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新婚烟火 > 第2章 新婚(2)

第2章 新婚(2)

半个月后。

周三晚上,吴翠萍熬夜打麻将到凌晨一点,导致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已经七点多钟了。

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顶着有些凌乱的头发。

嘴里一边埋怨着自家男人醒了宁愿在床上玩手机,都不晓得给家人做顿早饭,一边匆匆忙忙往餐厅走去。

结果打开冰箱一看,前段时间包的饺子已经吃完了。

买的年糕也没剩多少,根本不够三个人的量。

“妈。”白薇平时都是这个点起床,看着她慌里慌张的模样,打了个哈欠说:“时间不早了,要不今天就别做早饭了,买早点吃吧。”

想起买梳子老太太的话,她懒洋洋地趴在门框上,“听说对面那家包子铺的牛肉粉丝包挺好吃的,邻里邻居的,人家都开张一年多了,我们也没照顾过几次生意。要不今天吃包子吧。”

闻言,吴翠萍关上冰箱门,若有所思。

沉默须臾,点头同意,“行吧,那就在他家买几个包子。”

洗漱完,吴翠萍和白永顺先去店里开门,一会儿他们要给部队送货,让白薇也赶紧收拾收拾,快点过去。

白薇嘴上应着好,慢吞吞地走进卫生间,拿起牙杯和牙刷,又退到外面来。

站在厨房的水槽前,看着玻璃窗外青翠欲滴的山丘,开始刷牙。

他们一家人目前居住的,是一套有着三十多年房龄的老破小。

公家建给农场的职工们居住的,户型不是很好,厨房和卫生间连在一起,中间安装一道移门隔断,整间屋子就这么一个水槽。

不过那个年代都是免费分配住房,一分钱都不用掏,也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后来大批农场职工去世的去世,离开的离开,很多房子也就这么空了出来。

白永顺认识的人手上有空房,花了一万多块钱,把房子给转了过来。

稍微装修一下,就是他们在云淮的家了。

云淮这个地方有着厚重的历史。

白薇在网络上查阅过相关资料。

据那些资料记载,申城市云淮农场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那个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申城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人多地少,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以至于政府领导班子不得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后经过多番考察,选中岳南省P市临澜和溯溪两个县城的交界处兴建国营农场,用于安置大量无业游民和残老。

不仅完美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户口问题。

直至六十年代初期,又开始大建劳改队收押犯人。

所以这边虽然是P市的地盘,但整个农场却属于申城管辖范围。

简单来说,云淮是申城在P市的一块飞地。

这边的居民曾经百分之八十都是农场人。

而所谓农场人,就是当初从申城迁过来的孤儿、游民、以及蹲完监牢无处可去,选择留下来,由公家给他们安排工作的劳改犯。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被称为场一代。

结婚生下的孩子是场二代,再到孙子,就是场三代了。

另外百分之二十是农村人,都是附近过来做生意的。

比如白薇他们老家,就在隔壁临澜县城的一个村子,离这儿很近,她二叔和奶奶就生活在那里。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云淮农场已经到了垂暮之年,早就没了过去的热闹与繁荣。

居民的比例,也反过来变成了百分之八十的农村人,和百分之二十的农场人。

也算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吧。

--

白薇来到店里,卷帘门开着,玻璃门锁着,父母两人还没回来。

她掏出钥匙将门打开,转过身朝对面望去,叶记包子铺门口挤了不少顾客。

在店里坐了会儿,等人少了,她才拿上手机过去。

“小姑娘,想吃什么包子?”在摊子前面忙碌的是周丽。

穿着围裙,笑逐颜开地看着白薇,好像两人很熟似的。

香味猛地窜进鼻腔。

白薇看了看,也分不出笼屉里的包子分别都是什么馅儿,便说:“给我来六个牛肉粉丝包吧。”

“哎呀。”周丽露出一副不巧的神情,遗憾道:“这个馅儿是最好卖的,已经没有了。你看看,要不换其他的?”

好吧……

果然是招牌,这么快就没了。

白薇盯着价目表,迟疑良久,还是要了三个鲜肉包和三个青菜香菇包。

她打开支付宝,刚要扫码。

周丽见状忙说:“就别付钱了,阿姨送给你吃。”

“?”白薇愣住,“这……不太好吧。”

哪有买东西不付钱的。

况且她们都没打过几次照面,这操作着实让人有些看不懂。

“没什么不好的。”周丽话中有话,“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这是阿姨的一点点心意。如果喜欢吃,以后每天早上都来拿。”

白薇一头雾水地回去了。

不过她已经扫到了二维码,在收银台坐下后,还是把这份早点钱给付了。

他们家人向来不爱占小便宜。

等父母送完货回来,白薇把这件事情跟两人一说,吴翠萍忽然问女儿:“小薇,你觉得她儿子叶知远怎么样?”

“叶知远?”

原来他叫叶知远。

等等——

这话是什么意思?

