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永固之春 > 第36章 第36章 试金

第36章 第36章 试金

第三十六章试金

省农机公司的考察组在一个天光清亮的早晨抵达了永固厂。这次的阵容与上次事故验收时截然不同,没有剑拔弩张的技术专家,带队的是分管生产的副总工程师韩斌,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敦和的老工程师,随行的只有一名记录员。气氛少了些审判的意味,多了几分调研的平和。

考察的核心明确而务实:第一,确认上次导致动平衡危机的坯料问题是否已彻底解决,生产流程是否建立了有效防火墙;第二,现场核查第一批五十件播种机核心部件的成品质量与生产稳定性。

整个上午,生产线开足马力,流畅运转。经过林凡和史今反复优化校准的工序,像上了润滑油的精密齿轮,啮合紧密。加工出的部件,经过现场抽样检测,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尤其是最关键的动平衡数据,全部稳定地落在图纸要求的优良区间内。

当最后一件被测部件的数据在显示屏上跳出绿色的“合格”字样时,车间里紧绷的空气仿佛瞬间融化。王大海长长舒了一口气,用力抹了把脸,看向史今和林凡的眼神里充满了如释重负的感激。连一向严肃的林凡,嘴角也难得地牵起了一丝轻松的笑意。工人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带着点自豪的笑容。这小小的、阶段性的胜利,像一束阳光,穿透了长期笼罩在厂区上空的阴霾。

赵东升陪同韩总工走在生产线上,看着井然有序的现场和合格的产品,一向冷峻的脸上也缓和了许多。

“老赵,看来你们是下了真功夫。”韩总工拿起一个光洁的播种盘部件,用手指感受着那平滑的曲面,语气中带着赞许,“问题抓得准,解决得也彻底。这批活儿,干得漂亮。”

中午在食堂简单用餐后,考察进入了更具前瞻性的环节。在厂会议室,林凡代表技术团队,详细汇报了针对此次质量攻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建立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后续质量控制的保障方案。他的汇报数据翔实,逻辑清晰,充分展示了技术层面革新的成效。

汇报结束后,韩总工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更宏大的议题,语气却依旧温和:

“看到你们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且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机制,我很欣慰。这说明永固厂是有战斗力的。那么,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如果,省公司考虑将‘新一代播种机’的全部核心部件生产任务放在永固厂,你们评估一下,自身有多大的把握和承接能力?”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刚刚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它意味着不再是几十、几百件的试制,而是规模化、常态化的生产,需要的是整个生产体系、技术储备和管理能力的全面升级。

林凡眼中瞬间迸发出炽热的光芒,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舞台。他立刻接过话头,开始勾勒蓝图:“韩总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规划引进一条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配套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专项攻关……”他的话语充满了对技术前沿的向往和自信。

赵东升认真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他看到了机遇背后巨大的挑战:全新的生产线意味着天量的资金投入,现有的工人能否快速适应?庞大的产能如何消化?这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韩总工给我们画了一张诱人的大饼啊。”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是徐副厂长。他不知何时安静地坐在了会议室后排,此刻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浮肿的笑容,语气却显得语重心长:“不过,咱们也得摸摸自己的家底。厂里这些老设备,就像上了年纪的老伙计,修修补补还能顶一阵,真要跑马拉松,怕是力不从心。而且,这么重大的任务,关系到厂子的身家性命,一旦有个闪失……我听说,市机械三厂那边,可是一直对这类高精尖项目虎视眈眈,他们的设备、人才,可比我们优势明显得多啊。”

他这番话,看似站在工厂立场考虑风险,实则句句都在强调困难,描绘失败图景,更抬出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无形中给林凡描绘的蓝图泼了一盆冷水,也动摇了考察组对永固厂能力的信心。

林凡的脸色沉了下来,想要反驳,赵东升用一个眼神制止了他。

韩总工依旧不置可否,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了史今身上:“史今同志,你现在负责生产调度,连接着技术和车间。对于这个问题,从你实际工作的角度,怎么看?”

压力再次传导到史今这里。他必须在一个更宏大的命题下,找到那个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支点。

史今沉默了几秒,像是在掂量每一个字的份量,然后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韩总工:

“韩总工,我没管过全厂的大规划。我就知道,带兵打仗,不能光看武器好不好,还得看手里的兵会不会用,用不用得顺手。林工的新技术、新标准,就像给咱们换上了更准的瞄准镜,让我们打得准。可真正扣扳机、冲锋陷阵的,还是车间里这些老师傅,他们摸了几十年机器,设备有点小毛病,听听声音就知道大概。”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而清晰:“全新的生产线,就像全部换成自动火器,威力大,但咱们这些摸惯了老枪的兵,一下子可能玩不转。我的想法是,能不能……像部队里装备更新换代一样,分几步走?先不急着把老家底全扔了,而是用林工的法子,给咱们现有的关键设备‘动手术’,升级最要紧的地方。同时,把周师傅他们这些老伙计脑子里、手上的‘经验’,变成能让年轻人学得会的规矩和标准。这样,咱们既保住了眼下能打仗的力气,又能一步步朝着新样子蜕变。要是图快,一下子把老的都撇开,”他的语气加重了些,“那这些跟厂子共了一辈子命运的师傅们,他们的心气儿和本事,不就白白浪费了?”

他没有直接回答“能不能”,而是提出了一个“如何能”的路径。这番基于实际、充满人情味的思考,既肯定了技术革新的必要性,也捍卫了老工人的价值和尊严,试图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融合之道。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几位被邀请列席的老师傅,包括周师傅,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林凡也陷入了沉思,史今的“渐进式”方案,虽然不够激进,却似乎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

徐副厂长干笑两声,还想说什么:“史今同志的想法是稳妥,就是怕市场不等人啊……”

韩总工却抬手轻轻打断了他,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对史今点了点头:“立足现实,逐步升级,发挥人的能动性……这个思路,很有价值。”

考察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接近尾声。然而,就在韩总工准备起身离开会议室,进行最后环节的厂区巡视时,他的助手匆匆走来,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并将一份薄薄的文件递给了他。

韩总工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几眼,眉头微微蹙起,随即又很快舒展开,但目光却再次扫过史今和林凡,那眼神里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审视。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文件轻轻合上,放在了手边。

那份文件的标题,隐约可见是《关于永固厂技术改革与人员管理的一些反映》……

史今的心猛地一紧。他清楚地看到,在韩总工合上文件的瞬间,徐副厂长的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冰冷的笑意。

真正的风浪,从未远离,并且以更隐蔽、更致命的方式,汹涌而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咸鱼暗卫打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