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是个幸运的小孩,因为她有两个妈妈。
回到家时,赵瑾初正在做饭,厨房里烟火缭绕。
林知夏雀跃在云端一整天的心,被扑面而来饭香味瞬间拉入人间烟火中,鞋都没换,她一个小跑跑进厨房,拿筷子给自己夹了快红烧排骨。
细枝末节上,赵瑾初倒是没那么多规矩,乐呵呵问:“今天怎么想起回来了。”
林知夏一块排骨吃完才回答:“这不是想你了吗?我妈呢,还没回来吗?”
话音刚落,客厅传来一声质询:“手洗了没?先把鞋换了,最近肠胃怎么样?头疼过没有?”
林主任的唠叨不像别人家的妈妈那样绵密,却总是带着些医生问诊时不可质疑的肃穆。
“吃嘛嘛香,头也一次都没疼。”
林知夏乖乖放下筷子小跑去客厅,小犬般俯在林主任肩膀上拱了拱,只把她哄开心了才松开。
“诶呀,诶呀,这么大了还闹腾的很,快去换鞋。”林主任念叨着。
“妈,你来仔细看看,我最近气色是不是特别的好?”
林知夏抢先把林主任平日里观察她的点问了出来,顺道做了个鬼脸把舌苔伸到她面。
“不吃外卖、不熬夜,不天天盯着电脑屏幕,自然就好。”
林主任仔细观察了一眼她的舌苔,简单唠叨了一句,去厨房打下手去了。
“我的书可能要拿去改遍了,有版权费哦,不多,每人一个愿望,解释权在我。”
林知夏没等饭菜上桌,也没做任何铺垫,倚在厨房门口就把一个还算重大的消息给宣布了。
赵瑾初正颠着勺,闻言朝厨房门口撇了一眼:“什么时候的事,哪本啊,改成什么?电视剧还是电影?”
“就今天啊,别的信息保密哈。”
林知夏卖了个关子就往卧室跑,关门前还不忘朝着厨房的方向解释:“衣服是刚换的,就回来路上穿了几分钟。”
林主任正要念叨,被噎了回去,无奈地摇摇头,赵瑾初倒是顺势将下巴抵在她肩头:“管了她就不许管我了。”
林知夏隔三差五会回来住,房间被林主任收拾的干净整洁,新换了一套海棠色的床单,看起来很松软,她临时决定在家睡一晚。
其实,林知夏很小的时候就被她妈给驯化了,回到家要先洗手,在外面穿的衣服要了换居家服才能呆在卧室,洗完澡换了睡衣才能躺床上,饭前不能睡觉,饭后不能喝冷茶......
所以,尽管她很想躺床上伸个懒腰打个滚,还是规规矩矩蜷腿坐到了落地窗边的地毯上。
落地窗的边缘处有个窄窄的台阶,台阶放了一排小手办,好几天没回来了,玩偶上略微有些灰尘,她抽了几张湿纸巾,一个个擦起来,边擦边念动着角色代表性咒语。
期间李萌又发了几条信息,说社里已经在跟剧院沟通后续的合作细节了。
“知道了。”林知夏回复她。
放下手机,她又从玩偶手里抢过一根魔杖,挥舞着念了句咒语:“Scourgify”(魔法咒语:清理一新)。
“您别Scourgify了,静静心,一会儿要吃饭了。”林主任敲敲门,站在门口喊道。
林主任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因为赵瑾初才来安城定居的,一口京腔搭配着流利的英文,听起来有别样的幽默感。
“害,您还别说,这家里还就数咱林主任英文最地道。”林知夏把魔杖插回赫敏手中,学着京腔朝着门口夸了一句。
说起这个话题,林主任还真有点抱憾起来,又念叨起来:“叫你去留学是害你吗,你这个年纪就该是念书的时候,而且你那小说边念书边写也不耽误,我当年都生了你了还去读博士......”
“知道了,知道了,您说的都对。”林知夏走出卧室,双手搭在林主任肩上,推着她往客厅走。
“你这年纪轻轻的,成了这个家里学历最低的,说出去,你脸上挂的住吗?”林主任还是不依不饶地念她。
学历的事林知夏早就坦然了,林主任和赵瑾初都是博士,一个主任医师,一个大学教授,她这个书就是念出花儿来,也捅不破家里的这层学术天花板。
所以,她从小就看得开,但凡自尊心稍微强一点,早就离家出走了。
“妈,要不,你再给我生个小妹妹吧,竞争一下,说不定我有了危机感也能读个博士、博士后啥的。”
她一副没个正形的样子,把林主任说的老脸一红。
“去去去,瞎说八道什么呢,你书也不是给我读的。”林主任说完去厨房端菜了。
“这个家里想怎么着都可以,就是不许雌竞哦。”赵瑾初端着汤走出厨房,顺带着从中调和了一句。
看着饭菜上桌,林知夏两眼放光,抱着碗朝赵瑾初玩笑:“还是咱们大教授会说话,阿姨,我妈她不愿意,要不你给我生个小妹妹呗,我肯定疼爱她。”
“没大没小,口无遮拦,你妈说的对,就该送你去吃几年白人饭。”
三个人,六个菜,还有小火慢炖的鲫鱼豆腐汤,这顿饭颇为丰盛。
林知夏盛了碗汤,喝上一口,满足地哈着热气。
“这次回来,你要把剩菜吃完了才能走。”林主任看着一桌子菜皱眉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她总是很介怀剩菜这件事。
不过说的多了,听的人就麻木了,林知夏埋头喝汤不理她。
赵瑾初摘下围裙,走到饭桌前,冲她说道:“说说吧,别卖关子了。”
“保密。”林知夏又吸溜一口汤,仰着脸答她。
赵瑾初倒是没再逼问,慢悠悠拉开椅子坐下,给自己和林主任分别盛了一碗饭,又清了清嗓子,说道:“就上个月,我课上有个学生,眼睛一开始只是轻......”
