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雪艳愁 > 第43章 一番风雨与狼藉

第43章 一番风雨与狼藉

岳申在屋顶上不断飞跃,循着笛声寻找雪艳愁的踪迹,御街上人头攒动,却哪里有雪艳愁的身影?岳申停下来倾听笛声,却又什么都听不见了,于是焦急地四处张望,如无头苍蝇一样在御街附近的屋顶窜来窜去。

岳申一直找到天都黑了下来,御街上亮起了盏盏灯光,还是一无所获,只好停了下来。回想刚才的笛声,悠扬动听,应该不是雪艳愁所吹。只是自己一听到笛声,就下意识里觉得是雪艳愁,所以没有仔细辨认出差别,结果激动地找寻一番,还是徒然。

岳申颓然坐在一户屋檐上,呆呆望着众安桥上来来往往红红绿绿的男男女女,失望地长叹了一口气。临安那么多的人,却唯独没有自己最想见的那一个。与雪艳愁分别了近一年,杳无音信,也许是真的早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自己还在欺骗着自己,现在连耳朵都开始欺骗自己了。可是要让自己真的相信雪艳愁已死,也是根本没有办法的事情。她怎么可能就死了呢?她不能死!

岳申拼命摇了摇头,想要把这个念头甩出自己的脑袋,摇着摇着,却把眼泪给甩了出来。“艳愁,你到底在哪儿?”岳申大声喊道,放任眼泪在脸上流淌。

建炎五年,赵构在越州躲避金军,做着绍祚中兴的美梦,于是改元“绍兴”,将越州也改名为绍兴府。绍兴这个年号用了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间,赵构将行宫迁往临安,和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偏安了二十年,又击退了完颜亮南侵,平平安安地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眘,可谓功德圆满,真正做到了“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

绍兴三十二年过完后的新年第一天,赵眘就下诏改元“隆兴”,开创之意,振兴之志显而易见。果然还在正月间,赵眘就升任支持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的史浩为右相,主战派老将张浚升任枢密使,都督江淮兵马。再加上主战派的左相陈康伯,这三人就构成了南迁以来最为激进的中枢内阁。

而此时完颜雍已镇压了国内的叛乱,终于能抽出手来对付宋国了。三月间,金国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进攻灵璧,并致书张浚,要求宋国按照绍兴和议继续向金进贡,还索取被宋在采石之战期间占领的淮北地区。宋国则提出宋金应地位平等,要求重新划界,遭到金国的拒绝,雄心壮志的赵眘遂决定以武力改变宋金关系。

四月,赵眘为防止反对派干预,径自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的诏令,史称隆兴北伐。张浚在接到北伐诏令之后,调兵六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领攻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

出兵之前,赵眘又招岳申入宫觐见,问道:“如今朕欲收复北方故土,依卿看,胜算几何?”

岳申拱手而立禀道:“金军武力虽强,但依我看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军团结一致,奋勇无畏,可以与之一搏。”

赵眘又问:“那卿有何收复之策?”

“臣这些年读兵书学兵法,心中也一直在思考收复之策。臣以为,欲中兴恢复,需要三大必备要义。”

赵眘喜上眉梢:“愿闻其详。”

岳申侃侃道:“官家心怀恢复之计,必为一代有志英主。恢复北方故地,一是为复兴大宋,二是为庇护百姓,如不能为民造福,收复故土对百姓也是无益。因此,中兴的第一要义,就是粮。安稳民生,劝耕促织,轻徭薄赋,屯田屯粮,发展贸易,让百姓吃饱富足,官兵粮草充足,民心安定,军心安定,此为中兴之本。”

赵眘频频颔首:“农为国本,粮为军本,朕也作如此想。”

岳申接着说:“用兵实乃人斗,人至关重要。要选用良将,练好兵,因此中兴的第二要义,就是人。祖父的岳家军之所以能让金兵心惊胆寒,就是因为祖父以铁律约束,号令严明,赏罚公平。如果上战场的官兵都如王权一样贪生怕死,遇到金兵只会逃跑保命,国土如何保全?更别谈开疆拓土!即使有祖父这样的猛将在前冲锋,无人配合援助,孤军深入,要收复中原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官家如能多任用一些祖父这样的将领,少任用一些王权这样的将领,中兴才能有望。”

赵眘叹了一口气:“朕何尝不知良将的重要,可一众抗金名将都已不在人世,如今还在世的也都已经年老多病,只剩下张浚和李显忠尚可依赖。如今的官员都文恬武嬉,让朕到哪里去寻能带兵打仗的将领?”

