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溯光”品牌主理人姜瑜的那通电话,像一颗投入苏晚心湖的深水炸弹。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已翻天覆地。她没有立刻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甚至没有告诉陈宇飞。她需要时间消化,需要独自权衡这巨大机遇背后,那足以将现有一切平衡都碾碎的重压。
(起:隐秘的筹备与渐起的隔阂)
她以“洽谈一个重要新客户”为由,开始了与“溯光”团队密集的前期接触。会议、提案、修改、再提案……“废墟新生”这个尘封的梦想,一旦被重新激活,便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她的时间和精力。她仿佛又回到了创业初期那种连轴转的状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一次,对手是“溯光”,标准更高,容错率更低。
她与陈宇飞的约会,开始从每周两三次,锐减到一次,甚至更少。即使见面,也常常是她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咖啡馆或图书馆里处理工作,陈宇飞则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或画草图。最初的包容和理解,在一次次被推迟的晚餐、被取消的电影票和心不在焉的对话中,悄然磨损。
陈宇飞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默默送上热茶或早餐。他开始尝试表达。
“晚晚,这家新餐厅很难订的,我托了朋友才拿到位置。”他看着又一次因为临时会议而迟到一个多小时的苏晚,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失落。
“对不起,宇飞,客户那边临时有修改意见,必须马上处理。”苏晚放下沉重的公文包,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疲惫,甚至连道歉都显得有些程序化。
他看着她眼下的乌青,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把菜单推到她面前:“先点菜吧,吃点东西。”
这样的场景,开始频繁上演。
(承:生日的失落与失控的抱怨)
矛盾在一个周五晚上彻底爆发。那天是陈宇飞的生日。他提前一周就跟苏晚确认,希望她能空出整个晚上,他有重要的安排。
苏满口答应。然而,“溯光”那边的方案在最后关头又出了问题,姜瑜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严肃地指出了几个核心逻辑的硬伤,要求下周一必须看到颠覆性的修改稿。整个团队都被留下来紧急加班。
苏晚在会议室里,看着手机屏幕上陈宇飞发来的、带着期待表情的信息,又看了看眼前焦头烂额的团队和姜瑜那句“颠覆性修改”的要求,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挣扎。一边是男友重要的生日和承诺,一边是决定“晩哲”能否一跃龙门的千钧重担。
最终,那份对事业近乎本能的责任感,以及对“废墟新生”近乎偏执的渴望,压倒了一切。她给陈宇飞发了一条长长的、充满歉意的信息,解释了情况的紧急,承诺明天一定补过。
信息发出去后,石沉大海。没有回复。
她强迫自己忽略心头那丝尖锐的不安,重新投入战斗。直到凌晨两点,团队才勉强敲定了修改方向,众人精疲力尽地散去。
苏晚独自回到公寓,打开门,意外地发现客厅里亮着温暖的灯。陈宇飞坐在沙发上,没有开电视,只是沉默地坐着。餐桌上,摆放着显然已经冷透的、精心准备的晚餐,中间还有一个未曾切开的生日蛋糕。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低气压。
“宇飞……”苏晚心虚地开口,声音沙哑。
陈宇飞抬起头,脸上没有她预想中的愤怒,只有一种深切的疲惫和失望。
“工作处理完了?”他问,声音平静得可怕。
“……嗯,暂时告一段落。”苏晚走过去,想在他身边坐下。
他却站起身,避开了她的触碰,走到窗边,背对着她。
“苏晚,”他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声音里压抑着翻涌的情绪,“我知道你的公司很重要,你的梦想也很重要。我一直在努力理解,努力支持。但是……理解和支持,不代表我可以永远无条件地排在末位,不代表我可以一次次地被‘临时有事’打发。”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她,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温柔,只剩下被忽视太久的委屈和质疑: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们一周前就说好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客户,什么样的项目,比一个早就约定好的、对你而言应该也很重要的人的生日更重要?你的生活里,除了‘晩哲’,除了那些没完没了的客户和方案,到底还有没有一点点空间,是留给我的?还是说,我陈宇飞,只是你高强度工作间隙,一个用来放松和取暖的……可有可无的消遣?”
这番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精准地刺中了苏晚内心最敏感、也最愧疚的角落。她张了张嘴,想解释“溯光”的事情,想告诉他这个项目对她、对“晩哲”意味着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不能用“梦想”作为忽视他感受的借口。
“对不起……”除了苍白的道歉,她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对不起?”陈宇飞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苏晚,我要的不是对不起。我要的是你的时间,你的关注,是你把我放在你未来蓝图里的,一个确切的位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永远在等待,永远被搁置。”
他说完,没有再看她,拿起沙发上的外套,径直走向门口。
“今晚我回宿舍住。你……早点休息。”
门被轻轻关上,隔绝了外面世界,也仿佛在她与他之间,划下了一道清晰的裂痕。
(转:团队的疑虑与自我的拷问)
那一夜,苏晚彻夜未眠。陈宇飞的话语在她脑中反复回响。她意识到,问题远比她想象的严重。她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平衡,但现实是,当巨大的机遇降临,她那承载着双倍生命重量的内核,会本能地倾向于更能体现“价值”和“意义”的事业一端,而将情感关系视为可以暂时妥协的部分。
第二天,她顶着更加浓重的黑眼圈来到公司。沈心怡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异常,在送咖啡进来时,轻声问:“苏总,您没事吧?昨天……和陈学长还好吗?”
苏晚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但沈心怡那了然而带着一丝担忧的眼神,让她明白,她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了团队。
她强迫自己集中精神,主持“溯光”项目的内部讨论会。然而,在讨论一个关键的艺术装置设计时,她的思绪却飘回了昨晚陈宇飞那双失望的眼睛。她发现自己无法像以前那样,百分百地投入和专注。
她真的能兼顾吗?
在实现与林哲共同梦想的道路上,是否注定要牺牲掉属于“苏晚”个人的、平凡的情感?
如果“晩哲”的成功,需要以失去一段真实的、温暖的关系为代价,那这份成功,是否还像她想象中那般圆满?
(合:裂痕的显现与未定的前路)
下午,她尝试给陈宇飞打电话,想约他晚上好好谈谈。电话通了,但无人接听。过了一会儿,他发来一条简短的信息:「今晚乐队排练,有事。」
疏离感,隔着屏幕都能清晰地传递过来。
苏晚放下手机,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她知道,裂痕已经产生。陈宇飞不再是那个无条件包容的守护者,他开始索取他应得的关注和地位。而她却无法立刻给出令他满意的答案。
就在这时,她的邮箱提示音响起。“溯光”项目组发来了新一轮的修改意见,附件里是姜瑜亲自批注的、措辞犀利的文档。
前有需要安抚的、心生怨怼的恋人,后有步步紧逼的、决定命运的顶级客户。身边,是依赖她引领方向的团队。
苏晚坐在宽大的办公椅里,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进来,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所谓“爱情事业双丰收”,或许只是一个短暂而脆弱的幻象。当两者同时向她索取最高额度时,她那看似坚实的肩膀,也开始不堪重负。
妥协,还是坚持?
安抚陈宇飞,还是全力冲刺“溯光”?
这道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却可能决定她接下来很长一段人生路的走向。
而那个看似体贴、总能适时给予苏晚安慰的沈心怡,在退出办公室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难辨的神情,又为这本就迷雾重重的局面,增添了一丝未知的变数。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命运洪流中不屈不挠、向光而生的女性的赞歌。献给所有在逆境中挣扎、不曾放弃希望的灵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不安的苗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