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古老的药方:顾家记载的“心悸”诊治
接下来的几天,顾清涵刻意避开了所有可能与沈聿珩单独碰面的场合。食堂错峰,查房时尽量与团队同行,甚至连走路都下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路线。她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消化那枚“直球”带来的冲击,以及理清自己混乱的思绪。
沈聿珩显然察觉到了这种回避。她看着顾清涵匆匆躲闪的背影,眉头微蹙。她那基于逻辑的“问题-解决方案”模式似乎在这里失效了。她表达了“不介意”,但对方的反应并非她预想中的任何一种(同意、拒绝或进一步讨论),而是选择了回避。这让她感到困惑,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两人之间陷入一种微妙的僵持。工作上的必要交流依旧专业冷静,但一旦脱离工作语境,空气便会瞬间变得凝滞而尴尬。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顾清涵回到顾家老宅,一方面是看望爷爷奶奶,另一方面也是想从熟悉的环境里寻求一丝宁静和指引。她心不在焉地帮奶奶整理着晒干的药材,听着老人絮絮叨叨说着邻里琐事,心思却早已飘远。
“涵涵啊,最近是不是太累了?脸色不大好,心神不宁的。”奶奶突然停下话头,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上她的额头,浑浊却依旧敏锐的眼睛关切地看着她,“脉有点数,还略略有点滑,像是有点虚火扰心,神不守舍了。”
顾清涵心中一凛。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不再亲自看诊,但望闻问切的功夫早已融入骨血,一眼便看穿了她的不对劲。
她含糊地应了一声,不敢多说,生怕被看出更多端倪。
这时,爷爷从里屋捧出一本纸页泛黄、边角磨损严重的线装书走了出来,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唉,人老了,记性不行了。有个老方子怎么都想不全了,得翻翻老祖宗的东西。”
顾清涵凑过去看,那是一本顾家先祖手写的医案札记,里面记载了许多疑难杂症的思路和验方。爷爷翻到某一页,指着一处字迹娟秀却略显潦草的记载:“喏,就是这个,治‘怔忡心悸,惕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的,说是效果奇佳,就是里面几味药的配伍和剂量有点特别,我总记混……”
顾清涵顺着爷爷的手指看去,目光落在那些古老的竖排繁体字上。记载的是一位妇人,因长期忧思惊恐,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归舍”,出现严重的心悸、恐慌、失眠等症状。先祖用了以甘麦大枣汤合生脉散为基础,却额外加入了少量黄连和肉桂的方子,意在交通心肾,清心火的同时引火归元,并辅以重镇安神的磁石和朱砂(注:现代临床已慎用朱砂,此处为古籍记载)。
她的目光猛地被“心悸”、“惕惕不安,如人将捕之”这几个字抓住。这描述,何其准确地戳中了她此刻的状态!因为沈聿珩那句“不介意”,她可不就是整日心神不宁、惕惕不安吗?
她仔细地看着那方子的组成、剂量、以及后面记载的煎服法和调护建议,甚至连先祖记录的服药后“心神渐宁,夜能安寐”的效果都一字不落地读完了。
一种奇异的感受涌上心头。跨越了百年的时光,一位先祖医生对另一位陌生患者病情的精准描述和成功诊治,竟然与她当下的心境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古老的智慧,仿佛穿透时空,为她此刻的“心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注脚和某种程度的慰藉——原来,这种情绪动荡、心神不宁的状态,古已有之,且并非无药可医。
“爷爷,这个方子……”顾清涵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爷爷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看她:“怎么?你对这个有兴趣?这方子思路是巧,但里面几味药现在用得少了,剂量也讲究,现代人体质不同,不能乱用。”他以为是孙女的学术好奇心又上来了。
顾清涵压下心中的波澜,点了点头:“嗯,觉得配伍很有意思,想研究一下。”她没有说出自己真实的触动。
然而,当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那泛黄纸页上“心悸”二字时,脑子里闪过的,却是沈聿珩那张冷静的脸。
一个荒谬却又无比清晰的念头冒了出来:沈聿珩那种因为过于理性而仿佛隔绝了某些正常情感波动的状态,从中医角度看,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心神失养”?她总是紧绷着,像一根永远拉满的弓弦,不懂得放松,不会表达脆弱,将一切情绪隔离在外。这是否也是一种“病”?
而自己此刻因她而起的慌乱、悸动、不安,虽然痛苦,却恰恰证明着自己的“心”是活的,是敏锐的,是能感受到巨大喜悦和痛苦的。
这个认知,像一道微弱的光,突然照进了她因为担忧和恐惧而缠绕的迷雾中。
她一直在担心家族、担心世俗、担心沈聿珩的不确定……却忘了最初让她心动的,正是沈聿珩本身那个独特的、甚至有些“不健康”的灵魂。而她所传承的医学,其核心不正是“调和”与“治愈”吗?
或许,她不应该只想着逃避和害怕。
或许,她可以换一种方式去“面对”。
古老的药方,未能直接治愈她的“心悸”,却像一面镜子,让她照见了自己的内心,也照见了沈聿珩那颗或许同样需要“调理”的、过于冷静的心。
顾清涵合上古籍,心中那份沉重的挣扎和犹豫,似乎悄然松动了一丝。一个模糊的、大胆的念头开始萌芽。
她想知道,那剂为百年前那位妇人抚平心悸的古老药方,能否……也稍稍调和一下沈主任那冰封般的心湖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