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就是自己创作后的各种感触与想法,那么精修完全文,也能算是一种“创作后”吧?
所以这就是此篇后记的由来。
话说到我新写的那篇番外,结尾的一句“那是永恒的瞬间”,其实是借鉴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一句话,原文我有些记不得了,大概是“闭上眼睛去感受,瞬间就是永恒”。
不过可别以为这是什么唯美的爱情故事啦,是精神病人访谈录,挺有趣的。
将话题圆回来……
此次原文改动,是为了出印(不等于出版啦!)能更完美而进行的,估计是最后一次了。
这篇老文,真的不会有变化了。
不过这也能算是一件好事吧?毕竟有时候自己“不满意”的故事,或许才是读者心头的白月光吧?比如我在看到《天官赐福》新版的第一感受并不是惊喜,而是失望。
旧版的《天官赐福》是我的文学启蒙读物,很小的时候看的,大概在二三年级?
听起来很奇怪吧,二三年级连字都没认多少个,却能读完一本大长篇小说。这估计就是童年的奇妙之处。
扯远了扯远了,有种要蹭热度的感觉……
所以由此可知,不完美,才往往是完美吧。
在创作《惊鹤深深远》之前,我就加了一个□□群,是小说交流的群。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作者,有图一时新鲜不久后便消声匿迹的,也有一直坚持创作的。当然啦,这个一直坚持创作的老师们,也不一定都是有完整作品的,她们或多或少都被困在了心中的“不完美”中,反复修文改动,导致书中“小世界”里的时间停滞不前。
创作是一份长期的工作,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但是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精神支持,怎么会有动力支持下去呢?
我显然就是这么个情况,正式写文一年多,归来仍是未签约。
至于“精神支持”……虽然不能算完全没有,但也就那么几个人,这份支持就显得薄弱了(但是没有谴责读者宝宝的意思啦!!)
放弃正在写的作品这件事,我也是有过的。
那时候还没法实现手机自由,只能在本子上自嗨自乐,写了好几个有头没尾的故事。往往都是坚持一两个月,然后扔笔放弃。
看小说不好吗?和朋友聊天不好吗?
相比之下,写小说累手累心,太没性价比。
但在去年,我接触到了小说平台,也有了存稿的地方。
“写一本完结小说”这个念头,也蔓延开来。
第一本完结小说是都市百合题材,很短,只有七万字,文笔现在看来都很想笑的程度。
所以这篇文就没有公开的必要。
第二篇完结小说是仙侠**题材,写得较现在来说长了一些,二十五万字,有些偏群像。文笔嘛……自然还是招笑。
所以这篇文也没有公开的必要。
第三篇就是现在这本了。
写的多了,对于写作这方面,我自然就有了点感悟。
创作就像是建房子,不管建的怎么样,它最开始都是一个毛坯房,只有把框架建好了,才能开始装修。如果在最开始建框架阶段就在因为一些小问题而犹豫不决,比如水泥好不好用,钢筋够不够牢固,追求百分百的完美,那么这个房子就注定腰折在地基阶段。
而“毛坯”虽说是“毛坯”,但因为建筑工人的技术不同,所呈现出的效果就不同。技术是要通过一个个项目去磨练的,拿刚入行的自己的作品去和入行多年的前辈的作品做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练习的时间不同,起点不同,所以比不出结果。
这一点适用在任何职业。
所以呀,现在在看这篇后记的你,不论是在为学习,抑或是其它的才艺,如钢琴、舞蹈而烦恼,都不要再纠结啦,不是你的问题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努力和坚持虽然不一定能带你杀出重围,但却能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在世俗铜臭中徘徊太久,就会失去最初的真心。
“当初因为签约不上而坐在书桌前痛哭的你,也会长大吗?”
这里面的“长大”,不一定就是要变得很厉害,火爆全网呀,如果能走出心结,继续以平常心去看待所有挫折,这怎么不算长大呢?
——我想要我的作品能为我带来经济,但我更希望我的梦想能不被辜负。
写到最后怎么有点像在煮鸡汤……不过如果对你有用,喝碗鸡汤也没事。
这里解释一下呀,如果是为了经济为选择了写作这条路的话,那显然我在文章里说的就对你们没有用处,不用看的[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8章 后记【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