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79章 心照不宣

第179章 心照不宣

这一波的探访虽说焦点都在她身上,但话题发散开去,总能顺带薅出些别人家的边角料,虽不是大鱼大肉,塞塞牙缝也不错。她毕竟要分些注意力去应付旁人的试探,想全神贯注吃瓜必定不能行,稍显遗憾。

当然,吃瓜吃到自己家也不是什么难事。贾家在四王八公里头也是独一份,两座国公府的荣耀简直闪瞎了从宁荣街辐射开去的整个圈层的眼。各种有关府里的奇闻轶事向来都是说书先生们最喜爱的创作源泉。

贾府的长子幼子之争已经是京中笑柄,哪怕荣国公在世都无法扭转贾母对小儿子的偏心。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人谈起来更是各种添油加醋,影影绰绰的连改名换姓的话本子都有了。

其实说白了,这种事情也不止贾府有,谁家还没有一个偏心的娘亲/祖母了?不过是贾府树大招风,格外引人注目而已。贾府的老太君偏心完小儿子,再偏心衔玉而生还肖似荣国公的小孙孙,不过是添多一份谈资,许多人都司空见惯。

王喜凤人在深宫,居然也能听到宫外最新鲜的八卦,还真不能小看古代信息流转的速度。想也知道贾母这是失了从小看护到大的长孙女,便额外疼宝玉几分,口口相传之下,就走了样,原本如何已经不重要。

说归说,笑归笑,贴脸开大这种事就不太好。当然,既然是试探,蠢一些或者故意装作蠢一些也无可厚非。贾府的笑话说到正主跟前,王喜凤也不便一问三不知。若还缩头缩脑,只怕一群人都要来拿捏她。

耍嘴皮子功夫虽不是她的强项,可怼几句还是有作业可抄的。怎么说也是见识过林黛玉那张嘴的,鹦鹉学舌也能将人噎个够呛。还得多谢平日多积累,脑子里记住的各家八卦不要太多。惧内跪算盘的爹,还是被花楼追赊账的娘舅?对了,跪在阶前求入府的外室子是哪家的?来呀,互相伤害啊!

有落面子试探的,也有装好人打圆场的,这些都是基操。一套小白花阴阳服软赔小心流程顺下来,又是言笑晏晏的好姐妹。又喝过一轮茶,可算将人都应付走了。

就是说,宫里的娘娘们一个个的这么会演,怎么不组个戏班子?闲来无事自娱自乐,到了年节庆典彩衣娱亲,给太后娘娘表演一个。皇帝完全可以根据演技贡献度颁奖嘛,再跟晋升制度挂钩,多么和谐的一大家子!

贾府也并不全是负面消息。例如,准备跟贾政一样走文官路子的贾珠新娶了国子监祭酒家的女儿李纨,这也是贾府从武转文的一种态度。

贾政的心态大概就是自己进学不行,便生个蛋好好鞭策,让孩子替自己圆梦的意思。贾珠中秀才他比自己当官了还兴奋,深觉这都是他日日督促的成果,于是变本加厉地鸡娃。可怜贾珠从小肩负全村的希望,自打启蒙之后,一天快活日子都没过过。

本以为娶妻之后总该有些私人时间,谁料竟是痴人说梦。李纨还未进门就被爹娘教成了女夫子模样,言行举止宛如照着女戒拿模子刻出来的。进门之后再被夫家一洗脑,别说画眉之乐,便是寻常夫妻相处都隐隐带着一股子催人奋进的味道。

总归谁也没趴在小两口床底下盯着,只知道贾珠以为娶妻之后能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缓解父亲劝学压力的期望彻底落空。

对于入宫的元春,府里少有人提及。上头的人多少知道点其中的意味,而下面伺候的人谁不是人精?主子们不提,他们更不会上赶着触霉头。国公府有根底,总能扯出几条宫中人脉,想知道宫中元春的处境并不难。只懂事的都知道避讳,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大佬的来访让元春的名头在后宫泛起了些许水花,又转瞬即逝。毕竟人家为着子嗣也不可能清心寡欲,一个月总得临幸几回嫔妃,仇恨可不就被拉走了?

王喜凤想象中的因她在宫中默默无闻而被嬷嬷太监们克扣份例穿小鞋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这其中或许有贾府这个并不怎么牢靠的靠山的功劳,或许也有大BOSS的功劳。他上回突发奇想问的那一嘴,着实让身边人都吓了一跳。皇帝关注的人,他们必须得关注啊,不然哪天又问一嘴,还能现出去打听不成?

