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丽人”选拔赛的余波渐渐平息,苏晏那份字斟句酌、数据详实的《关于优化校园形象大使选拔评估体系的建议报告》已被他提交至组委会邮箱,如同完成了一次日常的信息反馈。他的生活重心再次回归课堂、图书馆与美食探索,直到一封来自教务处、盖着鲜红公章的正式通知,打破了他规律的“退休”步调。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即将拉开帷幕。这本是理工科学霸们角逐的战场,但今年的赛题方向之一,意外地涉及了“城市物流配送路径的智能化优化”,这恰好与苏晏近期关注的“城市交通系统效率”课题有所重叠。更重要的是,学校为鼓励跨学科合作,破例允许经管学院的学生组队参加。
顾言作为计算机系的顶尖选手,早已被系内老师内定为种子队成员。他在收到组队通知的当晚,回到宿舍,目光几次掠过正对着一碗酒酿圆子进行风味层次分析的苏晏,欲言又止。
“有话要说?”苏晏放下勺子,敏锐地捕捉到了顾言异常的数据波动。
顾言推了推眼镜,清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数学建模竞赛,我们队还缺一个……擅长构建模型和撰写论文的队员。”他顿了顿,补充道,“赛题可能涉及运筹学和复杂系统优化,我认为你的思维方式……很适合。”
他没有说“请求”,而是陈述了一个基于逻辑判断的“适合”。
正在举铁的秦野动作停了下来,竖起了耳朵。躺在床上刷手机的陆星辰也一个翻身坐起,眼睛滴溜溜地转。
苏晏检索了一下“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信息: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高强度脑力活动、通常伴随睡眠剥夺和大量咖啡因摄入……听起来像是一次对意志力和协作能力的极限测试。
“可以体验。”苏晏点头,随即看向顾言,提出了核心问题,“团队资源配置如何?第三名队员是谁?我们的目标函数是竞赛名次,还是模型本身的最优性?”
顾言被这一连串问题问得怔了一下,才回答:“第三名队员是物理系的林薇,她负责算法实现和数值计算。目标……自然是争取最高名次,但模型的最优性与创新性是基础。”
“了解。”苏晏打开平板,开始建立新的项目文件夹,“我需要近五年赛题集、优秀论文库、以及林薇同学的过往项目经历和编码能力评估报告。”
顾言:“……我稍后发你。”
陆星辰凑过来,哀嚎:“小沐沐!你怎么又跟顾冰块组队了!这种比赛很伤头发的!要不你还是跟我去拍个综艺放松一下?”
秦野闷声道:“需要送饭,叫我。”
苏晏看了看陆星辰,又看了看秦野,分配任务:“陆星辰,竞赛期间,信息屏蔽和后勤噪音过滤由你负责。秦野,体能保障和物资输送交给你。”他理性地将两位“变量”也纳入了项目支持系统。
陆星辰/秦野:“……是!”(虽然任务有点奇怪,但被需要了!)
竞赛在周末举行,题目准时公布:“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城市‘最后三公里’生鲜配送策略研究”。要求综合考虑配送成本、时效性、客户满意度、以及交通拥堵和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提供解决方案。
拿到题目,顾言和林薇立刻进入状态,开始讨论可能的模型框架和算法选择。林薇是个扎着马尾、眼神锐利的女生,对顾言找来一个经管学院的“网红”队友,起初内心是存疑的。
然而,这种存疑在苏晏开口后五分钟内,烟消云散。
当顾言和林薇还在争论是采用传统的遗传算法还是粒子群优化时,苏晏已经用电子笔在数位板上快速勾勒出了一个复杂的多层网络结构图。
“传统单一算法难以处理如此高维、多约束且带有不确定性的问题。”苏晏语气平稳,笔尖划过屏幕,“建议采用混合架构。底层,结合图论与时空网络,构建动态配送路径基础模型;中层,引入带有时变参数的随机规划处理不确定性;顶层,使用改进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进行帕累托最优前沿搜索,同时考虑将客户满意度量化为一个与时间敏感度相关的函数……”
他语速不快,但每一个术语、每一个连接都精准无比,仿佛那个复杂的模型早已在他脑海中运行了无数遍。他不仅提出了框架,还随手写出了几个关键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其严谨与优美让顾言都暗自心惊。
林薇的眼睛越瞪越大,看向苏晏的眼神从怀疑变成了惊愕,再到彻底的折服。这思维深度和广度,简直不像个本科生!
