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玙原本是独生子,母亲石瑾再婚之后也没有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亲爹汪志颖倒是给他造了个弟弟出来,继父家也有个早就成年的姐姐。
所以他是没有妹妹的。
十一岁的时候参加青崇杯拿了男子U12单人赛第一名,同届的牧蕾拿到了女子单人赛第二名。后来因为教练的关系一起练习双人舞。
一开始石玙是不乐意的。每次都要开车那么远去季省训练,只为了一个才拿到亚军小姑娘?
直到三个月后所在的区舞协需要他跟别的女选手一起搭配,他才明白牧蕾配双人的技术水平在同龄人中是有多么难得。
摩登舞,双人为王。没有人会在乎你拿过多少个单人冠军,只有在双人的赛场上才会被记住。
为了备战,两人的合练从每周一练增加到周末两天都要训练。每周五晚上皮教练都会载着石玙到Y市,当晚和周六都住在那边,周日下午再赶回来。
所以石玙的周末作业也都会带来,趁着休息的间隙写一写。
牧蕾只是月份小,她跟石玙同样都是六年级,也会把自己的作业一起拿来写。石玙的成绩不错,牧蕾的也不差,两小只在一起还会互相帮忙解决解决不会做的题目。
是皮教练总习惯性地把石玙称作小牧蕾的哥哥。或许皮教练和章教练的师兄妹关系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所以也希望石玙和牧蕾能够好好携手,并肩作战。
她轻易不叫他“哥哥”,他也没真把她当“妹妹”。
*
青崇杯如愿夺冠之后,牧蕾被选进了季省省队。教练们的愿望本来是送他们俩进D市市队的(D市行政等级是省级)。
落选的原因之一:当时的石玙还没长高。
他们俩开始搭档的时候石玙159,比牧蕾高出了10公分。待到一年之后,牧蕾已经长到了158,可石玙还是只有161!
虽然技术和配合两个人明显胜过其他对选手很多,可这个身高组合的二人都达不到一贯喜欢长条儿选手的D市市队的选人标准。
石玙是D市户口,不敢冒险让他放弃户籍优势去拼个省队名额。
“我可以给你找个机会出国,国外有很好的俱乐部。”汪志颖以为儿子的失落仅来自于落选了市队。
“我还想再试试。”石玙心理总憋着口气。
“我跟你妈分开这么多年,一直也没能好好照顾你。”石玙的父亲母亲在他小学之前就离婚了,主要原因是石玙父亲常年跑国外。那个年代交通不便,聚少离多,渐渐矛盾就多了。“既然你想走跳舞这条路,不如就去最好的地方好好学。现在你在国内处境也比较尴尬,你这个成绩只是签个俱乐部太委屈了。”
那个年代国内的俱乐部没有太多进项,对于一个半大孩子来说,前途未卜。不止汪志颖不同意,石玙妈妈已经多次劝他回去专攻文化课了。
石玙等于没有选择。在国内,没了舞伴,也没有出路。出国?也不会更糟了吧。
那年微信才刚刚开始普及,可他只是加到了牧蕾的好友就出国了。
这一去就是四年。
以牧蕾的性格,朋友圈里都是吃吃喝喝,石玙都要靠皮教练才知道她的近况。
牧蕾在省队表现很好,获得夏央杯U16组的女子单人冠军被国家队挑走,还顺带保送了中北体育大学。
石玙虽然在国外混得一般,但是技术还是有很大进步的,U16他超龄了,可拼一拼考个舞蹈大学还是可以的。
是小鱼儿:能不能帮个忙?
小花儿么:干嘛?是不是阿姨有什么事儿?
