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星辞觉晓 > 第33章 永恒

第33章 永恒

江城气象局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

清晨七点,太阳已经毒辣得像一团熔化的铁水,把马路烤得发软。

池觉站在阳台上,手里的冰咖啡杯外壁凝结了一层水珠,正顺着他的手指往下淌。

“今天最高39度。”他对着屋里喊道,“我们得早点去买西瓜,中午肯定热得没法出门。”

没有回应,但屋内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

池觉不用看也知道江辞正在做什么——先把被子叠成标准的方块,然后数着秒数刷牙,最后对着镜子整理头发三下。

这套晨间仪式五年来几乎没变过。

他们的家不大,两室一厅,位于大学和老城区之间。

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大幅的星图,是江辞去年生日时池觉送的,冰箱上贴满了各种便签,大多是江辞写的购物清单和数学公式,角落里摆着一架电子钢琴,琴键有些磨损,证明它经常被使用。

“好了。”江辞出现在客厅,穿着那件池觉熟悉的深蓝色T恤,头发还带着微微的湿气。

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这周的计划。“先去买西瓜,然后超市,最后图书馆。”

池觉笑着摇头:“这么热的天,图书馆下午再去吧。”

江辞的眉头微微皱起,这是他在思考时的表情:“可是周三上午图书馆人少,安静。”

“但你会中暑的,乖宝。”池觉走到他面前,轻轻拂去他额前的一滴水珠,“想想去年夏天。”

去年七月,江辞在从图书馆回来的路上热晕了,幸好被路过的同学发现。

那之后池觉对高温天气格外警惕,简直像个过度保护的老母亲。

江辞的睫毛颤了颤,妥协地点头:“下午四点去,太阳角度...适合阅读。”

这就是江辞式的妥协——依然坚持目标,只是调整路径。

池觉已经学会欣赏这种固执中的灵活性,就像欣赏一首变奏曲中的主旋律。

出门前,池觉往背包里塞了两瓶冰水、一把折叠伞和一条湿毛巾。

江辞看着他忙碌,突然说:“像小时候。”

“嗯?”

“你以前...也这样。”江辞指了指背包,“总是准备很多。为了我。”

池觉的心像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攥住。

他记得十二岁的自己如何小心翼翼地准备每一次外出,如何背着装满江辞可能需要的各种物品的书包。

——那时是责任,现在是爱。

——本质不同,但表现形式竟如此相似。

“因为你是我的乖宝啊。”池觉揉了揉江辞的头发,在他皱眉抗议前收手,“走吧,趁太阳还没发疯。”

街道上热浪滚滚,行人稀少。

两人沿着树荫慢慢走着,江辞走在内侧,这是池觉多年养成的习惯——把最安全的位置留给他。

虽然现在的江辞已经不再需要这种保护,但有些习惯已经刻进骨子里,成了本能。

“听说了吗?”池觉用肩膀轻轻碰了碰江辞,“西瓜摊的老张说今年进了新品种,特别甜。”

江辞点点头,眼睛盯着地面上的方形地砖,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砖块中心。,是他的小游戏,从童年延续至今:“糖度...预计12%以上。但籽多。”

“你怎么知道?”池觉惊讶地问。

“上周...李小盾说的,他叔叔种西瓜。”江辞抬起头,嘴角微微上扬,“想吃...无籽的。”

这个简单的偏好表达让池觉心头一暖。

七岁的江辞几乎不会主动表达对食物的好恶,只会机械地吃下放在面前的任何东西。

现在,他会说“想吃无籽的”,这种进步看似微小,却包含着巨大的勇气。

——承认自己有所求,有所好。

“那我们买两种。”池觉立刻说,“一种甜的,一种无籽的。”

西瓜摊在市场尽头,摊主老张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从池觉小时候就在这卖水果。

看到两人走近,他笑得露出几颗金牙:“哟,小池和小江!正等着你们呢!”

“张叔好。”池觉笑着打招呼,“听说今年西瓜不错?”

“保甜!不甜不要钱!”老张拍着一个墨绿色的大西瓜,“这个,沙瓤的,甜掉牙!”

江辞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在几个西瓜间游移。

池觉知道他在观察、计算、比较——颜色、纹路、大小,这些在江辞眼中都是可量化的数据。

“小江,来,你挑。”老张早就熟悉江辞的习惯,“你眼光最准,去年挑的那个瓜,我老伴到现在还念叨呢!”

江辞慢慢蹲下身,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然后把耳朵贴上去听。

他的表情专注得像个在检查心跳的医生。

池觉站在一旁,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无论看多少次,江辞挑西瓜的样子都让他心生暖意。

“这个。”江辞最终选定了一个深绿色条纹的西瓜,然后又指了指旁边一个略小的,“还有那个,无籽的。”

“好嘞!”老张麻利地称重,“小池啊,你弟弟真神了,这个无籽的我刚进的,就剩这一个了。”

池觉骄傲地笑笑,付钱时多给了些零头,离开摊位后,江辞突然说:“左边的...更熟,敲击频率...3.5赫兹。”

这是江辞式的解释——用数字和物理概念描述一个西瓜的成熟度。

池觉假装严肃地点头:“明白了,3.5赫兹是最佳共振频率。”

江辞瞥了他一眼,知道他在开玩笑,但依然认真地补充:“水分含量...影响声波传播速度。”

“我家乖宝最聪明了。”池觉忍不住揉了揉他的头发,在江辞抗议前迅速收回手,“接下来去买雪糕?”

