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哲工作室”的第一个项目,如同初春枝头一枚孱弱的花苞,承载着苏晚全部的心血和“必须开门红”的执念。她几乎是以一种殉道者般的热情投入其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一个用废旧书页折成的装饰纸环,每一束干花的摆放角度,甚至嘉宾座椅的间距,她都反复调整,力求完美。她不仅要做好,更要做出“晩哲”的格调,仿佛林哲就在一旁注视着她的每一个决定。
(起:精心准备与紧绷的弦)
活动前夜,苏晚几乎彻夜未眠。她反复检查物品清单,在脑中模拟流程,设想了无数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以及应对方案。林哲报告中“风险评估”的部分被她翻得几乎起了毛边。她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得足够充分,足以应对任何挑战。
第二天下午,天空却有些阴沉。苏晚心中掠过一丝不安,但查看了天气预报,显示只是多云,并无降雨。她强迫自己镇定,早早便来到书店,开始布置。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复古书页环悬挂起来,带着独特的文艺气息;干花与暖色灯串组合,营造出温馨的“午后书房”氛围;她甚至细心地准备了同色系的签到簿和定制书签作为小礼物。书店老板看着初具雏形的现场,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苏晚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微松弛了一点点。也许,一切都会顺利。
(承:意外迭起与信心的崩塌)
然而,现实的戏剧性远超她的想象。
意外一:关键设备掉链子。
活动预定下午三点开始,两点四十分,嘉宾和读者陆续到场。背景音乐是她精心挑选的古典吉他曲,旨在烘托宁静放松的氛围。然而,就在活动即将开始时,书店那台有些年头的蓝牙音箱,在播放完第一首曲子后,突然罢工,任凭苏晚如何重启、连接,都再无反应。现场瞬间陷入一种尴尬的寂静。
冷汗瞬间浸湿了苏晚的后背。她预案了许多问题,却独独没想到音响设备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没有音乐,整个活动的格调大打折扣,气氛也变得干涩。她试图用手机外放,但那单薄的声音在稍显嘈杂的环境里几乎听不见,反而更显狼狈。最终,活动只能在一种略显沉闷的静默中开始。
意外二:不受控的“主角”。
本次分享会的嘉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本土作家,性格有些特立独行。原本流程安排了他进行四十分钟的主题分享,然后是二十分钟的读者互动。然而,这位作家讲到兴头上,完全脱离了预定提纲,天马行空,滔滔不绝,远远超出了预定时间。主持人是书店店员兼职,经验不足,根本不敢打断。
苏晚在一旁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后续的互动环节和签售时间被严重挤压,这意味着她精心设计的流程节奏被完全打乱。她几次试图用眼神或手势提醒,都被作家无视。林哲报告中“流程管控与应急预案”的条款在她脑中回响,可她此刻却像一个被缚住手脚的旁观者,无能为力。
意外三:仓促的收场与消失的“效果”。
由于作家的超时,原定一小时的活动被拖成了一个半小时还未能进入互动环节。一些后面有安排的读者开始显得焦躁不耐,有人提前离场。等到终于熬到签售时,场面已然有些混乱和冷清。苏晚准备好的那些温馨小细节,在仓促和不满的氛围中,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最后,活动在一片略显潦草和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书店老板虽然没说什么,但脸上的笑容已经有些勉强。那位作家倒是对自己的即兴发挥很是满意,拍拍屁股就走人了,留下一个烂摊子。
(转:复盘与冰冷的数字)
人群散尽,苏晚独自一人留在狼藉的现场收拾。她默默地拆下那些她花费了无数心血制作的装饰,将它们扔进垃圾袋时,指尖都在微微颤抖。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刚才的尴尬和失败的气息,让她窒息。
回到宿舍,已是华灯初上。她甚至没有力气换下那身沾了灰尘的“战袍”,直接瘫坐在书桌前。
电脑屏幕上,是她事先做好的项目结算表。她颤抖着手,开始录入实际支出。
材料采购费、交通费……这些都在预算内。
然后,她开始计算自己的“服务费”。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输入,但当她看到那个数字时,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自我怀疑涌上心头。
为了这个项目,她投入了整整一周多的时间,熬夜,奔波,殚精竭虑。折算成小时工资,可能还不如她去餐厅端盘子。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她打开邮箱,收到了书店老板发来的邮件。语气很客气,感谢她的辛苦付出,但也“委婉”地提到了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并表示“希望下次合作能更加顺畅”。邮件末尾,是按照合同支付的尾款。
没有指责,没有投诉,但这种客套的“希望下次”,比直接的批评更让苏晚感到无地自容。她知道,不会有“下次”了。“晩哲工作室”在这个客户这里的口碑,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将实际收入与支出填入结算表。
最终,在“净利润”那一栏,跳出来一个可怜巴巴的、三位数的正数。
而如果将她投入的时间成本折算进去,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亏损的。
冰冷的数字,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剖开了她所有“精心准备”的假象,**裸地宣告了她的失败。
(合:废墟之上的反思与未定的前路)
苏晚关掉表格,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疲惫和挫败感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
她以为自己准备充分,却连最基本的设备备份都没做。
她以为流程完美,却低估了人的不可控因素。
她追求细节的完美,却在整体节奏和风险管控上漏洞百出。
她投入了双倍的热情和时间,换来的却是一个近乎笑话的微薄利润,和一个可能失去的客户。
林哲分析报告中指出的“系统性思维待完善”、“法律与财务知识短板”,以及他手写的“别怕犯错,你还年轻,有足够的资本从头再来”,此刻交替在她脑中回响。
前者像鞭子,抽打着她,让她看清自己的稚嫩和不足。
后者像微光,虽然微弱,却提醒她,这或许就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她没有哭。极度的挫败反而让她异常冷静。
她重新坐直身体,打开一个新的文档,标题是:《“书店分享会”项目复盘与失败分析》。
她开始一条条、一项项地记录今天出现的所有问题,分析原因,并写下改进措施:1.设备必须有备用方案(准备有线音箱及转换头)。2.流程必须设置强控节点(与主持人明确权限,准备提醒牌或铃声)。3.对关键参与者(如嘉宾)需提前沟通并确认流程纪律……
她写得很慢,很细致,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淋淋的教训。
这不是苏晚的失败,是“晩哲工作室”的第一次实战洗礼,是用真金白银和口碑代价换来的、无比珍贵的一课。
当她打完最后一个字,窗外已是夜深人静。
她看着屏幕上那份详尽的复盘报告,又看了看旁边那份象征着开始的营业执照。
首战,砸了。
“晩哲”这个名字,出师不利。
但是,她就此放弃吗?
那个在星空下发誓要活出两个人精彩的自己,难道连这第一次摔倒都承受不起吗?
挫折像一盆冰水,浇熄了她不切实际的幻想,却也让她沸腾的头脑冷静下来。
她知道,真正的征途,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废墟新生”的梦想,远比这个小活动复杂和艰难千百倍。
这一次的跟头,是警告,也是淬炼。
她将如何消化这次失败?是将它变成前进的阶梯,还是被它彻底击垮?
而那封依旧沉寂的、通往“废墟新生”的邮件,又会迎来怎样的回应?
所有的答案,都取决于她如何度过这个漫长而冰冷的夜晚,以及第二天太阳升起时,她是否还有勇气,再次推开那扇通往未知战场的大门。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命运洪流中不屈不挠、向光而生的女性的赞歌。献给所有在逆境中挣扎、不曾放弃希望的灵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首站受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