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何屿去往北京工作之后,伊林住回自己家中。《生命漫翼》微电影得到莱恩·卡佩高度赞赏,但他更倾向于将它归功于法国团队。这种“法兰西式的傲慢”伊林其实并不陌生,也不是十分在意。她更在意的是何屿的评价。她心中一直盘旋着恋人对成片的定义:「在我心中,它有另外的模样。」
这句话,成了心结。虽然已经进入上市关键期,每天平均忙到半夜回家,伊林却并不放弃一件事:对《生命漫翼》原小说的二次扩写。
原来的十万字故事里,何屿的角色出现时已很完美。在采尔马特遇见作家时,他也仅是处于忙碌之后的休养期。大部分内容全在于对话,是非常静态而局限的文本。
伊林构思,为角色设计成长弧光。她回忆着,将不同阶段的何屿融进故事。已然跻身一线的当红演员之所以去往采尔马特,是因为想要逃离。表演本来只是他一种隐秘的释放,却将他囚入声名牢笼。他想要一段极端孤独的时光,与平日里所处的喧嚣嘈杂形成比对,从而做出决断,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生活。
相对应的作家角色,伊林决定回归她的本来性别:一位女性。一位因写作瓶颈,来雪山隐居、思索题材的畅销书作家。年岁与阅历见长,她想塑造的故事与人物也不似从前。但这与她的读者所期待的故事完全不同。近两年的新书上市后,她遭到很多恶评,甚至辱骂。这让她感到疲累,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
不用再考虑品牌因素,两个角色的不完美、冲突、矛盾,均可完全展现。写上瘾时,伊林能从深夜写至天明,再逼迫自己去小睡一会儿。
虽然原型来自何屿和伊林自身,但渐渐的,这两个角色都有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逐渐形成不受控制的另一副思想,生长成为独立的灵魂,在牵着她的表达向前走。每一天,伊林都正在经历笔下角色的一切情感。她不再是她自己了。这种属于创作的上瘾感,已经很久没有出现。
*
虽然工作与写作都忙碌至极,伊林依然没有忘记“监测”何屿的睡眠状况。她给自己上了表铃,每晚十点给恋人发微信,请他睡前给自己发晚安,醒来给自己发早安。这是为了记录他的睡眠情况。
为了让恋人不起疑心,伊林特地编了个谎,告诉他这样是为了缓解思念。何屿接受了这种蹩脚理由,每天给她发早晚晚安。而这些时间都让伊林很欣慰。
何屿的睡眠时间大概在凌晨左右,起床时间在8—9点。
进入工作状态的他,并没有嗜睡症状。
伊林彻底放下心来。
*
5月底,后期工作完成,何屿回来参加“漫翼”系列上市事件彩排。他是下午到上海,下飞机后没有回家,直接来到活动场地。
尚未进入张园,就已看到与城市环境极度不符的冰雪山顶。壮阔的冰山装置是由国内著名装置艺术家徐冉操刀。他复刻了马特洪峰的形状,使用再生玻璃与亚克力材质做成连绵雪山,切开红砖墙试的城市血脉,形成令人惊叹的美丽断裂。
在上海生活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品牌活动司空见惯。这却是第一次,让何屿在心中升起欣赏。这座冰山,让城市脱离现实,变得崇高。抛开品牌裹在其外的上市外壳,它更像一场艺术。
至路中段,高耸冰山内部镂空,做成“漫翼”系列主题展馆。观众会在走入张园时先被凭空而造的雪山吸引,由雪道进入其高耸的冰山内部,再透过玻璃反射的光芒从各个角度欣赏珠宝之美。
从灵感来源,设计理念,设计手稿,到每一步打磨,再至最终成品,在观众走完冰雪山峰的过程里,“漫翼”系列的缘起与形成会深植心中。
踏出雪山,雪道延续,通往美丽奇幻的冰雪城堡。是艺术家利用原有老建筑做成“城堡影院”。外立面以全部被冰面覆盖,形成一座冰雪圣殿。在视觉的中心位置,挂有由人造钻石切割出的利希斯品牌logo。
进入主映场,是一片更为华丽的冰雪宫殿。穹顶、立柱上的冰雪元素自不用说,艺术家甚至在雪地中铺设人造宝石,通过拱顶灯光设计,形成地面星辰。圆拱形的空旷内部,悬挂有巨大电影幕布。幕布下是由仿雪铺设成的软绵雪道,座位亦为纯白色,更像冰雪王座。
这个如同冰雪宫殿的绝美宫殿,是《生命漫翼》首映礼发生地。
*
因为何屿伊林的关系已经公开,在现场,倒也不用避讳。走完一遍流程,线下公司在调整设备的空档为项目组准备了下午茶。出乎伊林意料,从舞台上走下的何屿自自然然来到户外桌边,挨着伊林坐下。他的动作,连带着方华和工作室成员也全都落座一边。伊林有些诧异看向恋人,何屿神态却非常自然。
这是第一次,利希斯代言人项目组,与代言人工作团队聚在一起。在起初的沉默之后,叶朗与戴晓娜均开始与何屿团队聊天,何屿也温和与伊林交谈。讨论的细节并不涉及工作,更多是茶点的成分,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生活话题。
两个团队稍微休憩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何屿的所有细节由伊林沟通确认,双方团队合作部分由工作室与利希斯传播团队共同确认。
*
晚上8点,何屿的工作完成,先行离开。现场设备需更多调试,伊林一直忙到凌晨才回家。打开厚重大门,房间里一片寂静。恋人手边扣着一本书,歪在沙发上睡着了。
伊林有些愧疚。她蹑手蹑脚走过去,单膝跪在地毯上,倾身吻他。
轻而温柔的吻,慢慢将恋人唤醒。美丽的眼睛缓缓睁开,纤长的睫毛像蝴蝶翅膀。是近在迟尺的动人时刻,伊林细细抚摸恋人面容。
“……去床上睡,好吗?”
