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爷爷的退休生活:这炸裂的开局,爷爷表示都 >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行走的史料”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行走的史料”

《寻味之旅》第一期在蓉城的拍摄素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苏晏的生活暂时回归了校园节奏。然而,“沐爷食记”专栏因他在节目中的惊鸿一瞥,关注度再创新高,连带着他偶尔登录的直播账号,也总是蹲守着大量嗷嗷待哺的粉丝。

这日,他刚结束一节关于古代经济史的课程,教授在讲台上顺口提了一句,明天是本市新建的“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媒体开放日,涉及一些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数字化复原技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

大运河?苏晏检索了一下记忆库。贯通南北的经济命脉,承载了无数历史变迁与人文故事。其沿岸的饮食文化迁徙与融合,正是他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数字化复原技术,也是一种新的信息呈现方式,值得考察。

他随手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更新了一条动态:

【明日计划:参观大运河数字博物馆,评估其信息呈现效率与文化传播价值。】

配图是博物馆官方发布的宣传海报。

动态一发,粉丝瞬间沸腾。

【沐沐要去博物馆!是新的美食线索吗?】

【等等,大运河?这和我沐的美食画风是不是有点不符?】

《不管了,沐沐去我也去!求偶遇!》

【姐妹们,抄作业!明天博物馆见!】

苏晏并未在意引发的骚动,他如同准备一次田野调查,提前查阅了博物馆的公开资料、相关考古报告以及大运河饮食文化的学术论文。

第二天,当苏晏穿着简单的白色卫衣和牛仔裤,出现在博物馆门口时,被眼前的热闹景象微微怔住。媒体记者确实不少,但更多的是举着手机、眼冒绿光的年轻粉丝!

“沐沐!看这里!”

“沐沐今天好帅!”

“沐沐是来看美食展区吗?”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措手不及,他们预想了媒体热度,却没预见到这种追星现场。负责人眼见人群有拥堵趋势,急中生智,看到了苏晏那张过分淡定的脸,以及他身后闻讯赶来的、试图维持秩序的陆星辰(他今天刚好在附近有个活动),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

“苏先生!”负责人挤过来,语气急切地商量,“您看这情况……为了安全和控制人流,能不能……请您临时帮我们做个线上直播导览?我们官方直播间同步转播!这样可以分流现场压力,也能让更多无法到场的网友了解我们博物馆!”

苏晏看了看周围激动的人群,又看了看负责人焦急的脸,再评估了一下现场秩序对参观体验的影响系数。通过直播进行信息传递,效率更高,且能避免物理空间的拥挤。

“可以。”他点头同意,“但我需要完整的参观路线和重点展品的基础资料。”

负责人大喜过望,连忙让人去准备。

于是,一场临时起意的“大运河数字博物馆沉浸式直播导览”,在苏晏的个人直播间和博物馆官方平台同步开启。开播瞬间,流量涌入,直播间卡顿了三秒。

【来了来了!沐沐带我逛博物馆!】

【这联动我是没想到的!】

【沐沐今天是什么?知识区up主吗?】

直播开始。苏晏手持稳定器,画面稳定地掠过博物馆宏大的序厅。他的解说,一如既往的“苏氏风格”。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根据最新考古发现复原的宋代漕运码头场景。”他站在巨大的沙盘模型前,声音平稳,“注意看码头仓库的分布结构,这与当时漕粮转运、以及南北货物流通的效率直接相关。比如,靠近河道的位置存放易腐食材,利用了水运便捷和湿度较高的环境……”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建筑、布局与经济活动、生活细节紧密联系。

走到“运河上的饮食”展区时,他的语速明显快了一些。

“这个展柜展示的是运河沿岸出土的宋代酒具。不同材质的酒具,对应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场合。瓷质酒注子多为普通客商使用,而这套银质鎏金的执壶和温碗,则显示了当时漕运官员或富商的消费水平。”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运河沿岸的‘脚店’(小型饮食店)会提供‘旋切鱼脍’,这要求鱼获必须极度新鲜,侧面反映了当时漕运的时效性已相当高。”

