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州是周朝肇基之地,文王、武王、周公的老家。这三位可是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偶像,就连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也是他们——主要是周公——的粉丝,这要是搁在一千年后,当地应该以此为号召大力发展旅游业了。
歧州治所雍县,相当于后世的县级市,城市规模比起长安自然大大不如,李贤一行到了衙署,门外已经有当地官员在等候迎接上官了。李贤虽然在长安是政治上失势的一方,但只要皇帝的宠爱还在,他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放到歧州这地方足可以碾压众人的。
站在迎接人员最前面的是刚刚调任,还没来得及离开的前任刺史,见车马停下,便上前一步施礼道:“益州刺史王科恭迎沛王。”
两人都是刺史,官阶平级,他年纪比李贤大出许多,在尊老意识强烈的社会环境里,按理说没必要非得到门口来迎接,但李贤身上亲王的爵位还在,这是他不得不低头的,所以特地强调了一下我迎得是沛王。
李贤心里明白,客气地回礼,“有劳了。”
略微寒暄,一行人便在王科的指引下进入官舍大堂。王科先为他介绍一干佐官,除了薛顗这个司马,整个刺史班子还有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事一人、录事二人,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一人,这些人的品级自从五品到从七品不等。李贤与众人一一见过,又说了几句应酬的场面话。
王科出身太原王氏,朝廷里的亲友不少,消息灵通,知道李贤出京的原因,心里很有点看不起他。觉得你要么自己扯大旗干一票大的,要么老老实实呆着,为别人出头把自己搭进去算怎么回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朝廷里皇帝、皇后、太子之间矛盾重重,武皇后不希望太子的势力增强,于是给他找了没什么本事的岳父。皇帝对此至少是默许的态度,太子就算不满意父母选的太子妃,那也是东宫的事,你跟旁边蹦跶什么呀。
想到这儿,王科更急着去益州赴任,生怕跟这个拎不清的倒霉孩子有什么瓜葛,恨不得马上交割完毕立刻上马去那繁华富饶的锦官城,很不愿跟这位失势王爷磨牙费事,因此待众人坐定后介绍了僚属之后,就试探着问道:“大王远道而来,理应休息一番再署理政务,只是本官的任命也已下达数日……”
这话说得就有点太心急了,你总得等人喘口气喝杯茶吃顿接风酒席,再谈交接公务的事吧。
因此没等李贤说话,薛顗先冷笑道:“所以王刺史就急着把歧州这一摊子丢给沛王,你好去那软红十丈之处了?”话说的很不好听。
毕竟也是做了一方大员的人,一听这话,王科的脸立刻就黑了,但当着李贤,又不好翻脸——打狗还要看主人,气的暗暗咬了一下后槽牙。
李贤见状警告性地看了薛顗一眼,方道:“薛司马,王刺史身负皇命,理应及时赶往益州赴任,为了等我们已是耽搁了时日了。”
原来此人是城阳长公主之子,王科心道怪不得如此嚣张。又听李贤道:“不如这样,今日咱们就着手交割,先把正事办了,如何?”
王科自然是求之不得。
官员交接首先是交割印信,这个没没什么说,走个形式。关键是交割土地、钱粮、人口账册,这里面弯弯绕绕可就多了。即使上辈子李贤数学学得不怎么样,放在这个时代可以秒杀所有人。有他这个老师在,薛顗的算学也是比下颇有余的,两个人一下午什么都没干,捡着历年赋税账册翻了一遍。
王科连带一干僚佐没想到一个亲王,居然耐得下心来,大半天坐那儿一动不动的看账册。李贤不动,他们也只好陪着,一个个面面相觑,杯子里的茶续了三次水,汗从额头上一滴一滴的渗了出来。
就在王科越来越心虚,忍不住想要出声打断的时候,李贤忽然把账册一卷,说话了。“王刺史的政绩,这些年我也有所耳闻,账册嘛,大差不差的这就这样了,不过,你看,”随手指出两个小错处,“哈哈,王刺史日后跟人交接,这细节上还是要再推敲推敲啊。”
想不到这小子居然如此精明。王科心里冷笑,不过是小聪明罢了。面上做出惊讶的样子,干巴巴道:“哦?还真是,是我疏忽了。多谢沛王指正。”回头问司户参军,“怎么回事?”
