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问生附身的那位帝王,是今日国朝的第三代帝王。
此人为贵妃所出,上有一中宫嫡出的皇兄,帝后恩爱、早早立了长子为太子,按说皇位是轮不到他的。
可是后来皇后病逝,已退位的太上皇由于年轻时吃过亏、对外戚专权可谓严防死守,是以皇后母家刚动了再送一个女儿进宫的念头,太子就出了事。
那时还是二皇子的皇帝染了一场病,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风寒,太医来把脉却把出了中毒。
二皇子本病得恹恹欲睡,闻言猛一垂头清醒了回来,抬眼震惊地看着老医官,正要大骂“庸医”,他皇爷爷就怒而拍案、说要将此事查个清楚。
后面查来查去,查到了太子的头上。
太上皇发了好大一通火,指着太子的鼻子大骂一顿,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削了逝后母家的权,将府上所有人全部流放。
事后二皇子端起了那日太上皇送的茶,从中闻出了一丝残留的毒。
他沉默着放下手、又佯装不慎摔碎了茶杯,命宫人处理了碎片,然后转头,接下了册封太子的圣旨。
新太子或许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皇帝。爱民如子、宽和勤政,大梁的所有子民,都能得到他的爱。
——除了,一人。
那就是他的妻子,后来的中宫皇后。
太子之位到底不算正途得来,贵妃母家又只是一群上缴了兵权的武将,他急需借助一股势力来稳固地位,于是认了宰相以文学享誉上京的幼弟为师。
宰相与幼弟情同手足,有了这样一层关系,朝中大半官员都偏向了太子党。
只是宰相幼弟也满腹算计,借着宰相的势赶鸭子上架地将太子推上皇位之后,立刻以强硬的手段逼着他娶了自己的女儿。
先太上皇这时已经病故,先帝也被宰相逼死。
看着枕边人,新帝满心只有恨和茫然。
当年他尚是二皇子时,外界谣传帝后恩爱、琴瑟和鸣,全是假的。他们那时甚至连相敬如宾都做不到。
先太上皇的的担忧是对的。他年轻时,先太后母家在朝堂上有一半官员的盟友、另一半官员的把柄,家中出了一个大女儿做皇后,又有一个儿子战功赫赫,自然不甘心只为人臣。
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先太上皇又地位不稳,从初登基时就开始筹谋如何抵挡外戚专权,一头扎入这苦海一般的权力斗争中,再抬头时,已垂垂老矣。
他孤身一人与外戚斗了二十年,直到皇后被贬、兵权收回才得以松懈,却已经到了该退位的年纪。
于是在为先帝指婚时,特意削了先后母家的权。
先后虽为女子之身、却是个野心勃勃的女子,曾提着长枪上过战场,立下过汗马功劳,最后这一切却毁于一个皇后之位。
是以她对先帝的恨,从要做他的皇后时就有了眉目。
皇帝乃国君、皇后乃国母,帝后和谐是必不可缺的,所以这个皇后的人选也不是乱来的。
先帝与先后算青梅竹马的情谊,曾一同踏雪寻梅、也曾一同识文断字。
少年太轻狂,对着月老起誓,说着一生一世。
后来先帝怎么都捂不热先后已冷过的心,爱而不可、求而不得,心里也生了恨。
帝后不睦,为的是少时情分,皇帝与宫中其她嫔妃感情自然就更淡了。
到此,新帝从两代长辈那里看到的夫妻关系,都是带着恨的。加上他的登基是外戚所迫,原本那点隐隐约约的恨意便于先帝的死中结出了一点实质。
他为君,能夸的是一句仁厚,该骂的是一句迟钝。
虽然两代外戚专权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也都是由于意外。而世人总觉得自己命不同凡,可以避开一切意外。
这一代皇后母家本就在朝中树大招风,又有了两次前车之鉴,榄权贪墨都做得隐蔽,是以皇帝反应过来时,身边的亲信已只剩寥寥数人。
宰相在朝堂一家独大,皇帝努力了七年,用同归于尽的代价和帝师、皇后一同掉了下去,被傀儡新帝流放。
不过幸运的是,他在那个位置上坐了多久,民间就减免了多久苛捐杂税,百姓爱他,这是他重新登上皇位的最大的底气。
而流放路上他强行糟蹋的那个姑娘也不是别人,正是一同被流放的前皇后。
可是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夫妻关系,对妻子爱恨交织又喜厌不明,把在这过程中挣扎而产生的那些痛都当成了恨,对妻儿都是非打即骂,却不想塑造了幺子那么强的怨恨,竟偷学神界禁术,画地为牢、成了一个幻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