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夜晚总是来的很快。
五点十分,何影安出门时天已经黑了。
街道两边的路灯一盏一盏亮起,在冷风里拉出长长的光影,他穿着厚外套,顺着人行道走去。
空气中传来鞭炮放完的硝烟味,混杂着烧烤摊的炭香味,人们忙碌地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往出赶,还没到除夕,年尾已从街头巷尾悄悄弥漫开来。
他走进那家常吃的小饭馆时,老板娘正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炒面出来。看见他,眼睛一亮,笑着打招呼:“小弟今天这么早来啊,放假啦?”
“是啊,今天刚放。”
他回应着老板,语气温和,却带着点风吹后的鼻音。
“好嘞,今天人少,你随便找个地方坐着!”老板娘把盘子放下,顺手拿抹布擦了擦桌面,“对了小弟,你平常爱吃的糖醋排骨今天刚好卖完。”
“这不马上过年了,我们菜也不敢多备,你看看要不要换别的?”
“行我先看看。”
何影安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顺手拿出菜单翻看。
餐馆不大,暖气开的很足,墙上贴着一排菜单,空气里弥漫着炒菜的香气。
老板娘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念叨:“马上就要除夕了,你家怎么安排?回老家还是这边过年?”
“我爸今年不回来,就我一个人。”他低声说,不带情绪。
老板娘“哎哟”一声,语气里带着一点意外,但也没多问,只是笑着说:“这年头工作再忙,年也不能不回啊。”
“那你今天可得好好吃点,别总凑合。等会我送你一盘菜,你这年纪,正长个儿呢。”
“嗯,谢谢老板。”他说,眼神落在门外的灯笼上,没再接话。
-----------------
走出饭馆,夜色比来时更深了些,风带着干冷的味道从路口吹来,钻进脖子里,让人下意识缩起肩。
将近过年,街道上行人稀疏,几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从马路上穿行而过,其中一个边拐弯边大声嚷嚷着:“今年不回去了!三十晚上我给自己买个烧鸡吃!”
另一个笑骂:“老婆孩子不要了是吧?你不回去你妈不打死你?”
说话声远远飘散在街头,又被风一吹,全散了。
何影安顺路走到附近的超市,停在门口的台阶边。他看了看货架上排满的年货礼包,手指落在门把上,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回到公寓,楼道里的感应灯接连亮起,一户户门前已经贴好了春联,字迹金光闪闪。路过其中一户时,从里面传来孩子追着大人跑的笑声。
他装作没听见,径直回到了家中。
屋里和出来时一样安静、整洁,他脱下外套,顺手把钥匙放在玄关。
手机亮了一下,是父亲发来的消息,语气一如既往地简短:
“放假期间好好照顾自己,年后我会回来看你。”
“给你发个红包,自己买点喜欢的。”
他点开红包,那是一笔不算小的金额,备注是“新年快乐”。
他没回消息,只是把手机关闭,屏幕朝下搁在桌角,像遮住了一块与自己无关的光源。
客厅一角还放着父亲上次来时带来的礼物,纸袋静静立着,袋口折起了一道平整的折痕,像是很久没人动过。桌上摆着他最近寄来的快递,盒子封条完好,连边角都没拆开。
他没急着动,只是走过去,把窗帘拉开了些,看了眼外面高楼的剪影。
回头,他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把音量调到几乎听不见的档位,然后坐在沙发上盯着屏幕发了会呆。
电视里正播着“节前返乡高峰”的片段,镜头扫过密密麻麻的车流和人头。他靠在沙发背上,缓缓合了下眼,又慢慢睁开。
这一晚就这么过去了,没有特别的事,也没有特别的人。
不过是寒假的第一天。
-----------------
接下来的日子,都过得出奇地安静。
每天早上,他都是自然醒。起得早了就下楼买点早餐;起得晚了,便干脆直接点外卖,坐在沙发上边吃边翻手机。
阳光透过窗帘缝照进来,暖得像是被水洗过的光,但屋子里始终没有什么声音。
下午的时候,他会坐在书桌前做寒假作业,大概写的累了,就躺到床上刷视频、看番剧,或者打开电脑玩游戏。
他玩的不多,全是一些不需要社交的单机游戏,因为没人催、也没人等。他常常玩到一半暂停,切出去看点别的,又切回来继续游戏。
手机偶尔会震动一下,但更多时候是系统通知和软件推送。
他点开聊天软件,信息栏里除了父亲外,就只剩下几个群聊了。
大多数时候,那些群都安静得像废墟,有时候隔几天才蹦出一条“有人发了红包”的系统提示,再点进去也早就过期。
他本就没加多少好友,聊天框里的排列几乎从不变动。唯一的新头像,是几周前姜子坤为了加他v,死缠烂打半天才终于成功加入的。
也正因如此,他能在这段假期里偶尔刷到几条对方发的朋友圈。
刚点开朋友圈,姜子坤又发了一条新的动态,配图是一杯咖啡和一盘甜点,摆在城市商场露天座位的一角,背景是模糊的高楼。
文字只写了两个字:“好吃。”
他盯着那张图看了几秒,随即继续往下滑。
下面那一条是昨天发的,是在路边摊吃烧烤的配图。再往下,是深夜便利店橱窗的灯光,以及某次城市穿行时车窗拍下的街道。
每一条都不算特别,却有一种奇怪的“存在感”。像是这个人离他很远,又确实正在某个地方活着,走路、吃饭、拍照、发朋友圈——不像其他人那样彻底从他视线里消失。
他滑到最底,没有更新,像是例行检查一样确认完,又把手机扣在桌上。
他有时也会出门,走去附近的便利店买一点生活用品。老板问他:“一个人过年啊?”
