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濠门,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甜腻的香气与离别的味道。阳光炽烈,透过香樟树层层叠叠的叶片,在校园的水泥路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斑。毕业季的到来,为这座已然被苏晚视为战场的城市,平添了几分属于青春的、感伤的喧嚣。
(起:喧嚣中的静默与方帽下的重量)
毕业典礼当天,校园里人声鼎沸。穿着黑色学士服的毕业生们像一群躁动的乌鸦,聚集在礼堂前的广场上,嬉笑打闹,抛掷方帽,与家人朋友合影,试图用最后的疯狂定格四年的光阴。空气中充满了快门声、欢笑声和隐隐的哭泣声。
苏晚独自一人,站在人群边缘的一棵大树下。宽大厚重的学士服套在她纤细的身架上,显得有些空荡。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兴奋地整理流苏或寻找最佳拍照角度,只是安静地站着,目光平静地掠过眼前这片熟悉的、即将告别的风景。
手中的方帽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的不是学业有成的荣耀,而是这四年间,所有的欢笑、泪水、挣扎与重生。这四年,比她过去十八年的人生加起来,还要漫长,还要跌宕起伏。
(承:记忆的闪回与无声的告别)
司仪宣布毕业生入场。庞大的队伍开始缓慢地向礼堂移动。苏晚跟在人群末尾,步伐沉稳。周围是嘈杂的议论和对未来的憧憬,她的内心却是一片经历过风暴后的、异样的宁静。
踏入略显昏暗的礼堂,管风琴奏响庄严的乐曲。她在指定的位置坐下,抬起头,望着主席台上悬挂的校徽。目光却仿佛穿透了时间和空间,看到了四年前,那个拖着行李箱、带着一身伤痕与微薄希望,怯生生踏入这座校园的小女孩。
她看到了那个躲在角落哭泣的自己,被林哲递过来的一颗糖温暖。
她看到了在图书馆熬夜苦读、在食堂算计着每一分钱生活的自己。
她看到了在“镜界”拍摄第一组平面照时,既紧张又兴奋的自己。
她看到了在西区拆迁工地的废墟上,灵感迸发、双眼发亮的自己。
她看到了在创业中心的路演台上,面对质疑侃侃而谈的自己。
她看到了在无数个深夜里,对着电脑屏幕,为“晩哲”的未来殚精竭虑的自己。
她也看到了……在那个雨夜,跪在路灯下,祈求她回头的陈宇飞。
一帧帧,一幕幕,如同快速剪辑的黑白默片,在她脑海中无声地播放。那些温暖的、痛苦的、激昂的、心碎的画面,共同构成了她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大学时代。
没有太多的伤感,更像是一种冷静的复盘和确认。
她走过来了。
带着满身的伤痕,也披上了坚硬的铠甲。
(转:拨穗的瞬间与全新的起点)
典礼流程一项项进行。校长致辞,教师代表发言,优秀毕业生表彰……当念到“苏晚”的名字,因“晩哲”的成功和“溯光”项目的影响力而被授予“创新创业之星”特别奖项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站起身,走上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证书,鞠躬,转身。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眼神却平静无波,仿佛这一切荣誉,只是她漫长征途上,一个自然而然的路标。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拨穗仪式。
毕业生们依次走上主席台,由院系主任将学士帽上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象征学有所成,即将展翅高飞。
队伍缓慢前行。苏晚看着前面同学帽上的流苏被轻轻拨过,那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动作,仿佛一道无形的分水岭。
轮到她了。
她走到院长面前,微微低下头。
年迈的院长面带慈祥的笑容,伸出手,轻轻将她帽檐右侧的流苏,拨到了左侧。
就在那一瞬间,流苏划过一道轻微的弧线。
苏晚感到心脏仿佛也随之轻轻一颤。
不是激动,而是一种极其清晰的、尘埃落定的感觉。
结束了。
那个属于学生苏晚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那个会依赖、会怯懦、会为爱情心碎、会对未来迷茫的苏晚,被正式留在了流苏的右侧。
而从此刻起,站在这里的,是“晩哲”的创始人苏晚,是一个只能依靠自己、也必须无所畏惧的苏晚。
(合:独自的留影与未定的前程)
典礼结束,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出礼堂,奔向各自的庆祝与离别。苏晚没有加入任何一群人的合影,她独自一人,抱着证书,走到了主楼前的广场上。
这里是她和林哲曾经并肩走过的地方,是她与陈宇飞初遇的舞台,也是她无数次穿梭往返于课堂与工作室的起点。
她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这座承载了她太多记忆的古老主楼。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起了眼睛。
然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她拿出手机,调整到自拍模式,将身后的主楼、头顶的蓝天,以及自己身上这身学士服,都框进取景器内。
她没有笑,脸上甚至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只是眼神平静而坚定地看着镜头,仿佛在透过镜头,与过去的自己做一次郑重的对视与告别。
“咔嚓。”
快门声轻响。
照片定格。
画面里,是一个穿着学士服、眼神却早已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冷静的年轻女子。她的背后,是象征着一段旅程结束的大学主楼;她的前方,是镜头之外,广阔而未知的、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真实世界。
她收起手机,最后看了一眼这片熟悉的校园,然后,毫不犹豫地转身,向着校门外走去。
学士服的袍角在夏日的暖风中轻轻拂动。
她没有回头。
告别,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
她亲手埋葬了那个需要庇护的过去,也亲手锻造了足以面对任何风雨的未来。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她苏晚,真正意义上,独自征战的开端。
校门外,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属于她的战场,正在那里,静静等待。
而她已经卸下所有学生的稚嫩与彷徨,准备投入新的、更加残酷,也更加波澜壮阔的洪流之中。
路的尽头会是什么?她不知道。
但她知道,从此以后,能决定她人生轨迹的,只有她自己。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命运洪流中不屈不挠、向光而生的女性的赞歌。献给所有在逆境中挣扎、不曾放弃希望的灵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大学毕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