“……你回来了。”恋人的声音性感喑哑,带着刚醒转的淡淡鼻音。
“嗯。抱歉,回来晚了。”伊林轻声道歉。
恋人却只是温柔微笑。“……回来就好。”他搂住恋人颈项,再次亲吻她。
*
冲好澡、吹干头发,伊林轻手轻脚回到卧室,躺在恋人身边,伸手抱住他。尽管已经睡熟,何屿却像已经对她形成身体记忆,在睡梦中蹭着她的脸颊。
与爱人的肌肤接触,让她心安。
伊林很快睡着。
*
周五,“漫翼”系列上市活动正式开启。首日为媒体日,富有格调的头部时尚与生活方式媒体、博主全部到场。《生命漫翼》微电影首映后,著名主持人陈翰怡与何屿在现场对谈,以非常动人又精妙的方式诠释漫翼系列珠宝作品。首日活动官方直播更像电视节目,伊林完全摒弃了卖货属性。尽管她明白这会在徐嘉理处落下话柄,但这是她和团队的共同决策。
“我们应该把媒体日做成一个文化事件。这也更符合《生命漫翼》的策划初衷。“
很奇怪,这句话是由戴晓娜主动提出,获得全团队认可。而这个方向也让方华非常喜欢,“何屿的受众会很受用,对提升利希斯品牌整体好感度会很有帮助。”
*
何屿的现场访谈,伊林是作为工作人员,在后台总控办公室看完的。恋人能接住来自主持人的每一句话,并在之前确认的采访提纲之外,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表达。
陈翰怡是非常知名的学者型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她的阅读量广泛丰富,之前的采访对象多集中在作家学者领域。何屿是她鲜少采访的明星对象,而这次对谈,比她以往的任何一次采访都更加让伊林着迷。
她的恋人看过陈翰怡提到的每一本书,每一部电影。他能理解陈翰怡分享的每一次感受、每一场感动。他大方谈到伊林是《生命漫翼》原小说的作者,也毫不避讳的分享着他对这个故事的喜爱与欣赏。在现场问答环节,他会自然谦逊的回答每一个媒体提出的问题,他让整场首映礼成为一场有关自我、有关探索的惬意沙龙。
伊林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他。没有即时直播,没有线上杂音,没有声名负累,主持人是体面的同类人,媒体亦都经过精心挑选。监控器中出现的何屿,放松,自然,敞开心扉,娓娓道来。
“我希望,你成就不一样的商业艺术合作模式,艺术在商业合作中保有独立性,并带动商业收益的持续上涨。……我想,让艺术拥有更多话语权。”
伊林从未忘记那个举杯向月的南方夜晚,“天使投资人”对她提出的目标愿景。她会尽一切所能,令它实现。她同他一样,永远相信无形中的精神力量。
莱恩·卡佩给了李伊林很大自由,相对的,也让她全权承担项目结果。庆幸的是,传播团队都愿意与她站在同一边。
她们在赌。摒弃数据,回归精神的挖掘与塑造,究竟能否为品牌实现好感度、认同度与销售量的全面提升。
*
对谈结束,剪辑团队马上开始工作。他们要在晚9点完成第一版剪辑交予传播团队,二轮修改后在凌晨完成成片与调色,次日早上十点以利希斯官方社媒账号为中心,辅以相关高权重文化账号,进行全面刷屏式传播。
伊林有种预感。这个大众从未见过的,丰富,真实,敞开心扉的何屿,将会成为现象级网络热点。
而她从未感到如此骄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