他点点头,也不多说什么。
夜晚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等他关掉电脑、洗漱完再看时间,常常已经接近零点。
然后关灯,入睡,醒来,再循环一遍。
每一天的日子像是复制黏贴过来的模板,每一块都干净整齐,不出错,也没起伏。
-----------------
很快,除夕到来,烟花声从早上就开始此起彼伏,断断续续地响了一整天。
傍晚时分,楼道里陆续飘出饭菜的香味,混着楼梯间的热气和人声,飘散得温吞又浓郁。
何影安站在阳台上待了一会儿,街边的树干缠满了红灯,远远看去,一盏连着一盏,夜里亮起来时,整条街像挂着一串不熄的火。
风有些大,卷着潮气扑过来,吹得窗帘微微鼓起。他皱了皱眉,把窗拉紧,关好锁,然后转身回到屋里。
厨房里剩下的食材不多,他从冰箱里拿出一包速冻水饺,并给自己煎了一个蛋,当做是今晚的“年夜饭”。
电视里开始播放春晚预热,主持人满脸笑意,字幕滚动着“盛世祥和欢喜迎春”的口号,他把音量调低,坐在沙发上吃着。
手机屏幕亮了两次,一条是外卖软件发来的“春节大促”,一条是消息提醒——是父亲的语音消息。
他点开,父亲的声音在手机那头听起来带着疲倦,像是在一个很吵的办公室里边讲边走。
“刚忙完,才想起来今天是除夕。生日那天我赶不回来,先提前跟你说一声……生日快乐。”
他停顿了两秒,回了一句:
“好。”
电视正好切入春晚开场的倒计时,背景乐骤然高昂,主持人的声音一字一句地铺开:“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新年好!”
掌声像海浪一样涌出屏幕,光影跳跃间,镜头扫过观众席上一张张笑脸。
窗外也响起整点的烟花,一簇接着一簇,在夜空里炸出光团,映得玻璃都在轻轻颤。
他没有转头,只是看着电视画面,眼神平静。
灯是开的,电视也响着,鞭炮在窗外一轮接一轮。
可这屋子里,还是安静得像与节日无关。
-----------------
二月三日,是他的生日。
何影安醒得不算早,迷迷糊糊地坐起来。拉开窗帘时,外面正下着细碎的雨,像雾一样落在玻璃上,模糊了整条街的轮廓。
手机屏幕亮起,是系统推送的一条提示:
“今天是你的生日,快来查看你的专属祝福吧!”
他看了一眼,直接划掉了通知。
洗漱完后,他随便煮了点东西吃——一包前几天买的汤圆,煮完后甜得发腻,他只吃了一半就倒了。
这一整天,几乎没有人联系他。
他坐在书桌前写起寒假作业,可没多久又没心思继续,便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
但没玩一会儿,他还是觉得无聊,索性直接躺到床上刷起视频。
他刷了很久,从无厘头的挑战看到情感博主分析“成年人的孤独”,再跳转到春晚的片段。他没快进,也没转发,只是让视频播着,一边咬着吸管喝饮料,一边发呆。
直到天色暗下来,他实在饿得有点难受时,去客厅随手拆了个面包配着水喝,把自己草草应付过去。
他没忘今天是自己生日,只是觉得,记得也没什么意义。
连“要不要发条朋友圈”这种想法都没出现过。
他整个人像在一条很安静的河里漂着,轻飘飘地随着时间往前走,不往上、不往下,也没有什么东西会突然打破这股流动。
直到夜晚九点,门铃响了。
何影安一开始没动,以为是快递按错门。
但随着铃声渐起,他犹豫了一会,才起身去开门。
门打开的那一刻,冷风一下灌了进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碜。
门外站着姜子坤,穿着黑色外套,耳尖冻得有点红,呼出的热气在灯光下泛着雾。
他拎着一个蛋糕盒子,纸袋边角被风吹得微微翘起。
“生日快乐。”他开口,声音不大,却很清楚。
何影安怔了一下,没有立刻说话。
他们对视了几秒。外头鞭炮声零零散散,楼道灯在姜子坤身后投出一道淡影,他站得不动,却像早就在那儿等了很久。
“你怎么……”他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你怎么来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
不是惊讶于对方记得他的生日,而是在这样一个节日的深夜、在没有人通知、没有人预告的前提下,姜子坤就站在了他的门口。
好像专程穿过了一整座城市,只为这一刻。
姜子坤笑了笑,眼神里藏着点风尘仆仆的得意:“我不能来啊?”
没等何影安回答,他又抬了抬手里的蛋糕盒子:“你过生日,我来送个晚饭,顺便赔个笑脸。”
“你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生日?”
姜子坤笑了笑,带着点理直气壮的得意,又有一点小心翼翼的轻快说道。
“秘密。”
他说得很轻,但语气坚定,像是专程为了对他说这句话。
何影安低下头,目光落在那个蛋糕盒上。
是那种看得出价格不便宜的包装——磨砂质地的礼盒,浅灰色底,绸带系得工整,边角没有一点褶皱。侧面贴着烫金字样的品牌标,小巧安静,不张扬,却足够醒目。
“进来吧。”他轻轻侧了下身,给姜子坤让出进门的空隙。
姜子坤点点头,走进屋里,把门带上。
门关上的那一刻,外面的烟花声被隔开,屋里重新安静下来。
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还有那个被随风带进来的蛋糕香气,淡淡的,落在桌上,落在这一整天无人记得的生日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