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夏日天台的告白,宛若一把青铜古钥,轻轻旋开了云逍子尘封千年的"梦境人生"。
时光如溪,在大学的岁月里时而湍急时而缓流,却总在记忆的河床上留下晶莹的卵石。他与凤朝歌虽隔校而居,却将每个周末都过成了诗行。
图书馆里,他翻阅的《道藏》与她捧读的《红楼梦》在阳光下交织出斑驳的光影;公交车上,两颗年轻的心随着车厢摇晃,只为追寻巷弄深处那一缕人间烟火;月光浸染的长椅上,他们用低语编织着未来的星图,那些话语轻得像是怕惊扰了夜色。
四年光阴,不过是佛陀掌中一粒微尘。云逍子渐渐懂得,这具年轻躯体里跃动的不只是血脉,更是被红尘点亮的魂魄。千年修行的记忆如同古寺檐角的风铃,偶尔在风中轻响,却不再是他生命的全部乐章。凤朝歌的存在,让每个当下都成了正在挥毫的丹青,墨色淋漓。
毕业如同一场猝不及防的梅雨,将校园里的诗意画卷浸染成现实的色彩。此刻,暮色如蜜,透过纱帘洒落在地板上,仿佛一条静静流淌的河。
暮色透过半旧的窗帘,在狭小的出租屋内投下温暖的光斑。
云逍子将最后一箱书搬进屋,环顾这间不过三十平米的单间。空气中还残留着上一位租客的淡淡烟味,混合着新刷墙漆的刺鼻气息。凤朝歌正踮着脚,努力擦拭着厨房台面上经年累月的油渍,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
“总算安顿下来了。”她转过身,对他展颜一笑,那笑容依旧如校园里一般明媚,却多了几分历经世事的柔韧,“虽然小了点儿,但可是我们第一个家。”
家。云逍子心中微动。千年修行,洞府无数,或悬于九天,或藏于深山海屿,气象万千,却从未有一个地方,被赋予如此平凡而温暖的称谓。
小小的方桌上,摆着简单的两菜一汤。西红柿炒鸡蛋,青菜豆腐,还有一碗紫菜蛋花汤。都是凤朝歌下班后匆匆赶做的,虽简单,却热气腾腾,散发着朴素的香气。他们相对而坐,头顶是老旧的日光灯,发出轻微的嗡鸣。
“尝尝看,我的厨艺可有长进?”凤朝歌给他夹了一筷子鸡蛋,眼神里带着些许期待。她之前在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如今也开始学着洗手作羹汤。
云逍子细细咀嚼着这寻常的味道,感受着食物带来的踏实暖意。这滋味,远比记忆中的仙酿琼浆更让他心安。窗外是都市不眠的霓虹,窗内是两人一餐一饭的相守。
“没想到,传说中的云逍子上仙,也会陪我在这种地方吃这样的粗茶淡饭。”凤朝歌用肩膀轻轻撞了他一下,语气带着调侃,眼底却满是幸福的光。
云逍子看着碗中升腾的热气,感受着身边人真实的体温,一种奇异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具身体会疲惫,会因饥饿而腹鸣,会因爱人的触碰而心安。这种“活着”的实感,比他引动九天元气时,更加深刻地触动着他。
“朝歌,”他轻声说,“有时觉得,这顿饭,比琼浆玉液更入味;这方寸之地,比云海仙宫更……真实。”
晨光熹微时,云逍子开始了他的"人间修行"。凭借胸中万卷,他觅得古籍整理的差事。然而校样上朱笔勾画的痕迹,主编办公室里关于标点的争辩,都让这位曾挥手可移山倒海的修士感到前所未有的困顿。
当第十次修改被驳回时,他站在玻璃幕墙前,忽然明白:驾驭五行之力,远不如参透人心微妙。
下班路上,他路过一个旧书摊,目光无意间扫过一堆泛黄的典籍,赫然发现其中一本破损的《庄子》。他鬼使神差地拿起,随手翻开。
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与他记忆中祖师画像题跋、与高老师板书如出一辙的笔迹,清瘦道劲,在一旁的空白处批注着:
“安时处顺,哀乐不入?非绝情也,乃知情之重,而不为所役也。道在屎溺,岂是虚言?”
云逍子如遭雷击,捧着书的手微微颤抖。不是错觉!祖师一直都在,以这种方式,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再次点化于他! “小伙子,这书二十五块钱。”摊主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他付了钱,紧紧攥着那本旧书,仿佛握着一道来自九天之上的谕令。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原来,修行并非一定要远离红尘,这烟火人间,爱恨情仇,或许正是最宏大、也最艰深的道场。
当晚,他看着在灯下认真备课的凤朝歌(她已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看着她时而蹙眉、时而微笑的侧脸,心中那片因白日挫折而泛起的涟漪渐渐平复。
“今天工作不顺吗?”她抬起头,敏锐地察觉到他情绪的细微变化。
云逍子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将下巴搁在她肩头,嗅着她发间淡淡的清香。
“没有,”他闭上眼,低声说,“只是觉得,能这样活着,真好。”
凤朝歌轻笑,拍了拍他的手背:“傻气。这就是生活啊,此生若遇见对的人,苦也是甜。”
云逍子没有回答,只是将她搂得更紧。内心的感悟愈发清晰:
这滚滚红尘,这琐碎人间,或许才是淬炼道心的最终熔炉。这烟火气,竟比千年清修,更能触及“道”的本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