“之前采石之战中临时指挥的督视府参谋军事虞允文有勇有谋,可堪大用。还有同安郡王杨存中,都是将帅之才。敕令所的删定官陆游廉洁耿直,才华出众,官家也可以重用。”

赵眘垂头思索:“虞允文的确是个将才,朕已派他任川陕宣谕使,主持西线战事。至于杨存中……忠心耿耿,朕今后一定还会用的。陆游这个人写诗还不错,可过于耿介,就再说吧。”

岳申继续道:“中兴恢复,如没有适当的策略,粮和人没用对地方,也是枉然。因此这第三要义,就是策。采石之战后,完颜亮被刺,完颜雍刚刚上位,根基不稳,金国国内又叛乱起义频发,本是最好的反攻时机,可惜没有利用。现在完颜雍已经镇压了国内的叛乱,根基已稳,所以对我大宋的态度才会又强硬起来。从策略来看,现在并不是对金作战的最佳时机,官家还请慎重考虑。”

赵眘皱眉:“北伐召令已经发出,难道还能收回不成?”

岳申沉默片刻,答道:“欲远攻必先自守,现在的首要任务应是重建淮水防线。两淮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才让完颜亮轻而易举地攻破,直逼大江。目前我军主要集结在大江沿岸,两淮空虚,而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是金军南侵的必经之路,如若北伐不成,金军南下,两淮的百姓危矣!请官家先行建立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的防御片区,在金军南下进攻路线上的要害城镇布下重兵,加强防御,再缓缓图谋北伐之事!”

赵眘揉了揉眉头,不悦道:“卿言之有理,可现在李显忠和邵宏渊已领兵出发,目前进攻之策才是重点,加强防御一事,朕自当会考虑安排。”

岳申见赵眘脸色越来越不好,心知自己直言进谏已让他不悦,于是缓和了语气:“既然官家已经决定,臣自当遵从。之前在径山茶宴上,臣就曾向太上皇进谏过,要收复北方,应寻隙反攻,连接河朔,与北方忠义民兵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夹攻金军。这是祖父当年就定下的战略,四次北伐,帮助他收复了大量失地。如能再次实施,在中原得一城则修治城壁,添兵聚粮,加固坚守,稳步推进,如此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赵眘神色稍缓:“好,那卿可愿替朕冒险深入中原,连接河朔义兵?”

岳申跪下行礼:“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赵眘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脸:“爱卿为朕分忧解难,朕心甚慰。朕即日就加封卿为保义郎,真州防御使,爱卿回家准备准备,早日出征!”

岳申俯身磕头:“臣遵旨。”

回到家里,岳申将今日殿上的君臣对答如实告诉了李孝娥。李孝娥沉默良久后,说道:“你的祖父之所以英年早逝,还是因为他抗金最为积极,个性又过于刚直,最终为君主所疑,为同僚所妒,为敌人所忌,才会被害死的。大宋一朝,以武得天下,对于武将,历代君王都是极其防备的,所以才有了重文轻武的世道。你跟你的祖父很像,从小就爱习武,不肯跟叔叔和哥哥一起读书。这也很好,可是我担心你又步上了你祖父的后尘。阿申,如果你以后也打算像祖父一样投军从戎,一定要吸取你祖父的教训,韬光养晦,隐藏锋芒。千万不要再做那被风摧折的秀木,站在被众人非议的高处了啊。”

