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雍王女改写清史录 > 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 山河承平 家国绵长

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 山河承平 家国绵长

三日后,洛博会于灵前登基,宣布改元承平。当他走向龙椅时,殿外突然传来清越的钟声。

礼部尚书惊诧抬头——这并非仪程所列。

年轻的帝王望向殿外昭陵方向,轻声道:"母后说过,新朝当有新声。"

登基大典后,新帝于乾清宫西暖阁召见内阁及礼部重臣。暖阁内烛火通明,济尔哈朗、岳托、范文程等重臣肃立两侧。济尔哈朗望着御座上年轻却沉稳的新帝,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初登汗位的皇太极,不由深吸一口气,将腰板挺得更直。

经过再三斟酌,最终定庙号为太宗,谥号应天弘文皇帝。

“大行皇后谥号,”洛博会声音低沉,“父皇在世时已钦定‘昭成’二字。”他望向窗外昭陵方向,“然朕思及母后辅佐父皇平定天下的文德,宜再加‘文靖’二字。”

侍立在侧的图尔格闻言,眼眶瞬间通红。他死死攥紧袖中的拳头,才勉强维持住臣子的仪态。洛博会将他的悲痛看在眼里,温声道:“舅舅,母后在天之灵,必不愿见我们过于悲伤。” 这一声“舅舅”,让图尔格浑身一震,泪水终于无声滑落。

随着大行皇帝谥号的确定,新帝又颁下旨意:

"太子妃佟佳氏,册立为皇后,统摄六宫。"

"皇妹瑚图礼,晋封长公主,享双俸。"

"皇弟福临,晋封和硕荣亲王,待年满十六再行开府。"

诏书颁下时,舒华正领着瑚图礼与福临站在坤宁宫廊下。十五岁的瑚图礼接过圣旨,指尖微微发颤,却挺直了脊背;九岁的福临紧紧攥着姐姐的衣袖,小脸上是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新后舒华深知肩上的重担。她细心将坤宁宫东暖阁布置成福临的书房,西暖阁则留给瑚图礼。每日清晨,她必先到两个孩子住处,亲自为福临整理衣冠,看着他用完早膳去上书房。

"昨日的《论语》可都温习了?"舒华柔声问着,替福临正了正腰间的玉佩——那是玉章留给幼子的念想。

福临乖巧点头:"回嫂嫂,都温习了。'为政以德'章,范师傅夸我理解得透彻。"

另一边,瑚图礼正在绣架前习练苏绣。舒华执起绣针示范:"母后当年教我说,苏绣最重神韵,一针一线都要用心。"

瑚图礼学得认真,却在听到"母后"二字时红了眼眶。舒华轻轻揽住她的肩,取出手帕为她拭泪:"好妹妹,想哭就哭吧。"

这时郑亲王福晋布木布泰提着食盒进来,见状温声道:"这是新制的奶饽饽,从前你姨妈最爱吃的。"她将一块点心递给瑚图礼。

午后福临下学回来,常能看见三位女性围坐在一起的温馨场面。舒华检查他的功课,指着其中一处温言道:“二弟,这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解得甚好,母后若知晓,定会为你骄傲。” 布木布泰关切他的起居,“今日瞧着气色好多了,可是昨夜睡得安稳?” 瑚图礼则把新学的《关雎》念给他听,念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自己先微微红了脸,惹得舒华与布木布泰相视一笑。

这日傍晚,舒华特意吩咐御膳房做了福临爱吃的樱桃肉。见孩子吃得香甜,她柔声道:"明日郑亲王福晋要带你们去西苑散心,福临可要好好陪着姐姐。"

"你姐姐最近在读《诗经》,"布木布泰含笑补充,"正好可以去太液池边看看荷花,体会什么叫'灼灼其华'。"

瑚图礼抬头看向舒华,眼中带着期待:"嫂嫂不同去吗?"

舒华温柔地理了理她的鬓发:"嫂嫂要准备昭陵的祭礼。等忙过这阵,一定带你们去西苑住些日子。"

待孩子们歇下后,舒华独自在灯下准备祭礼事宜。洛博会悄然走进,将一件披风轻轻搭在她肩上:"辛苦你了。"

舒华抬头微笑:"这是妾身该做的。今日福临在书房说,要像大哥一样勤政爱民。瑚图礼的苏绣也进步许多,已能绣出完整的并蒂莲了。"

洛博会望向窗外月色,轻声道:"若母后看见这一切,定会欣慰。"

二十年光阴流转。

固伦长公主瑚图礼最终嫁与江南名士沈德潜之孙沈钧。这日她在公主府花园教长子习字,十岁的沈慕远临帖时颇有章法。

"娘亲,"孩子抬头问,"舅父今日会考我什么?"

瑚图礼温柔拭去他额角的墨点:"《孟子》的《梁惠王上》,你舅父最重民生之道。"

此时乾清宫内,洛博会果然正问及此章。见沈慕远对答如流,龙心大悦,特赐文房四宝。侍立一旁的福临含笑看着,如今他已能独当一面,主管户部与理藩院要务。

前日福临才从漠北巡视归来,带回蒙古各部和睦相处的喜讯。出宫后才进王府,便见宛如已领着下人在门前等候,身旁还跟着他们五岁的长子永琛和三岁的幼女和卓。

"阿玛!"永琛像个小大人似的规规矩矩行礼,而扎着两个小鬏鬏的和卓已经迫不及待地扑过来,抱住了福临的腿。

福临一把将女儿抱起,小丫头立即用软乎乎的小手去摸他风尘仆仆的脸。宛如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她细心替他拂去披风上的尘沙,柔声道:"王爷辛苦了,妾身备了您爱喝的奶茶。"

"不止奶茶,"永琛抢着说,小脸仰得高高的,"额娘还做了阿玛最爱吃的奶酥!"