“可是,这样计算量会非常大,我们只有七十二小时……”林薇提出现实困难。
“计算效率可以优化。”苏晏调出另一份文档,“我初步设计了模型并行计算方案,可以将核心迭代过程分解,利用林薇你熟悉的CUDA进行GPU加速。这是任务分解示意图和预计的时间节省比例。”
林薇看着那份逻辑清晰、考虑周全的示意图,彻底没了声音。这队友……是哪里来的神仙?!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宿舍楼这间临时征用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咖啡杯堆了满桌,外卖盒子来了又走。
苏晏是团队的绝对大脑。他负责模型的主体构建、理论推导和论文的核心论述部分。他的思维仿佛永不枯竭,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模型推导中的逻辑漏洞,或者提出更简洁优美的数学表达。当顾言和林薇因某个算法细节卡壳、情绪焦躁时,他平静的声音总能适时响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或一个被忽略的边界条件。
他甚至在大家精神疲惫时,用他那独特的、毫无波澜的语调,讲述了几个历史上因为微小计算误差导致重大工程失败的案例,听得顾言和林薇后背发凉,瞬间精神百倍,检查代码更加仔细。
陆星辰果然恪尽职守,挡住了所有试图探访或打扰的电话和访客,还时不时送来提神的特色饮品和搞笑段子(虽然苏晏通常只是客观评价一下饮品的成分)。秦野则默默承包了所有体力活,确保三人能专注于电脑屏幕。
最后一天,论文撰写进入白热化。苏晏负责结论和摘要部分。当他敲下最后一个字符,将整合好的论文最终版发给顾言时,距离截止时间仅剩十分钟。
顾言快速浏览了一遍,尤其是苏晏撰写的那部分。语言精炼,逻辑层层递进,将他们复杂模型的精髓和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直击要害。他抬起头,看着对面虽然连续奋战但眼神依旧清明的苏晏,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不是嫉妒,不是简单的佩服,而是一种……接近于“朝圣”般的震撼。这个人,仿佛天生就是为了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而存在的。
“辛苦了。”顾言声音有些沙哑。
苏晏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客观评价:“团队协作效率高于预期。林薇的代码实现能力,顾言你对整体架构的把握,都是重要贡献因子。”
林薇在一旁已经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举起手:“苏大神……以后有项目……还请带带我……”
成绩公布需要一段时间。竞赛结束后,生活回归日常。苏晏将这次竞赛的经历和数据记录归档,标记为“一次成功的跨学科团队协作实践”。
数周后,结果出炉。顾言、苏晏、林薇团队,荣获全国特等奖。
消息传来,全校轰动。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这含金量远超一般的文艺比赛!苏晏的履历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表彰大会上,指导老师让队长顾言发表感想。顾言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平静的苏晏,沉默了几秒,才开口:
“这次获奖,最重要的并非荣誉本身。”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而是让我认识到,当思维突破学科的壁垒,当逻辑与创造力在追求‘最优解’的道路上相遇,其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最终,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
“……浪漫。”
台下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很多人都听懂了,这位冰山学霸口中的“浪漫”,指向的是谁。
苏晏在台下,微微偏头,有些不解。浪漫?那七十二小时,明明是一次对认知能力和团队协作效率的极限压力测试。与“浪漫”这种描述情感体验的词汇,关联性似乎不高。
不过,看到顾言和其他队友脸上洋溢的成就感和喜悦,他判断这次“体验”的整体评价,应该是“非常成功”。
颁奖结束,他婉拒了团队的庆功宴邀请。
此刻,他更想去学校新开的那家云南过桥米线店,测评一下其汤底醇厚度与配料丰富性,是否符合官方宣传的数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