岳申神色黯然:“我从小最崇拜的就是祖父和父亲这样的英雄豪杰,可没想到做英雄是那么艰难的事,不仅要心怀天下苍生,还要提防背后小人。祖父和父亲只是单纯地想要忠君报国而已,却还要受人怀疑陷害,不得善终。要不是经过这六年的游历,我到现在都还是不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吧。你放心祖母,我也懂得要韬光养晦,隐藏锋芒。但阿谀逢迎,和光同尘我是永远也学不会的。我心中曾经也有着和祖父与父亲一样的理想和抱负,但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何其渺小。在这乱世的滚滚洪流之中,一个人就像是一颗小小的沙砾,只能随着波涛沉浮而已。我就曾亲眼看到他们一起被浪头打落,飘落到不知何处去了。”

岳申思念着那三个曾经的伙伴,眼中闪起泪光:“所以祖母,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那么执着了。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固然是幸事,如若天意弄人,时运不济,我这颗小小的沙砾,又能改变什么呢?不过就是只能随波沉浮而已。连祖父这样的大英雄都不能与时势对抗,更何况是我呢?如今的官家意图振兴,雄心壮志,我自当尽忠报国,倾力而为。但我也不会强求,不会硬抗,能做些什么,能做到哪里,任何结果我都能接受。”

李孝娥摸了摸岳申的头,含泪道:“我们的阿申真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按照你所想的去做吧,祖母支持你。既然官家派你连接河朔,你就放手去做。我打算向官家请复江州田宅,如若能够发还,就先带着孩子们回江州去,等安顿好了,你们有空也好回来探看。你祖父和父亲的墓就交给你和岳甫留在临安照看。还有……”李孝娥顿了顿,又拍了拍岳申的手:“你年纪也不小了,等你从河朔回来,就该给你定一门好亲事了。”

岳申一凛,断然道:“我不要!千万别给我定亲事。”

李孝娥没想到岳申如此干脆地就拒绝了,愣了愣,问道:“你都快满二十三了,你祖父在你这个年纪都有两个孩子了,你怎么还不着急成家?”

岳申不知如何解释,只好支吾着敷衍:“我此去河朔,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别耽误了人家姑娘,还是等我回来后再说吧。”

李孝娥想了想,只好作罢:“也好,那就等你回来。你呀,真是最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了。”

岳申乖巧地堆出笑容,给李孝娥捶了会儿背,聊了会儿家常,就回屋又跟母亲道了别,收拾好行李,静静等待官家的诏书。

第二日官家的诏书就到了,封岳霖为南赣都督,食邑宜兴。岳甫为寅教郎,宗正卿,供职吏部郎中。岳申为保义郎,真州防御使。于是岳霖带着一家老小回到江州安顿好,又去往宜兴任职。巩氏和岳甫留在临安守墓,岳申辞别亲人,独自北上。

岳申骑马一路往北,五月初就到达了淮水南边的盱眙,枢密使张浚的都督府正设在这里。岳申持赵眘的令牌求见张浚,跟张浚商议好相互配合和联络的方式,就带着几个兵士跟着李显忠的西路部队一起跨过淮水,攻占了灵璧。邵宏渊率领的东路军围攻虹县而未下,李显忠率部增援虹县,岳申几人则继续往北去了。

刚到达徐州,就听说了李显忠不战而收复虹县,又一鼓作气攻克了宿州的消息。岳申几人欢欣鼓舞,继续深入中原。十几日后,又听说因两位主将不和,邵宏渊不愿受李显忠牵制,李显忠进攻邵宏渊坐视不战,刚收复的宿州又被金军攻下,还在符离被金军乘胜追击,死伤无数。此时距离宋军起兵北伐才十八天,就以宋军惨败而迅速告终了。

兵士们都疑惑地问:“主力都退了,那我们还需要再继续北上吗?”

岳申黯然道:“你们都回去吧,我自己一个人去。”

众兵士劝他:“保义郎一个人孤军深入太危险,还是跟我们一起回去吧。”

“你们放心,我曾经跟着大宋使团去过大兴府,对金国境内比你们熟悉,我一个人反而更易伪装探查。除了连接河朔的任务,我还想在金国找一个人,你们就不必再冒险跟着我了,都回去吧。”于是众兵士都自行南返,岳申自己孤身继续北上。

