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搭伴,多半都是赶围棋,这样互动性强,看着像那么回事,其实两个人棋艺都稀松。下棋总不可能一言不发,除了商业互吹之外,总会天马行空聊到某些趣事活跃气氛。王喜凤便在这样断断续续有一句没一句的扯闲里知道了许多陈年往事。
宫中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座记忆的宝库,不知哪句话触发她们回忆的点,继而牵扯出好大一篇闲话来。尤其是那些不知转了多少次手的连关键人物都已经作古的“据说”和“听闻”,只要不犯忌讳,讲起来毫无负担。
宫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它的历史,每个跟它们发生过联系的人都在默默书写着续章。谁的得意失意,谁的起点终点,都有着无声的见证。
王喜凤听到的闲篇零零散散不成体系,却扩展了视野,一来帮助她更加了解宫里的旧人旧事,二来权当听话本子故事,给囚徒般的生活增点新鲜色彩。除却这看似豪华的宫廷底色,跟聚在老年人活动中心下棋唠嗑的大爷大妈也没啥分别。
这日请安节目进入尾声,众嫔妃已然归心似箭,皇后娘娘却放出了猛料。三年一度的大选又要开始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
本就是僧多粥少的局,谁也不乐意来新人,可谁都知道早晚要进新人。
一轮新人入宫,皇帝也不是个个都爱,拔尖的也就那么一两个,余下的不过是跟王喜凤差不多,能偶尔想起来去坐一坐都是天大的福分。几年下来,还有犯事儿被冷落被罚遭厌弃的。这么一盘算,也算人才凋零,可不又要换一茬新鲜的?
何况,宫外那么多想靠裙带上位的家族,皇帝也要恩威并施平衡朝堂,总得给诸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们上桌的机会。选秀不过是另一个名利角斗场。
宫中的暗涌从未停止,又得重磅巨石入水,可谓激起了千层浪。若消息的传递皆有迹可循落笔成画,以皇宫为核心的京都上空想必已经被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所覆盖。都不用刻意去打听,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消息在王喜凤周边疯狂闪现。
哪个宫里的宫人又受气,哪个宫里新添了茶具摆件,谁家娘娘请了太医,更有告病的煎药的,宫道都一改往日的肃静幽远,因人气而变得生动活泼。
王喜凤有种从养生节目跳转到了智勇大冲关的既视感,在这锅热粥里,她连个小水花都兴不起。宫里跟她一样境况的大把,表面上新人入宫跟她们的荣辱关系不大,纯看热闹,实际上多少有些怅然。谁曾经还不是个新人呢?不过是岁月催人。
宫里宫外为着新的机会熙熙攘攘汲汲营营,一群等着看热闹的“失意人”聚在珍嫔宫里聊天打屁,也是绝了。
宫里无宠的嫔妃大把,谁不知自己找乐子?偏珍嫔将日子过成出家模式。当年新人入宫又刚好分到了王喜凤这种同道中人,两个i人同居一宫,时间久了,都觉得自己还不算i,慢慢也就能说到一起去。都说两i相遇必有一e,王喜凤就是那个被迫的e。
王喜凤本质上并不排斥跟人打交道,只是要维持不惹事的人设,外加稍微有些咸鱼罢了。她要保证消息来源,免不了跟几个“同病相怜”的姐妹偶尔喝喝茶赏赏花,旁人到她这里,迫于宫规礼仪也要拜见珍嫔这个一宫之主,多走动几次,便也有了面子情。
i人之所以i,是不太爱主动社交带话题。若旁人聊些感兴趣的,还是蛮愿意听。珍嫔入宫比王喜凤还久远,早过了还能争宠的黄金期,在大选这个项目上更是波澜不惊,有的是闲心看乐子。
若不是两个人都相对喜静,又不好招人眼,王喜凤觉得真可以收拾个麻将房出来,管保搜集消息休闲两不误。贾母就时常叫了媳妇嬷嬷们陪着打牌消遣,为了哄她高兴,陪客们还得不着痕迹让她赢,那才叫神仙日子。
只是,过惯了神仙日子的老封君总有心情不美丽的时候。贾母近日收到扬州来信,女儿贾敏病的越发厉害,竟有油尽灯枯之相。女婿林如海请的大夫总有百八十个,虽暂时拿药吊住了性命,身子耗尽是迟早的事。
府里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贾珠身子越发弱,贾琏要大婚,竟没有靠谱的子侄能派往扬州探病。贾母无法,只能派了心腹下人往返扬州与京中。
贾家和林家这头依然令贾母焦灼,宫中选秀经过皇后娘娘几个月的操持已然落下帷幕。新入宫的秀女们虽还没有正式亮相,她们的资料却已经让后宫的嫔妃们扒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这就是吃瓜群众的力量。
