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推开病房门时,苏盈盏正盯着漆黑一片的电视屏幕出神。
“醒了?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我这是……怎么回事?”
导师将检查报告放在床头:“墓室中的气体导致中毒反应,好在不严重,休息两天就好。”
苏盈盏缓缓坐起身,脑海中闪过昏迷前的画面:面目模糊的龙袍老妪隔着风烟遥望,背影萧索孤寂。
苏盈盏顿时头痛欲裂,她揉了揉太阳穴,声音疲惫道:“老师,那座墓的主人……是谁?”
导师从公文包取出平板,调出最新的研究报告:“初步判断,应该是楚朝初期的鉴察司官员。但奇怪的是,墓穴规格与墓主身份严重不符。”
苏盈盏的目光瞬间锁定在照片上:那枚枚陪葬的玉印,底下刻着“鉴察”二字,旁边是几封保存完好的信封。
“这些……能让我看看吗?”她的声音有些发紧。
导师点头:“当然,不过……墓主身份还没完全确定,但根据碳十四检测结果,出土的陪葬品和文献记载,墓主人很可能是——”
苏盈盏心脏猛地一跳,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被单。
“苏盈盏。”
导师一愣:“你怎么知道?”
苏盈盏自己也怔住了,她低头看着照片上的玉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记忆深处轻轻拨动。
“……直觉。”她轻声说。
出院后,苏盈盏主动申请加入研究队伍,开始对墓穴进行深入调查。
在此期间,苏盈盏的生平经历被逐渐填补完整:
苏盈盏,楚朝初期名臣,生于南渊末年诸侯分立时期,少年时期投身机枢会,以除暴安良闻名。
南渊诸侯分立时期,暗助青龙殿与朱雀、白虎殿相扛。
何青棠称帝后,率机枢会主动归顺,受封鉴察司掌印,常年奔波楚地,察民情、惩贪吏,深受百姓爱戴。
晚年隐居山野,仍办学济贫,昭宁三十三年,苏盈盏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二岁。
弥留之际,她递信于昭宁帝何青棠,嘱咐死后薄葬:“盈盏一生,所求不过问心无愧。生时既未负景夫人活命之恩,未负陛下知遇之谊,未负苍生托付之责,死后何必占三尺吉壤?”
一年后,苏盈盏的论文《从墓葬文书重构楚国鉴察司掌印苏氏生平》发表,引起学术届轰动的同时,再度掀起了对魔改历史剧《长夜曲》的批判:这部剧抬高何青栀,污名化何青棠的同时,苏盈盏作为重要配角之一,也没少跟着遭殃。
《楚史》记载,苏盈盏惩贪官百余,无一冤狱;丧讯传出后,沿途百姓自发扶棺送行。而在电视剧《长夜曲》中,为了衬托何青栀的善良纯洁,苏盈盏直接被丑化成了谄媚弄权、残害忠良的恶毒反派。
在编剧的笔下,她为了一己私欲挑拨何青棠与何青栀的姐妹关系,是何青栀人生悲剧的主要源头;何青棠登立为帝后,她更是肆无忌惮地排除异己,迫害忠良,虽然权倾一时,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如此反差自然引起了全网吐槽。
眼看热度甚嚣尘上,主演演员灰溜溜地删掉了当时的宣传帖,剧组连夜发布道歉声明: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评论区网友纷纷留言:但她们是真实存在的人!
重重压力下,《长夜曲》宣布下架整改。
苏盈盏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提问:“苏女士,您最近发表的论文在学界引起轰动,但很多观众认为,影视剧本就是艺术加工,角色的塑造不必完全遵照史实,请问您怎么看?”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她抬眸,语气坚定:“何青棠与苏盈盏是真实存在的人,她们的一生功过,史书有载,文物可证。可现在的电视剧,却为了戏剧冲突,硬生生把何青棠扭曲成一个色厉内荏的疯子,把苏盈盏改编成一个无所不为的小人。大家可以不喜欢她们,但绝不能把她们的生平,变成一场狗血的宫斗戏。”
记者道:“但艺术创作需要改编,观众也喜欢看黑化和反转的剧情,不是吗?”
苏盈盏道:“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架空历史?为什么要把真实人物的名字塞进完全颠倒的故事里?这不叫艺术创作,这叫谋杀历史。”
记者擦了擦汗:“您似乎特别在意昭宁朝这段历史。”
苏盈盏淡淡道:“我只是个考古的,习惯用证据说话。但如果非要问我为什么在意,因为考古的意义,在于还原历史真相。”
而有些人,本身就不该被遗忘,更不该被污名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