福临心中暖意融融,空着的一只手牵起永琛,又腾出手从怀中取出一支精致的蒙古银簪递给宛如:"这是科尔沁部老王妃所赠,说是感念你上次派人送去药材的恩情。"

接着,他又变戏法似的掏出两个小巧的蒙古银铃,给永琛和在怀里扭来扭去的和卓系在腕上:"这是给你们的。"

银铃清脆,和卓开心得咯咯直笑,永琛则小心翼翼地护着妹妹,生怕她从父亲怀里掉下来。

"走吧,"福临看着妻儿,满身疲惫仿佛一扫而空,"我们回家。"

昭成皇后生前曾经见过宛如,还赞她眉目间有灵气,如今看来,这桩姻缘确是美满。望着眼前儿女双全、夫妻恩爱的景象,福临心中默默念道:母后,您看见了吗?儿子如今,很好。

而洛博会与舒华更是子孙满堂,育有三子一女。太子玄烨刚满十六,上月才与江南名儒顾景舟的孙女完婚。这日一早,便领着新妇来坤宁宫请安。

新太子妃顾瑶身着大红织金袄裙,发间只簪一支赤金点翠步摇,举止落落大方。她恭敬地向帝后行三跪九叩大礼,奉茶时轻声细语,仪态端庄。

舒华仔细端详着顾瑶,见她虽略带羞涩,但眼神清正,举止有度,心下已是喜欢。她拉过顾瑶的手,轻轻拍了拍:"好孩子,从此这里便是你的家,若有任何不惯,随时来与母后说。"

顾瑶微微垂首:"回母后,殿下待儿臣极好。"

玄烨在旁接口,眼中带着新婚的温柔:"阿瑶不仅精通经史,昨日见儿臣批阅奏章,还对漕运一事提出了独到见解。"

舒华欣慰地点头,正要吩咐宫女取赏赐,却听见殿外传来一阵欢快的脚步声。十岁的常宁第一个跑进来,后面跟着七岁的隆禧,最后是五岁的小格格被乳母牵着。

"大哥!"常宁好奇地打量着顾瑶,"这就是新嫂嫂吗?"

隆禧则规规矩矩地行礼,小脸一本正经:"给大哥、大嫂请安。"

小格格挣脱乳母的手,摇摇晃晃地扑向舒华:"额娘,听说大嫂嫂来了?"

舒华笑着将小女儿揽入怀中,对顾瑶温声道:"这是你二弟常宁,三弟隆禧,小妹和敏。"又对孩子们说,"快来见过你们大嫂。"

常宁率先上前,像个小大人似的拱手:"常宁给大嫂请安。"隆禧也跟着行礼,只有和敏躲在舒华怀里,偷偷打量着这位温柔美丽的新嫂嫂。

顾瑶被这群可爱的孩子逗得掩口轻笑,方才的紧张早已烟消云散。她从袖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见面礼——给常宁的是一方徽墨,给隆禧的是一套湖笔,给和敏的则是一个精致的香囊。

"听说二弟习字,三弟学画,小妹喜欢花香,"顾瑶柔声道,"这些小物件,还望你们喜欢。"

孩子们欢喜地接过礼物,连最害羞的和敏也主动走到顾瑶身边,让她为自己系上香囊。玄烨看着妻子与弟妹们其乐融融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

舒华示意宫女取来一对翡翠如意,郑重地交给新婚夫妇:"这是你们皇祖母生前最爱的物件,如今赠予你们,愿你们夫妻和睦,同心同德。"

新婚夫妇连忙叩首谢恩。舒华望着眼前景象,想起这些年洛博会大力推动满汉联姻的成效。如今宫中宴席上,常可见各族服饰交织,满汉蒙语此起彼伏,真正实现了玉章"如茶□□融"的夙愿。

这年清明,天朗气清,昭陵神道两侧仪仗森严,旌旗招展。帝后携弟妹及众皇子公主,率宗室亲贵、文武百官至昭陵行大祭礼。

玄烨身着朝服,领着弟妹们肃立于最前。十岁的常宁、七岁的隆禧、五岁的和敏皆穿着吉服,随着兄长恭敬叩拜。玄烨声音清朗:"孙儿玄烨,携弟妹给玛法、玛嬷请安。"

身后,以福临为首的宗室亲王、以瑚图礼为首的公主们依序行礼。百官按品级列队,满蒙汉文武官员的补服在春风中交织成一片庄严的图景。

洛博会望着眼前这济济一堂的景象,不禁眼眶湿润。他侧首对身旁同样身着朝冠朝服的舒华低语:"若父皇母后在天有灵,看见孩子们都长大了,看见这满汉一家的景象,该有多欣慰。"

舒华并未回答,只是于宽大的朝袖之下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礼毕,众人移步至宝城前。福临携着宛如上前,他们的长子永琛牵着妹妹和卓,一家四口齐齐跪拜。小和卓学着父兄的模样认真地磕头,奶声奶气地说:"给玛法、玛嬷请安。"那稚嫩却郑重的童声,让肃立的众人无不动容。

瑚图礼与额驸沈钧则领着他们十岁的长子沈慕远上前。慕远举止从容,执礼如仪,清晰禀告近日学业进展,颇有小君子之风。

最后,洛博会独自上前,亲手将一束精心挑选的初开桃花,供奉在汉白玉祭台上。他凝望着陵寝,默然伫立良久。

春风骤起,掠过苍松翠柏,拂过在场每一个人的衣袂,更吹得陵园内遍植的桃花纷扬摇曳,簌簌作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春坊怨

画皮鬼怎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