超市的冰柜前,江辞毫不犹豫地拿了几支蓝色包装的雪糕。

池觉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十五年前的夏天,他如何费尽心思找遍江城所有商店,只为给江辞买到蓝色包装的棒冰。

“还是喜欢蓝色的?”池觉轻声问。

江辞点点头,眼神清澈得像当年的那个男孩:“蓝色...波长470纳米。最稳定。”

这个回答让池觉的眼眶微微发热。

十五年过去,世界天翻地覆,但江辞对蓝色的偏爱依然如故,像是一个不变的承诺。

回程的路上,太阳越发毒辣。

池觉撑开伞遮在两人头顶,江辞抱着装雪糕的保温袋,小心地避开阳光直射。

路过一家宠物店时,江辞突然停下,盯着橱窗里的一只蓝眼睛白猫。

“喜欢?”池觉问。

江辞摇摇头,但目光没移开:“像...外婆家的猫,小时候。”

这是江辞极少提及的过去——在被池家收养前,他曾在生母的娘家短暂住过。

池觉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想养一只吗?”

“不。”江辞终于转身离开,“我们...经常不在家。不公平。”

这个回答如此“江辞。”

——理性中带着温柔。

池觉突然想象起未来的某天,当他们有更稳定的生活时,或许真的可以养一只蓝眼睛的猫,看着它在江辞弹琴时蜷缩在钢琴顶上。

公寓里,空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池觉把西瓜放进冰箱降温,然后拿出两支雪糕。

江辞已经坐在沙发上,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即使在暑假,他依然坚持每天学习。

“休息会儿。”池觉递给他一支雪糕,坐在旁边,“你昨天熬夜了。”

江辞接过雪糕,但没有马上打开:“不困,想看完这篇论文。”

池觉凑过去看了一眼屏幕。

——是一篇关于音乐与数学关系的英文论文。

他笑着摇头:“连暑假都不放过自己?”

“有趣。”江辞简短地回答,但眼神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音乐...就是声波的数学表达。”

这就是江辞的世界。

——一切都可以转化为公式和规律,连艺术也不例外。

池觉曾经试图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后来发现不如单纯欣赏江辞沉浸其中的样子。

“吃完再看。”池觉坚持道,帮江辞拆开雪糕包装,“连你们教授都放假了。”

江辞妥协地咬了一口雪糕,冰凉的奶油在他唇边留下一抹白色。

池觉下意识伸手帮他擦掉,手指在江辞嘴角停留了一秒,感受到他皮肤的温度。

这个简单的接触让两人都愣了一下,然后各自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吃雪糕。

午饭后,池觉从冰箱拿出西瓜。

一刀下去,瓜皮发出清脆的裂响,鲜红的果肉露出,汁水顺着刀锋流到案板上。

——完美成熟的证明。

“张叔没骗人。”池觉切下一小块递给江辞,“尝尝?”

江辞接过,小心地咬了一口,汁水还是顺着他的手指流下来。

他的眼睛微微睁大——这是江辞式的“惊艳”表情。

“甜吧?”池觉得意地问。

“糖度...超过12%。”江辞严谨地回答,但嘴角沾着西瓜汁的样子像个满足的孩子。

他们坐在客厅地板上,围着茶几吃西瓜。

池觉故意把籽吐得很远,逗江辞皱眉,江辞则把籽整齐地排在纸巾上,按大小分类——典型的江辞式强迫症。

阳光透过纱帘在地板上投下的光影,电风扇摇头晃脑,把两人的头发吹得轻轻飘动。

“小时候...”江辞突然说,眼睛盯着西瓜,“你总把中间最甜的部分...给我。”

池觉没想到他会提起这个:“因为乖宝值得最好的啊。”

“不公平。”江辞抬起头,黑眼睛直视池觉,“你应该...也吃甜的。”

这个简单的公平意识让池觉心头一热。

他切下一块没有籽的瓜心,递给池觉:“给你。今天...我分享。”

这个举动看似微小,却包含着巨大的进步——江辞不仅意识到了公平,还主动采取了行动。

池觉接过西瓜,感觉它比蜜还甜。

“谢谢。”他轻声说,故意夸张地咬了一大口,“哇,这块特别甜!是不是偷偷加了糖?”

江辞知道他在开玩笑,但依然认真地解释:“瓜心部位糖分集中,因为光合产物运输的...”

池觉笑着听他解释,心想自己可以听这个声音一辈子。

窗外的知了不知疲倦地鸣叫,空调滴水的声音像某种奇特的节拍器,电风扇摇头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这些构成了他们的夏日交响曲。

下午三点,江辞如约去了图书馆。

池觉在家整理他们合著的编程教材——这是出版社刚接下的项目,将特殊教育方法与编程入门结合。

江辞负责数学和逻辑部分,池觉负责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

电脑旁放着江辞今早写的便签:“第7章需要更多实例。普通儿童与ASD儿童学习曲线对比。P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路人,在漫画卖腐苟活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