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创意项目交流会上的挫败,像一块被精准切割的钻石,每一个棱面都折射出苏晚和“废墟新生”项目存在的致命缺陷。她没有沉溺于失落,反而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将评委们的每一条质疑都记录、分析、消化。政府许可、成本控制、价值深度、团队能力——这四座大山清晰地横亘在眼前,而她知道,在没有找到能搬动这些大山的“巨人”之前,任何盲目的冲锋都是徒劳。
她将那份精美的概念提案锁进了抽屉深处,如同封印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梦的种子并未死去,只是在现实的冻土下蛰伏,等待破土的时机。
(起:退而结网与意外的线索)
苏晚重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晩哲工作室”的日常运营中,承接那些琐碎但能带来现金流和打磨流程的小项目。她变得越发沉稳、干练,言谈举止间褪去了不少学生气,多了几分属于创业者的审慎与决断。她不再轻易提及“废墟新生”,仿佛那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发生在最不经意的时刻。
在一次为一家本土独立设计师品牌策划的小型展厅开放日活动中,苏晚为了寻找符合设计师“工业复古”调性的装饰元素,再次走访了濠门西区的拆迁工地。时值深秋,工地的萧瑟与荒凉更甚往日,呼啸的北风卷起尘土,吹打着残破的墙体。
就在她专注地拍摄一些锈蚀的金属构件时,一个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面色黝黑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语气不算友善:“喂,小姑娘,这里施工区域,危险!不能随便进来拍照!”
苏晚连忙道歉,收起相机,解释道:“对不起,师傅。我是做活动策划的,想找点有特色的素材。”她下意识地递上了“晩哲工作室”的名片。
男人接过名片,瞥了一眼,又打量了一下苏晚,眉头依旧皱着:“活动策划?跑这鬼地方找什么素材?”
若是以前,苏晚可能会怯懦地离开。但此刻,一种莫名的冲动让她开口:“因为这里……有故事。毁灭的故事,也可能……是新生的故事。”
男人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他看着苏晚清澈却坚定的眼神,脸上的戒备稍微松懈了一点,嘟囔了一句:“文化人就是想法多……还新生呢,这地方马上就要彻底推平盖楼了。”
(承:抓住机遇与直面核心)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苏晚的脑海。她立刻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可能不仅仅是普通工人。她鼓起勇气,试探着问:“师傅,您对这块地很熟悉?请问……如果想在这里临时办点小活动,该找哪个部门批准?”
男人嗤笑一声,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批准?想都别想!多少人来问过了,拍电影的、搞艺术的,都被撵走了!这块地是市里重点工程,开发商盯得紧,安全责任天大,谁敢批?”
若是听到这样的回答就放弃,那就不是经历了一系列磨砺的苏晚了。她没有气馁,反而更加谦逊地问:“我明白难度很大。师傅,能不能请教您,具体卡在哪个环节?是开发商那边,还是政府哪个部门?我们只是想做个很小范围的、绝对保障安全的文化活动。”
她的态度真诚,问题具体,不像之前那些只是泛泛而谈的人。男人犹豫了一下,或许是看她年纪轻轻却态度恳切,终于松了口:“主要是开发商‘鼎峰集团’的项目部不放话。他们怕出事,怕影响工程进度,也怕……你们这些搞艺术的把地方弄乱了不好收拾。”
鼎峰集团项目部。
苏晚牢牢记住了这个关键信息。
她没有再纠缠,再次道谢后离开了工地。但她的心,却剧烈地跳动起来。这是自项目交流会以来,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了那座名为“政府许可”(实际上更多是开发商许可)的大山的山脚。
(转:精心准备与“非正式”的会面)
回去后,苏晚立刻动用所有能想到的渠道,查询鼎峰集团及其西区项目部负责人的信息。通过校友网络、以及之前合作过的小客户旁敲侧击,她终于了解到,项目部现任经理姓赵,是个作风务实、强调效率、同时也极其注重风险控制的人。
直接以“晩哲工作室”的名义预约拜访,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苏晚苦思冥想,最终决定剑走偏锋。她通过之前陈总监介绍的那个靠谱的音响设备租赁商,辗转联系上了鼎峰集团旗下某个商业项目开业活动的外包负责人,以“学习考察”的名义,极其艰难地获得了一个“顺便”在项目部办公室短暂停留十分钟的机会。
这几乎不能算是一次正式的会面。
那天,苏晚依旧穿着她的“战袍”,但外面套了一件更厚实的大衣以抵御寒风。她没有带那份华丽的提案,只带了一个朴素的文件夹,里面装着几张精心挑选的、能体现“废墟美学”但不涉及具体场地的高清概念图,以及一份极其简练、聚焦于“极小范围、绝对安全、公益属性、城市形象提升”的《“城市记忆碎片”拾取计划(非商业性)》要点说明。