司户参军姓路,一听这姓就知道是个没背景的,路司户头一次见亲王级别的人,心里的紧张激动还没褪去,就猛地被点名,打了个哆嗦,期期艾艾道:“属下一时疏忽,一时疏忽。”
李贤淡淡一笑,道:“鲁鱼亥豕,手误本来难免,不过跟着我做事却是出不得差错的。”说罢起身,“时候不早了,大家辛苦,厨下已备好饭菜,还请诸位移步花厅,也是为王刺史饯行了。”这话说的,好像是赶王科走似得。
刚才是王科急着走,现在李贤摆出态度——你赶紧滚吧。
神仙打架,僚属们低下头相互之间偷偷使着眼色,原以为这位沛王年纪小,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是个好糊弄的,看来如意算盘打错了。
众人站起身恭请沛王先行,不想李贤却顿住脚步,对薛顗道:“薛别驾,劳你拿上账册带着人去兵器库点点,看看兵器甲具数量对不对得上,质量如何,有多少锈蚀**糟朽不堪的。”
久闻沛府饭菜独步天下,本来听见李贤说留饭,众人一个个偷偷咽口水,未尝没有开开眼的想法——咱也是吃过沛府酒宴的人啊——日后可做吹牛炫耀的资本,谁知道这小王爷办的竟是鸿门宴,把他们扣在花厅,实则是要寻出差错,把把柄捏在手上。
继司户参军之后,司兵参军也有打哆嗦的迹象了,不过这是个聪明人,对此倒有所准备,上前一步道:“好叫使君知晓,如今府衙兵器库中所存兵器,尚有永徽年间打造的,于今十余年,有些坏锈淘汰的尚未补齐,卑职已拟好文书,还请使君过目。”说着,自袖中取出一道文书递与李贤。
李贤却不接过来,而是打量着他,意味深长道:“永徽年间的兵器是今天突然坏了?还是早已经坏了,就等着我今天来换新的?”别以为我不知道,只要我一接手,之前亏空就算到我头上了。
司兵参军的嘴唇肉眼可见地抖了起来。
王科也站不住了,心想皇宫里怎么养出这么个混小子,官场上弯弯绕绕全不管,直接就往七寸上打的。
“我知道这里面的亏空保不定也有历年积下来的,只是你接手的时候就该上报朝廷嘛。这样,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给你们两天的时间,”李贤瞟了眼已经被王辉半请半扶到外面的王科,伸出右手食指摇了摇,压低声音道:“一成,不超过这个数,既往不咎,若是过了,说不得只好照章办事了。”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又有千里做官只为财,李贤明白。
他和薛顗不过两个人,偌大的州郡历年账册摞起来比他俩加一块还高,岂是说查完就能查完的,大面上没什么看不过去的毛病,但是账面上的数字和实际是否一致,这就不是他扫一眼能看出来的了。
之所以来这么一招,不过是学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办法,先烧三把火把人镇住了,省得以后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李贤给了缓冲时间,紧张的气氛也就暂时缓和了下来,哪怕亏空太多一时半会儿补不上,也可以在这两天的时间里私下找这位年轻的亲王求求情,讨讨饶,既然还有回转的余地,众人也都有了吃喝的心情。
初来乍到,也亏了沛府庖厨训练有素,刷锅洗碗,打扫厨房之余居然还还能把菜肴流水般地送上花厅。沛府饮食标准之高,足以让人暂时忘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顿饭算是吃的宾主尽欢了。
吃饱喝足众人告退,李贤、薛顗才有工夫来到后院。薛顗一看便皱起了眉头,“如此简陋逼仄,六郎如何住得?”
一个州府的衙署要是能跟京城的王府一样富丽堂皇,这地方长官得昏聩糊涂成什么样啊。李贤四下看了看未来工作生活的地方,比起一百来平米的三室两厅已经很宽敞了。房子再大不过夜眠七尺,够住就行了,但是干净整洁是必要的。房舍显然刚刚打扫过的,倒也窗明几净,便道:“如何住不得?把咱们带来的东西归置归置,赶明儿弄点白灰把墙刷一下就好。”
王辉应声“是”,又道,“大王一路舟车劳顿,刚才又应酬了半天,属下早让人烧了好了梳洗、沏茶的水,您看您是?”
“这一头的土,我是忍不下去了,先沐浴更衣吧。阿顗,你也去洗洗吧。”
李贤常穿常用的衣裳、家什本来就放在随手能拿到的箱箧里,一声令下,众人都行动起来。
薛顗却没动,目光闪了闪道:“刚才见人把安成的东西搬到西厢了,这是……”什么意思?
“你还记得韦参军的建议吗?我现在虽然还挂这个亲王的名头,却比不得当初在京城的时候,里里外外几层护卫围着。有安成在身边,万一什么事才能有个照应。”李贤道。
薛顗眉头微不可见的松开了,笑道:“这倒也是,只不过院子这么小,住三个人太挤了吧。”
“行,”李贤回头吩咐王辉,“再给阿顗收拾一个院子。”
“别别别,怎么把我赶出去了?”薛顗哭笑不得,一肘子拐到李贤的脖子上。
正说着,安成也进来了,行过礼,李贤道:“你屋子都归置好了吧,看有什么要添置的,正好眼看天气转凉,我和阿顗也要添东西,到时候一便了。”
安成忙道:“草民行李带的齐全,暂时没有要添的东西。”
李贤笑笑,“我梳洗一下,然后咱们出去转转,看看歧州城是个什么样子的。”
李贤记得有一段时间,网上特别流行穿越,好像随便一个人,就因为多了几百/几千年不等的历史经验,穿越回去就能降龙伏虎,成就皇图霸业似得。
作为一个有着深刻经验的穿越者,李贤负责任地说,一千年前的顶级贵族,也比不上一千年后普普通通平头百姓的生活,就不说手机电脑这样有科技含量的,电灯电话一天都离不了的,就连洗澡这种最平常不过的事,搁在一千年前都不容易。首先这年头连水龙头都没有,更别说一拧开就有热水流出来的了,他们说话的这一会儿工夫,烧好的洗澡水倒有点凉了,王辉要让人重新加热的来,李贤解着衣带道:“算了吧,懒得等了。好在天气不到冷的时候,水也没太凉。”
王辉识趣儿地没再说话,走出去还带上了门。心想这位小王爷怪癖还真多,自打他到王府也有好几年了,这些身边琐碎贴身的是,从来不用人服侍,寻常除了洒扫的小宦官,也就是自己还有自小服侍他内侍阿冯偶然能进寝殿。整个王府上下,除了阿何,没有哪个女子能到他跟前说两句话的,以前小也就罢了,要不是因为太子妃闹了个天翻地覆,算年纪也到了该寻摸王妃的时候了,还这么不开窍,以后可怎么好。
要是薛顗是个懂事的,也行,表兄弟亲密无间,他年纪稍大一点,点拨点拨表弟倒正合适,偏偏这人和沛王一样,也是个不着调。
摇摇头,王辉心里笑了,觉得自己真实咸吃萝卜淡操心,沛王的事哪里轮得到他一个家令操心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