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仿佛那些古籍文献就摊开在他脑子里。

直播弹幕:

《我好像在听一位特别年轻的资深研究员讲课……》

《他为什么连《东京梦华录》第几卷都记得?!》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直播!》

**部分,出现在参观一个利用全息投影和AR技术复原的“清代运河街市”时。技术团队正在调试,试图还原一个贩夫走卒吆喝、顾客熙攘的场景,但总觉得缺少点灵魂,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些僵硬。

技术总监正在焦头烂额地解释他们的算法和动作捕捉如何先进。

苏晏看了一会儿,忽然开口:“人物的行走速度和停顿频率不符合清代市井生活的节奏。根据清代风俗画和笔记小说记载,这种街市上行人的步频应该更缓,停留交谈的时间更长。另外,吆喝声的音频数据和内容需要调整,这个区域的叫卖声应该带有明显的山东口音,并且内容应以推销本地特产如阿胶、大枣为主,而不是笼统的‘来看一看’。”

他顿了顿,指向一个虚拟摊位:“这个售卖泥人的摊位,摊主手上的泥土残留量和捏制动作的熟练度不匹配。一个熟练的手艺人,手指的灵活度和力度分布是这样的……” 他随手拿起旁边展示台的一个备用黏土,手指翻飞,几秒钟就捏出了一个栩栩如生、衣袂飘飘的古代仕女小像,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古老手艺特有的韵律感。

全场寂静。

技术总监张大了嘴巴,看着苏晏手里那个小泥人,又看了看自己团队花了几个月建模渲染出来的、略显呆板的虚拟人物,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直播弹幕已经疯了:

《???他还会捏泥人?!》

《这手法!没十年功底我都不信!》

《技术总监:我是谁?我在哪?》

《沐沐:我只是来参观的,顺便帮你们debug一下。》

《哈哈哈哈降维打击无处不在!》

博物馆负责人激动得差点老泪纵横,这直播效果,这专业程度,比他们准备的任何宣传资料都硬核!

接下来的直播,几乎成了苏晏的个人秀。他能从一艘漕船的吃水线深度,推断出其载货量和可能的货物类型;能从出土的瓷器碎片纹饰,分析出当时南北审美的交融;甚至能根据一个残破的炊具,推测出当时船上可能烹饪的食物。

他就像一个“行走的史料库”,将冷冰冰的文物和历史数据,还原成了鲜活、生动、充满烟火气的古代生活图景。

直播结束时,在线观看人数打破了该平台知识类直播的历史记录。#苏沐直播考古#、#被网红耽误的考古学家#、#大运河博物馆遇上神仙导览# 等话题席卷热搜。

博物馆官方账号第一时间关注了苏晏,并转发了直播录屏精华版,配文:【感谢苏沐先生带来的史上最硬核、最生动的导览!期待下次合作!】后面跟着一排【膜拜大佬】的表情。

许多历史、考古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转发,表示惊叹和赞赏,甚至有人公开询问苏晏是否有意攻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回到学校,苏晏将今天的参观体验和数据记录整理归档。对于引起的轰动,他并无感觉,只是觉得这次博物馆之行,信息获取效率很高,尤其是通过直播互动,澄清了几个他之前关于运河饮食传播路径的疑问。

陆星辰跟在他身后,看着苏晏平静的侧脸,忍不住感叹:“小沐沐,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吗?”

苏晏闻言,停下脚步,认真思考了一下,回答:“目前数据库尚未收录的内容,都需要学习和体验。”

陆星辰:“……” 好吧,这很苏沐。

而苏晏的思绪,已经飘向了下一个目标——听说学校历史系资料室,有一批未公开的、关于古代香料贸易的民间手抄本,或许可以去申请查阅一下。

退休生活的知识探索,永无止境。

---

(第二十二章完)

---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