在项目部那间堆满图纸、充斥着烟味和咖啡味的简陋办公室里,她见到了赵经理——一个四十多岁、面色疲惫但眼神锐利的男人。
苏晚没有半点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速平稳,态度不卑不亢:
“赵经理,打扰您宝贵时间。我是‘晩哲工作室’的苏晚。长话短说,我关注西区地块很久,并非为了商业开发,而是想为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做一次微小的、安全的‘告别记录’。”
她递上那几张概念图:“我们构想的是一个极小范围的、仅限受邀嘉宾参与的内部艺术预览。不动用大型机械,不破坏现有结构,甚至在布置上都会采用可逆的、无痕的方式。我们将其定位为一次具有公益性质的城市文化事件,而非商业活动。”
她重点强调了“内部预览”、“绝对安全”、“公益属性”和“文化事件”这几个关键词,每一个都试图戳中赵经理可能关心的痛点——风险、责任、形象。
(合:真诚的共鸣与艰难的“第一步”)
赵经理接过图纸,扫了几眼,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语气冷淡:“想法听起来不错。但小姑娘,你知道在我们工地办活动,出了事谁负责吗?别说你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工人,安全规程都天天强调。这个口子,不能开。”
苏晚的心沉了一下,但她没有放弃。她看着赵经理桌上那张西区未来的规划效果图,忽然灵光一闪,指着效果图上那片光鲜亮丽的新建筑,轻声说道:
“赵经理,我理解您的顾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只是觉得……推土机可以推平钢筋水泥,但推不平一代人的记忆。这片土地,曾经机器轰鸣,承载过无数人的青春和汗水。在它彻底变成效果图里的模样之前,用一场安静、克制、充满敬意的小型活动,为这段历史画上一个有温度的句号,是否也算是对这座城市、对过去的一种交代?这或许,也能让未来住进这里的人,感受到脚下土地更深沉的底蕴。”
她没有谈商业回报,没有谈艺术价值,而是谈记忆,谈温度,谈底蕴。这些话,出自一个年轻女孩之口,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沉静和真诚。
赵经理准备拿烟的手顿住了。他再次抬起头,认真地看了苏晚一眼。他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太多夸夸其谈的策划,却很少听到有人从这个角度,如此朴实地谈论一块即将消失的土地。
办公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声和图纸被翻动的沙沙声。
良久,赵经理掐灭了还没点着的烟,叹了口气:“你说得……有点道理。但是,规矩就是规矩。”
就在苏晚以为彻底无望时,他话锋一转,极其谨慎地说道:“这样吧,你回去,正式写一份安全承诺书和详尽到极致的安全保障方案给我。要具体到每一个参与人员的保险、每一个环节的安全责任人、每一步的应急预案,甚至包括活动结束后如何恢复场地原状……如果方案能通过我们安全部门的技术审核……”
他顿了顿,看着苏晚瞬间亮起的眼睛,严肃地补充道:“我可以考虑,以项目部内部文化交流的名义,给你们一个极短的、非公开的‘临时艺术采风许可’,范围、时间、人数,都必须严格限制!而且,绝对不能有任何商业行为,不能有任何媒体未经报备入场!”
这远非苏晚最初期望的“艺术展”,这只是一个戴着重重枷锁的、“内部采风”性质的许可!
但苏晚明白,这已经是打破坚冰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那座大山被她撬开的第一道缝隙!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地点头:“我明白!谢谢赵经理给您机会!我会尽快把方案做好送来!”
走出鼎峰集团大楼,寒风扑面,苏晚却觉得浑身滚烫。
她凭借对场地精神的独特理解和不涉商业利益的真诚姿态,打动了一个看似不可能被打动的关键人物,赢得了一个极其微小却真实存在的机会。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那份必须“详尽到极致”的安全保障方案,如同一张高难度的考卷,等待着她去解答。而即使通过了考核,那个被严格限制的“临时艺术采风”,距离她梦想中的“废墟新生”,还有着光年般的距离。
她该如何将这份微不足道的许可,变成通往梦想的跳板?悬念,伴随着这来之不易却又枷锁沉重的第一步,再次升起。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命运洪流中不屈不挠、向光而生的女性的赞歌。献给所有在逆境中挣扎、不曾放弃希望的灵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4章 说服合作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