白薇懵懵地看着母亲,嗅出了一些不对劲。

接着就听她说:“前几天你兰姨告诉我,包子店那个阿姨正在给他儿子物色相亲对象。我本来觉得三十岁,年纪好像有点大了。”

顿了两秒,“不过昨天跟他妈聊了下才知道,他们就是农场人,夫妻俩是场二代,这些年一直在申城生活。两边都有房子,条件挺不错的,而且……”

“停——”

白薇出声打断她,蹙起眉,“妈,你不会是想跟那个阿姨当亲家吧?”

“这多好啊!”白永顺咬了口包子,加入进来,“两家都在云淮做生意,来往多方便。就算以后你跟他们去了申城,也就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近得很。”

“不是。”白薇觉得太过突然,“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呢!”

“现在这不是在跟你说嘛。”

吴翠萍往外看了眼,神秘兮兮地问:“你知道那个叶知远,以前是干什么的吗?”

白薇摇头。

吴翠萍说:“特警!因公负伤,办理了退职手续,才回这里做生意的。”

--

接下来就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非要让白薇跟叶知远试试。

即使知道叶知远他爷爷以前在申城干过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也毫不在乎。

总之一句话,他们俩都看中了叶知远这个人。

白薇才不相信,肯定也看中了他们家条件。

谁不知道申城的房子值钱,一套能在临澜和溯溪这样的小县城买好多套。

再就是叶知远父母都是有正经工作的人,养老和医疗根本不用小辈操心,大概率还能反过来帮扶。

叶知远包子铺的生意也这么好……

这对于他们这种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个金饭碗。

也不怪父母两人这么心急。

“对了。”白薇忘了问最重要的一件事,“他是哪里残疾了?”

“他……”吴翠萍支支吾吾的,“好像是内伤吧,只是不能继续从警了,生活上不受什么影响。”

……

整整一天,白薇都在思考这件事情。

叶知远他知道吗?又是什么想法呢?

从去年大学毕业回来后,她就开始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亲了。

至今为止相了有四五个,不是对方人品三观有问题,就是长得太矮太丑。

家庭经济条件最好的那个,也只是在临澜有套全款房,一辆二十多万的代步车。

对比之下,叶知远的确是个很优质对象。

不说别的,光是外貌上都没得挑。

她长这么大,也就见过这一个能跟她哥白宋一较高下的。

错过了,以她的条件恐怕很难再碰到第二个。

她想起长辈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结婚就是女人第二次投胎。

第一次她投了个普通人家,第二次,叶知远这个“金饭碗”几乎是摆在她面前最好的选择。

她没什么浪漫细胞,只觉得划算。

和一个看得顺眼,条件优越的邻居组队过日子,怎么想都比无止境相亲,或者找个条件不如意的凑合要强。

晚上洗完澡,白薇正躺在床上跟闺蜜聊天,房门忽然被推开,是吴翠萍回来了。

“闺女。”吴翠萍一脸欢喜地坐在她床边,交代道:“刚才我已经把你的微信推给叶知远他妈了,估计很快他就会加你好友,你记得同意,然后跟人家好好聊聊,知道吗?”

说着开始憧憬起来,“如果聊得还行,争取今年就把婚礼给办了。我这心里的大石头啊,也就可以放下了。”

“……”白薇脑袋嗡嗡响,别扭地吐槽:“你们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把我给泼出去吗?”

“这婚不是早晚都要结的嘛。”

吴翠萍也不掩饰自己的小心思,“只有你稳定下来了,我和你爸才能心安。听话,别总让父母操心。”

叶知远的好友申请,是十一点多发过来的。

白薇都快睡着了,点了同意后,那头没主动打招呼,她自然也不会先说什么。

把手机搁在床头柜上,关了灯,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白薇不常做梦,但今晚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居然梦见了叶知远。

梦里的内容很模糊,次日醒来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她躺在床上,两只眼睛盯着天花板醒了会儿神,拿起手机点开微信,那人依然没给她发任何消息。

白薇忍不住猜测,该不会是被他妈逼着加的微信吧?

这年头,催婚催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他也到而立之年了,被催很正常。

就像她哥,以前还经常到他们店里吃午饭或者晚饭,现在一个月能去一次都很不容易。

--

一整个上午,叶知远那边都没有任何动静。

到了三点多钟,白薇送走两个顾客,在冰柜里拿了盒冰淇淋吃着。

忽然,他发来一条消息——

【晚上有空吗?一起出去吃个饭。】

白薇:“……”

她也加过好几个相亲对象了,没有一个这么直接。

都不用闲聊,先套个近乎?

哪有一上来就约饭的。

不过既然对方已经开了这个头,那她也就不用太矜持了。

放下吃冰淇淋的小勺子,白薇问出了心里的疑惑:【是你妈逼……】

唔,看着有点不太文雅。

她删掉,重新编辑:【是你妈强行让你加我微信的?】

那头回复很快:【不是。】

【为什么这么问?】

白薇:【那你为什么加我?】

叶知远:【相亲。】

有点废话文学的味道了。

其实白薇真正想问的是,虽然他们不是很熟,但也并非完全陌生的人。

见过面,也说过一些话。

既然叶知远不抗拒跟她相亲,是不是意味着,也看上她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六十二年冬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