是小鱼儿:不是。帮我个忙,可能要占用你点时间。
小花儿么:行。能办的我肯定帮你搞定。
就这样,两个人商定好了《石玙的艺考备考计划》。
舞蹈生从来不是只考一家学校的。
D城最好的本科舞蹈专业是中北舞蹈学院、中北体育大学和中北艺术大学。
其中以中北舞蹈学院最为突出。
石玙肯定三家都要去。如果都落选了估计还要去考其它城市的学校。
小花儿么:你必须得过。
是小鱼儿:我也不能保证能过啊……
小花儿么:你要去别的地方考,我可请不了假陪你。
是小鱼儿:那确实,我也不好意思总让你请假。
小花儿么:咱们争取一遍过!
是小鱼儿:我想去拜托一下皮教练,请他帮我看看编舞要不要调整一下。可能会排挺久的。
小花儿么:那就排!那就练!我就不相信我不能把你送进中北舞院!
是小鱼儿:我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小花儿么:不行,那是我的梦校。要不是体大给了保送,我也肯定要去考舞院的~
是小鱼儿:那你要不要再考一遍?
小花儿么:学姐我已经大一了!我好不容易修了那么多基础课,我可不要再来一遍。
是小鱼儿:行吧。我加油成为你的异校学弟。
小花儿么:学弟加油!大不了考我们体大,学姐帮你过面试!
*
考试那天是个周六。
D城的冬天又干又冷。可舞蹈生的表演体服个顶个的薄。
石玙披着黑色及脚踝的羽绒服,还穿着羽绒雪地靴,都冻得肌肉打颤。
还好牧蕾不用跟他奔波一整天,她只需要下午考体育舞蹈分项的时候再出现。
考试项目多时间紧,石玙没法离开考点去接,经过反复确认牧蕾不会迷路之后,早早地在舞院南门口的石狮子旁边儿等着。
风很大,阳光却刺眼。
石玙守着那只满是斑驳痕迹的大石狮子,一边在脑子里不停复习下午考试的套路动作,一边担心牧蕾路上是不是还安全,千万不要出什么意外。
“石小鱼!”牧蕾的声音不大,但音色清脆,非常有辨识度。
石玙转身,只见一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小姑娘跑了过来。四年前的冬天她也是这样一身总出现在他面前。
毫无预兆的,石玙想伸手接住她。
结果人家在马上跑到他面前时刹住了闸,还扭头朝后面挥了挥手:“快点儿,在这儿呢!”
后面哼哧哼哧跟了个个子不高的男孩子,拿了一个红色大背包——一看就是牧蕾的。
“我说是这儿没错吧!”那个男孩子开了口。
“好好好,算你厉害。”牧蕾指了指石玙,“这是我以前的搭档。”
又看着石玙,指了指男孩:“这是我现在的搭档,郭徉。”
两个同龄的男孩子只是礼貌的点了点头。
“包儿给我吧,差不多时间要去热身了。”牧蕾伸手,想从郭徉手里拿过自己的身家行头。
“都到这儿了,我送你进去吧。”郭徉把背包的身子一侧,不给牧蕾抢走的机会。
一旁的石玙还没对这位新搭档的出现做好心理准备,只是下意识地把二人往考场方向领。
*
考生太多了,专门划出了区域给男女生换衣服。石玙除了燕尾服的外套之外都已经换好了。
所以女更衣室外面就只剩他和郭徉以及一大堆家长在外面等着。
“小蕾说你们好多年没见了?”郭徉说是跟石玙聊天,眼神却紧盯着更衣室门口,看牧蕾有没有出来。
“对,三四年了。”石玙随便应着。
“这样啊,怪不得小蕾说她进队之前好久没有搭档了。”
“哦。”石玙也是才知道,“你们……多久了?”石玙知道牧蕾早晚肯定会有新的舞伴,只是对方一下子蹦到了他的面前……一时适应不了吧。
“快……一年半了,”郭徉自信地说道,“我们同一批进的国家队,一开始就是搭档了。”
“哦。那挺好。”石玙知道,有个稳定的舞伴很好。他在国外的时候,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换了舞伴。
“我们估计开春会去冲一下公开赛,看看明年布珀有没有希望。”郭徉和牧蕾现在属于队里倒数第一第二的存在,世界大赛能有机会报上名就不错了。