底下人消息都灵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不去当那出头的椽子。

时间一晃小半年过去,耐不住寂寞的都找各种理由临时性脱岗,等安排了其他人过来接替,他们这些聪明人再打点内务府的管事,分配到别的主子跟前伺候。只是坚守岗位的不一定就忠心耿耿,也可能是别人的眼线。新分来的也不知是人是鬼。

王喜凤作为外来者,本就多一份警惕,即便是抱琴,也不可能是她放心交付后背的同志。是人就有弱点,弱点被人拿捏什么做不出来?不过是几率和程度问题罢了。她那推演之术倒是没怎么落下,只是宫里人多口杂,她不想因这个露出马脚惹人怀疑。

如今她能用得上的爱好,一个是弹琴,一个是练字。这跟符合她不爱出门的消遣类型以及装文化人的人设需求。这也不是硬性要求,有空闲有兴致就练起来。想必大BOSS对她这样的规划也会喜闻乐见。难得执棋人和棋子站在统一战线,都在寻求一种平衡。

因为品级不够,家人探视的机会一年也就一次。年底宫里各种活动庆典,给后妃们自然也开了得亲人进宫探视的恩,搞得跟探监似的。

贾家来的自然是王夫人。王夫人的心情很复杂。女儿虽长在贾母身边,但至少日日得见。元春入宫除了贾母,最不舍的当属王夫人。王夫人深谙内宅斗争的惨烈,后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哪里不知其中险恶?元春小小年纪便踏入波云诡谲的后宫,怎能不让人担心?

她怨过无数人,最终却发觉这就是命。元春生在国公府,享受着尊贵的嫡女身份,也要承担起一份责任。正如她自己,以及她嫁入皇商薛家的妹妹,谁不是为了家族?

母女相见,并没有想象中的亲情迸发大场面。规矩摆在那里,谁也不敢破了礼法。亲人相见只有欢喜,讲几句想念的话,问问身体可好,家里安好,却不敢往深了说。红了眼眶也要快快收拾好,否则还以为在宫里受了什么委屈,跟亲人诉苦来着,传出不好听的话。

虽然王夫人很想屏退左右讲讲私房话,可王喜凤已经尽力在维持平衡,哪敢搞出密谋的阵仗?贾家人进宫,皇帝必然高度关注,这个时候不乖巧些,后面的日子该难过了。

王夫人回府,先到贾母处汇报。贾母一把年纪,哪里不知道王夫人的纠结。只是作为当家主母,看清大局才是关键,老二媳妇这心思,还不如元春来得通透。一时竟不知是该叹王夫人愚钝还是赞自己会养孩子。

送女入宫对于贾家来说是不得已的权衡,对王家却是无本买卖。至少相对于贾家的不舍,王家是乐见其成甚至百般促成。利益面前亲情真的算不上什么。贾母早看透这一层,对王夫人的愚钝愈发不耐烦,只是碍于大局,好歹提点了她几句,勉强算是一种宽慰。

王夫人也不是真的蠢货,不过是太久见不到女儿不免带了些情绪,贾母略点拨也就懂了。只是满腹慈母心无处安放,小儿子宝玉又养在贾母房里,依然不归她管,便又将目光投向已经被家人过度的期许压得喘不上气的大儿子贾珠。

当母亲的自然知道儿子的喜好,可惜千挑万选了个书香门第的姑娘,却依然不得欢心。当父母的给儿子送小妾简直再正常不过,王夫人更是其中的好手。李纨见婆婆出手,不知是为了贤良的名声,还是跟婆婆较劲,将自己陪嫁的丫头也开了脸服侍贾珠。

好么,可怜贾珠学业上还没什么进展,房里人倒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难道就是贾府考验子孙进学决心的手段?!

贾府诸事王喜凤知道的不多,王夫人来见一面不容易,絮絮叨叨讲了一些,诸如宝玉天资聪颖,已经开始学作诗;珠大□□日勤学,时常得夫子夸赞云云。王夫人想如何,其实她多少也有些预料,只是她决计不会顺着王夫人的意思乱来。

送走王夫人,抱琴还担心她后劲儿太大缓不过来。贾府如何,她其实并不在意。即便在意,也有心无力。当下她没有话语权,说什么都是空谈;而等她有话语权的时候,便是贾府崩塌的前兆。身在局中,保全自己千难万难,更谈不上保全贾府。

贾府每年往宫中捎银子供她花销和打点,一来是贾府的脸面,二来也是对她抱有些许希望,万一有个造化呢?只能说贾府的男人们已经完全不想奋斗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