被摔过。
“妈妈,这是什么呀?” 沐阳凑过来,好奇地问。
“是奶奶留下的玉佩。”
她把玉佩放回银盒时,指尖蹭到了盒底的刻痕
—— 是个小小的 “莲” 字,跟奶奶银饰笔记最后一页画的 “缠枝莲” 图案,线条一模一样。
正盯着刻痕发呆,手机突然响了,是老家姑姑打来的,声音有点急:
“糖糖,你奶奶那个木柜的暗格找到了吗?里面的玉佩可得收好 —— 当年你太爷爷把家里的老物件藏起来时,特意在玉佩上刻了线索,说只有懂老物件的人才能找到……”
苏小糖握着手机,看着银盒里的玉佩,心里猛地一跳:
奶奶笔记里的缠枝莲,难道就是玉佩上的线索?
她把暗格的木板重新钉好,把铁盒子放回木柜,心里却打定主意,等有空了,一定要问问老家的姑姑,看看能不能知道玉佩的来历。
下午一点半,苏小糖准时到了赵磊的店。
赵磊的店叫 “磊哥古玩行”,不大,里面摆着各种老物件,从铜器到瓷器,琳琅满目。
赵磊正在给一个青花瓷瓶除尘,看见她进来,笑着招手:
“来了?客户还没到,你先坐,我给你泡杯茶。”
苏小糖坐下,目光落在柜台上的青花标本上,正是上次赵磊给她看的清代青花。
她拿起标本,想起奶奶手册里写的 “清代青花发色浓艳,有铁锈斑”,果然跟标本上的特征一样。
“没想到你对瓷片这么了解,以前是不是专门做这个的?” 赵磊端着茶过来,随口问。
苏小糖接过茶杯,轻声说:
“以前在老家的博物馆做过文物修复,主要修陶瓷器,后来有了沐阳,就没做了。”
赵磊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难怪你学鉴别这么快,原来是科班出身!那今天这个客户的瓷片,你肯定能看明白。”
两人正聊着,店门被推开,走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西装,手里拎着个公文包,看起来很儒雅。
“李哥,你来了。”
赵磊赶紧起身打招呼,又给苏小糖介绍,
“李哥,这就是我跟你说的苏小糖,她懂瓷片鉴别。”
李哥笑着跟苏小糖握手:
“苏小姐,麻烦你了。我这批瓷片是从乡下收来的,不知道是不是民国的,想请你帮忙看看。”
苏小糖点点头,接过李哥递过来的盒子,打开一看
—— 里面装着十几片瓷片,釉色是典型的民国青花,发色淡雅,上面画着山水图案。
她拿出一片,用放大镜看了看,瓷片的胎质细腻,符合民国瓷的特征,而且每片瓷片上都有 “江西瓷业公司” 的款识,这是民国时期的知名瓷厂,出品的瓷器很有收藏价值。
“李哥,这批瓷片是真的民国瓷,而且是江西瓷业公司的,很有收藏价值。”
苏小糖把瓷片放回盒子里,“要是您想出手,我可以帮您联系几个客户,他们专门收民国瓷片。”
李哥眼睛一亮:
“真的?那太好了!我也是偶然收来的,家里没地方放,想找个懂行的人接手。”
赵磊在旁边笑着说:
“李哥,你找小糖就对了,她不仅懂鉴别,还能帮你找到靠谱的买家,我上次那批老钟表,就是她帮我卖出去的。”
苏小糖有点不好意思:
“我也是跟周伯学的,不算厉害。”
几人又聊了会儿,李哥跟苏小糖约好下周再详谈,就离开了。
店里只剩下苏小糖和赵磊,
赵磊把刚泡好的茶推到她面前,手指点了点桌上的民国瓷片:
“你刚才说‘江西瓷业公司民国二十年的胎土含铝量高,所以瓷片比别的沉’—— 这话我只听周伯说过,你居然也知道。”
他顿了顿,看着苏小糖手里的瓷片,眼神认真了点:
“小糖,你别只靠‘铲地皮’收宝,你有文物修复的底子,咱们合伙开个店吧 —— 一边帮人修老物件,一边代售,你负责鉴宝修复,我负责找客源,肯定比现在单打独斗强。”
苏小糖愣了一下,心里有点动
—— 这正是她大学时的梦想,既能修老物件,又能让它们找到好归宿。
可她又想起沐阳,要是开店,会不会没时间陪孩子?
赵磊好像看出了她的顾虑:
“你别急着答应,好好想想。要是你愿意,咱们可以慢慢来,先从接小的修复活开始,不耽误你照顾孩子。”
苏小糖点点头:
“我回去跟沐阳商量商量,再给你答复。”
走出赵磊的店,阳光正好,苏小糖心里满是期待
—— 她没想到,自己离开文物修复行业这么久,还能有机会重新做喜欢的事。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想给沐阳打个电话,却先收到了张阿姨的微信:
“小糖,沐阳在我家很乖,你放心,晚上我给你们做红烧肉。”
苏小糖笑着回复 “谢谢张阿姨”,心里暖暖的。
她抬头看向远处的天空,云朵慢慢飘着,像是奶奶在天上看着她。
她想起木柜暗格里的玉佩,想起奶奶的纸条,想起大学时的梦想,突然觉得,这条 “铲地皮” 的江湖路,好像正朝着她期待的方向,慢慢延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