隆兴北伐既已失败,连接河朔就不是那么着急了。岳申扮作市井人,沿途慢慢北上,一边探寻联络金国境内的义军,一边打听是否有雪艳愁的行踪。隆兴北伐虽然短暂,但北方故土上的忠义志士都对南方朝廷的收复翘首以盼,纷纷起义不断,岳申连接河朔的进展倒是迅速,和多只义军搭上了联系,还将金军在北方的军力部署基本摸了个清楚,而雪艳愁的行踪却还是毫无线索。

其后几个月,南方朝廷的消息不断传来。因符离之战惨败,主战派受挫,史浩因此被罢相,秦桧党羽汤思退重新出任右相,力主求和,左相陈康伯也辞相归乡,汤思退又升任左相。虽然赵眘不甘屈辱,但金军再次压境,太上皇赵构也不断施压,于是宋金开战近两年后,再次开启了议和的谈判。对于这些朝廷上的变动,岳申都不以为意,继续在金国境内奔波联络。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的时光倏忽而过,就在岳申快要对在北方寻找雪艳愁彻底绝望之时,山东西路东平府一位曾经在耿京起义军中待过的将领给岳申讲了一段往事,引起了岳申的注意。

两人一起喝酒聊天之时,说到当年完颜亮南侵,金国国内起义四起,特别是中原地区,赋役繁重,百姓不堪征调,纷纷起义反抗。耿京于山东率众起义,从起兵的六人,不断发展壮大到二十五万人之众,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却被叛徒张安国背叛杀害,张安国带领数万起义军投降了金国。这时耿京之前派去南宋朝廷负责联络的掌书记领着五十骑人马驰赴金营,从五万金军中出其不意地抓住了张安国,疾驰而归,献俘行在,将张安国在临安斩首示众,大快人心。

岳申惊异不已:“五十人从五万金军中抓人?这怎么可能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将领夸张地描述:“听说他们中有一位高手,能呼风唤雨。当时正是这位高手用内力卷起了一阵寒风,将当场的金兵刮得睁不开眼睛,他们就趁机一把抓住张安国跑掉了。”

“用内力卷起寒风?”岳申脸色突变,心跳加快,腾地一下站起来,大声问:“这是真的吗?真的是有人用内力卷起寒风?这位高手是男是女?”

这将领被岳申的认真劲儿吓了一跳,结结巴巴道:“我……我也不清楚,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岳申急得一把拎起他:“是听谁说的?快告诉我!”

将领不知岳申为何突然如此过激,一时有些发愣:“保义郎先不要着急,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

岳申这才冷静了下来,松开手抱拳道:“对不住,因为这可能是我一直在找寻的人,所以有些激动。能否请你将这件事的详细经过告诉我?”

“这件事我的确也是听来的,当时的具体详情并不清楚。虽然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但那五十人入金营抓到张安国的确是真事。”

“这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发生的事?那领兵的人是谁?”

这将领回忆道:“应该是在大定二年五月,也就是两年前的事了,领兵的掌书记我记得叫……辛弃疾,抓住张安国后他就回大宋朝廷任官了。”

“多谢,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我这就回大宋去找他。告辞!”

岳申扭头就走,恨不得立刻赶回宋国。他从东平府一路纵马狂奔,累倒了两匹马,只花了十天的时间就回到了临安。刚回到临安他就去找陆游,却发现陆游家已人去楼空。一问才知道,赵眘继位后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可后来又因为他直言规劝官家不能行乐,要励精图治,被贬为镇江府通判。

岳申呆了半晌,想了想,只好直接入宫面圣。与赵眘行过君臣之礼后,赵眘屏退了左右,冷冷地问:“张浚早已收兵,为何这时才归国?这一年卿在金国做什么去了?”

“禀官家,这一年臣在北方四处联络义军,收获颇丰。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东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都……”

赵眘不耐烦地打断他:“都找到你要找的人了吗?”

岳申一凛,跪下道:“臣的确是在找人,但和连接河朔的任务并不冲突。臣一边联络各路义军,一边打听朋友的消息,并没有耽误正事。”

赵眘冷冷地问:“是吗?你找的这个人就是曾经在绍兴三十年孟冬跟你一起闯入景灵宫的那位雪姑娘吧?”

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一番风雨与狼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秦剑公子

偷香高手

武侠:剑神花无缺

寻仙

洪荒:苟了无数年的我,被徒弟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