课上!学生!林知夏耳朵一跳,这是赵瑾初最经典的“起兴”方式。
“《几重山》,改成戏曲,越剧,江省越剧院想改编的,合作意向书刚收到,别的都还不确定。”林知夏放下碗,一股脑全给交代了。
那可是赵瑾初啊!
她起兴时你不乖乖投降,她会先整个寓言典故阴阳怪气你一番,再上个价值暗搓搓讽刺你一轮,严重些的话,甚至还会把你钉在个什么耻辱柱上......
林知夏选择直接投降。
“越剧?你不是不听吗?”林主任问。
“我现在喜欢听了,再说,我这可是弘扬传统文化,觉悟高着呢。”林知夏得瑟。
“是言怀卿她们剧院?”赵瑾初问。
“嗯,你说巧不巧,刚听完戏,她们院里就给出版社发合作意向了。”林知夏笑嘻嘻回答。
赵瑾初倒是没急着接话,吃了几口饭才缓缓开口:“不好改啊。”
没等林知夏反应,她又说:“戏曲跟别的不一样,版权费有没有倒是没所谓,家里也不是养不起你,主要是难在改编和传承上,改不好,戏迷骂起来可不是玩笑的。”
“所以呢?你怎么看,有什么建议吗?”林知夏忽闪下眼睛虚心求教。
赵瑾初就是这么个人,地雷扔到她面前她都要捡起来看看会不会炸。
此刻,她细嚼慢咽吃着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林知夏看着她等很久没等到回答,乖乖低头吃饭了。
“建议没有,”赵瑾初突然开口:“专业的事就让专业的人来做,我嘛,就等着看看戏好了嘛。”
半天就来个没建议,林知夏“哼”一声,反问:“你不是懂戏吗?”
“打倒的都是懂戏的。真到那天,你可别喊着口号要打倒戏霸赵瑾初。”
她们文化人狠起来,还真是连自己都敢戏谑。
林知夏努努嘴。
不过终归是不放心,赵瑾初还是嘱咐了一句:“合同什么的你要是弄不灵清,我倒是有认识的律师?”
“不用,我委托给出版社了。”林知夏回答。
“孙主编倒是个细致的人,交给她也行。”赵瑾初略思索了片刻,再次开口:“先看看吧,如果是一团来排这个戏,我倒是可以帮你问问情况。”
“怎么,大教授在曲艺界也有人脉?”林知夏半开玩笑道。
“言怀卿你不是见过吗,她是一团的团长,我这有微信,你要不要先加个联系方式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赵瑾初说着就要找手机。
“不用了。”林知夏暂时还不想让言怀卿知道她是作者,连忙岔开话题:“排戏不是整个剧院一起吗?还分团啊。”
其实她更关心的是,这个戏能不能分到言怀卿她们团。
赵瑾初看她一眼,摇摇头:“你什么都不了解,就敢去合作?”
“我想着,戏曲改编总比影视化要少些幺蛾子吧,也不用我出面。”林知夏没心思吃饭了,又盛了半碗汤。
赵瑾初叹口气,细细说道:“戏曲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单纯,每个演员在踏上这条路的那一刻起,夺梅就成了执念,可每年的梅花奖只有排了新戏才有资格申请。”
“不光越剧,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剧院剧团,每年为了排戏夺梅,舞台上刀光剑影,舞台下明争暗斗,要实力有实力,要手段有手段,足够娱乐圈那些小演员学一辈子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比从事寻常职业的人更多了一份执念,自然也更渴望舞台,怎么可能会甘愿平庸,默默无闻?”
“那言怀卿呢?”她也要去争去抢吗?林知夏放开碗筷操心起来。
赵瑾初笑笑,感慨道:“她年少成名,风光无限,可背后吃过多少苦、顶着多大压力,外人自然不得而知。”
“那你知道吗,她吃过什么苦?”林知夏蹙眉问。
“吃饭。”一直默不作声的林主任见两人只顾说话,突然下命令道。
赵瑾初抿抿唇,将到嘴边的话收了回去,夹了菜到她碗里:“好好好,听你的,不说了,吃饭。“
林知夏突然觉得自己挺多余的,拱了下鼻子,问到:“愿望呢?每人一个,都还没说呢,过了这村没这店哈。”
林主任还惦记着她留学的事,听到说愿望,连忙抬头,还未开口,林知夏赶紧把话抢了去:“留学的事不算在愿望里,先不提啊。”
林主任收回眼神,极寻常的语气说道:“活着就好,别的也不奢求什么。”
这,文化人不好哄,何况还是看多生死的文化人。
林知夏眨着眼睛向赵瑾初求救。
赵瑾初又夹了青菜放在林主任碗里,拱火道:“看吧,还是我好,又贴心又听话,让做什么做什么。”
“你......”
吃狗粮就算了,还被背刺,林知夏咬牙切齿收回眼神。
一顿饭吃下来,说好了,给赵瑾初买一套文房四宝,而林主任呢,无欲无求的人最难办,林知夏还得自己想办法哄她。
饭后的时间,林知夏找了场越剧在客厅的电视机上播放,一家三口坐在上发上聊起天来。
聊天的内容大抵也逃不出言怀卿有多好看、扮相多惊艳、事业上多年轻有为......
一般来说,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夸别人家孩子,是一件很讨人嫌的行为,可林知夏却开心的不得了。
承认别人的优秀,并真诚地赞赏别人的优秀,是她从小到大就透露出的人性闪光点之一。
何况那人还是言怀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回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