每逢大选,宫里就格外热闹,哪家闺秀更得皇帝夫妇青眼,黑马花落谁家等等,后头都跟着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分析。即便给皇后娘娘请安,大家的主要话题也都绕不开即将入后宫的年轻“妹妹”们。
跟后世全球狂欢的世界杯比,宫里也就差一个开赌做庄的。
王喜凤搜集的信息也够够的,这些在宫里算不得新闻。想必元春当年入宫也是被人将祖上三代都扒拉干净了。当年的她是客场入局,如今三年即逝,已经变成了主场优势。
不论宫里老油条们心思如何,新人们都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中。王喜凤也不禁想起了她初来乍到一脸懵逼的曾经。一代新人胜旧人,自动化流水线般源源不断的供给,只为充盈一人之后宫,不愧是帝王享受。
眼见新一轮的争奇斗妍即将开始,王喜凤也整肃好心情和笔墨纸砚,将日常信息搜集归纳分析工作进行到底。如今依然是老牌宠妃们与小白花新人的掰头,中间不上不下的人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也只配在角落里蹲着看戏。
上头妃位的娘娘们各有倚仗互相牵制,又各有拥趸,平日里合纵连横的,很是消耗脑细胞。王喜凤虽连被拉拢的机会都主动葬送了,却也因为要理清后宫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在她们身上耗费了不少精力。
这些东西看似杂乱无章,梳理之后总能找到一些关联,跟玩拼图似的总是需要搜集新的模块来补位。每一次兢兢业业的请安,都如春风化雨般从不同角度完善她那棵稀稀拉拉的后宫人物信息树。这玩意平日总觉得没啥用处,她都低调成这样了,对谁也没威胁,没谁打她主意吧?
人最怕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而王喜凤作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异乡人,最不缺的就是防范心理。任何文学作品里后宫都不是个真善美的代名词,而是龙潭虎穴。进了这样的地方,跟玩潜伏有什么分别?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怀疑精神才是常态。或许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谁也不愿意当个冤死鬼对伐?
至少,王喜凤就靠着这一份谨慎,躲过了好几次言语上的大坑。她并不是临场反应特别好的人,演技也真的很一般,若不是脑子里的弦从来不放松,又将人物谱系记得牢,早被祸祸惨了。
也正是她能有效避坑,旁人才觉得她身后有人,无论是试探还是拉踩都收敛了许多。只盼新人一如既往保持高精尖水准,可别有什么奇葩来吹皱一池春水。
皇家子嗣艰难简直是几千年来的历史难题,少了怕后继无人,多了又恐兄弟阋墙引发夺嫡之争,真的左右为难。此时的皇帝大佬还算勤政,选秀也主要是考虑到子嗣不丰,要提前筹谋。
皇帝前头的子嗣夭折了好几个,立住的不过两子一女,都还未到出宫建府的年纪。之前一波的秀女里不是没有人受孕,只还是那个原因,宫里的孩子生下来不易,顺利养大更不易。宫里添了新生儿,奶娃娃受关注,波折也多。
这至少说明皇帝还是中用的,这才让新一轮的秀女们越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一点就比贾府好多了。王喜凤看过一些红学分析,有人说,自打贾琏家的大姐儿出生后,贾府再也没有新生儿,这才是家族败亡之相。
细思极恐。
贾府先有凤姐儿小产,再有尤二姐小产,都是成形的男胎,还都是贾家承爵的大房子嗣,论起命数来,真有点玄乎。
这种东西,哪怕王喜凤在当妙玉的时候修行了几十年,也是搞不明白的。而且,命理一说跟推演之术卜凶问吉又有不同,涉及天机,必有损与寿数。不说王喜凤对此道一窍不通,便是能懂,这个副本里大概也没有谁值得她冒险。即使她本就是个短命的。
如今贾琏与凤姐新婚,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贾母看着凤姐这样大气爽利的孙媳妇天天来身边逗趣,往日的烦恼都少了许多,哪里知道后面这许多纷繁芜杂。即便是王夫人,想得更多的也只是如何摆弄好凤姐这颗贾王两家二次联姻的棋子而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