像布珀这种顶级赛事,对他们来说遥遥无期。
“那也挺好。”石玙应着,他去年和前年代表当时的查理斯俱乐部参加了布珀U16(该年龄段只有业余组)双人赛,成绩嘛:一般。不过有机会直接去专业组的比赛观赛。
也就是那时候,石玙才认识到自己深处的职业瓶颈——或许回国才好图一个突破。
“都说舞院最难考了……”郭徉以前的俱乐部在A市,他进国家队之后也拿到了A大的录取资格。
“哎,都考一考,没试过怎么知道自己菜呢。”石玙对自己的实力保持谦虚谨慎。
“小蕾有没有跟你说?”郭徉语气里有些不快,说不出是源自对牧蕾的关心还是别的什么,“我们下周要集训了。”
夸张点说,国家队天天都是集训。越大的比赛赛前训练越密集。距离这次的国际巡回公开赛还有两个多月,最多是春节假不会太长了。
“哦。”石玙没有听牧蕾提起,也不好发表什么。
二人有的没的聊了好一会儿,牧蕾才从人挤人的女更衣室出来。
“来得及吧?里面太多人了。”牧蕾正在穿羽绒外套,她比赛的衣服换好了就直接冲了出来。
“来……”石玙刚说了一个字。
“你怎么不多穿点,今天零下十度呢!”郭徉已经接下了牧蕾手里的大包。
“哎呀,人家考试呢~”牧蕾倒没有不耐烦,只是一直惦记着石玙。
两个人叽叽喳喳了一路。石某人插不上话,他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离牧蕾的生活已经太远了。
没几步到了考场门口。除非考生不能进到内场,牧蕾干脆把红羽绒服以外的东西都塞给了郭徉。
她又穿了那套银色的舞裙。皓齿明眸,她还是当年模样。
*
石玙还真就顺利考进了中北舞蹈学院。
当然没了这层联系,也就没有机会非要见牧蕾。他们不是同校,不是舞伴,尚且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里,不可能有交集。
更何况郭徉对牧蕾的在意历历在目,石玙不可能蠢到看不出郭徉的意图。
他们在一起应该会很快乐吧。
舞院的专业课排得超满。但像石玙这种单独招录进来的,就很快就要面临分配新舞伴的问题。
在国内的摩登舞专业学员里,石玙虽然算不上最高,但绝对不矮。他这种身高一般都是搭最高的那批女孩子了。
刚好有个拉丁舞转过来的高个儿单着,她叫唐柠。
自然而然的,石玙就跟唐柠做了搭档。
唐柠舞蹈底子不错,天赋也不错。虽然学摩登日子没有其他人时间长,但进步很快。
石玙很珍惜现在的机会。他在国内虽然没有国外接触大咖的机会多,但是只要好好学,技术能力也在稳健提升。
唐柠功不可没。她可以说是时时刻刻跟石玙粘在一起,只要是石玙想要加练,唐柠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舞室。
大二这年开春。唐柠约石玙去看音乐舞剧《施特劳斯》。
剧里戏说演绎了圆舞曲之父小施特劳斯的生平轶事,还伴有多段维也纳华尔兹和芭蕾形式的舞曲。
维也纳的群舞表演如今并不常见。
石玙欣然赴约。
约会后唐柠向他告了白。
在情人节和那场绝美舞台的烘托下,石玙没有拒绝。
他有了一个女朋友。他学着如何去做一个尽职尽责的男朋友。
他会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努力备赛,完善每一个动作细节,也愿意陪她去逛街,做美甲做头发,一起旅游一起规划未来……
只是后来,她没有继续站在他的未来里。
十一:石玙是渣的,他的渣在于爱而不自知,以及不爱也不自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男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