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江望朋友圈的喜悦尚未完全沉淀,一个新的、更深层次的邀请,让林澄音在雀跃之余,再次感到了熟悉的紧张。
五一假期临近,江望在送她回宿舍的路上,很自然地提起:“假期有安排吗?如果没有,想不想……去我家乡看看?”
林澄音脚步一顿,心脏像是被轻轻攥了一下。“他的家乡?” 这意味着要见到他成长的环境,见到他可能完全不同于校园的另一面,甚至……可能会见到他的家人?这个认知比见朋友带来的冲击力更强。
“就……随便看看。”江望似乎看出了她的迟疑,补充道,语气平和,不带任何压力,“一个小镇,很安静,靠海。你应该会喜欢那里的光线和海风,对写生有帮助。”
他没有提家人,这让她稍微松了口气。但“他的家乡”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沉甸甸的分量。她看着他沉静的眼眸,那里带着一种温和的期待。拒绝的话在嘴边打了个转,最终变成了细弱的应答:“……好。”
假期的第一天,他们坐上了前往江望家乡的短途大巴。车子驶出繁华的市区,窗外的景色逐渐被绵延的田野和起伏的山丘取代。林澄音靠在窗边,看着飞速掠过的风景,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
江望坐在她旁边,似乎察觉到了她的不安,递过来一瓶拧开了瓶盖的水,然后很自然地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手。他的掌心干燥温暖,包裹住她微凉的指尖,一种无声的安抚。
“睡一会儿吧,到了叫你。”他低声说。
林澄音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却毫无睡意。脑海里不断想象着那个未知小镇的模样,想象着他会在怎样的街道上奔跑长大。
几个小时后,大巴在一个临海的、看起来宁静而古朴的小镇车站停下。空气里立刻弥漫开一股咸湿的海风气息,带着南方小镇特有的、慢节奏的慵懒。
江望提着两人的简单行李,熟门熟路地带着她穿过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巷子两边是有些年头的骑楼,墙面斑驳,爬满了绿植,偶尔有老人坐在门口摇着蒲扇,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方言跟江望打招呼,目光好奇地落在他身边的林澄音身上。
江望用方言简短地回应着,态度恭敬而熟稔。林澄音跟在他身后,看着他与这片土地自然而然的连接,感觉既新奇又有些拘谨。
最终,他们在巷子深处一栋带着小院的二层旧楼前停下。院墙是低矮的砖石垒砌,可以看到里面探出头的三角梅,开得如火如荼。
“这是我爷爷奶奶以前住的地方,现在平时空着,我偶尔回来。”江望一边拿出钥匙开门,一边解释,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念。
推开有些斑驳的木门,一个小巧但整洁的院落呈现在眼前。院子一角种着些花草,另一角有一口老井。小楼的外墙上,靠近地面的部分,有一些模糊的、色彩斑斓的痕迹。
江望放下行李,走到那面墙前,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去墙角的些许青苔,露出了下面更清晰的图案——那是一些幼稚却充满想象力的涂鸦。歪歪扭扭的房子,张牙舞爪的太阳,线条简单的小人,还有一艘艘扬着帆的船……
林澄音好奇地走近。
“这是我小时候画的。”江望的声音带着一点笑意,回头看她,“那时候没什么玩具,就喜欢拿着粉笔头、碎砖块在墙上乱涂乱画,没少挨骂。”
林澄音看着那些充满童趣的涂鸦,仿佛看到了一个缩小版的、调皮捣蛋的江望,和她认知中那个清冷自律的学霸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她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原来他小时候是这样的……”
“后来,”江望站起身,目光扫过那些涂鸦,语气平静,“我父亲觉得我在这方面有点‘不务正业’,就把我送去学书法,磨性子。再后来,发现我对结构和空间敏感,就引导我接触了建筑。”
他寥寥数语,却仿佛勾勒出了一段被规划好的人生路径。林澄音看着他的侧脸,忽然有些明白了他身上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从何而来。那些墙上自由奔放的涂鸦,或许是他童年里为数不多的、属于自我的肆意痕迹。
“要看看里面吗?”江望问。
她点点头。
楼内的陈设简单而古朴,充满了生活气息。木质的桌椅,老式的挂钟,窗明几净。江望带着她上了二楼,推开一个房间的门。
“这是我以前回来住的房间。”
房间不大,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书桌,墙上贴着一些泛黄的世界著名建筑海报,书架上塞满了书,大多是建筑和理工类,但林澄音眼尖地发现,角落里也夹杂着几本诗集和艺术画册。
她的目光,最终被书桌正上方墙面挂着的一幅画吸引住了。
那不是什么名贵的作品,只是一幅用普通画框装裱起来的水彩画。画的是窗外这个小院的一角——那口老井,井沿上放着一盆恣意盛放的三角梅,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画的笔触还带着少年人的青涩,但对光影和色彩的捕捉却已显出非凡的敏锐和温柔。
画的右下角,有一个清秀的签名和日期,看起来是很多年前的了。
林澄音怔怔地看着那幅画,心里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这幅画里的宁静与温柔,和她所认识的、外表清冷的江望,似乎有种隐秘的连接。
江望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那幅画,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这是我母亲画的。”
林澄音惊讶地转头看他。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及家人。
“她以前……很喜欢画画。”江望的声音很平静,但林澄音却从中听出了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捕捉的怅然,“后来因为家里的一些变故,就没再画了。”
他没有多说,但林澄音却仿佛透过这幅画,看到了一个模糊的、温柔的、或许也曾有过艺术梦想的女性身影,也隐约触摸到了江望性格中某些部分的来源——那份对结构的追求或许来自父亲的引导,但那深藏在冷静外表下的、对美和光影的敏锐感知,或许正是遗传自母亲。
这个发现,让她对江望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傍晚,江望带她去镇子边的海滩。夕阳将海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橙红,海浪温柔地拍打着沙滩。他们并肩坐在礁石上,看着落日一点点沉入海平面。
“这里很美。”林澄音轻声说,海风吹拂着她的发丝。
“嗯。”江望应了一声,目光望着远方,“小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来这里坐着。看着海,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他第一次向她展露如此私人化的情绪。林澄音侧头看着他被夕阳勾勒出金边的侧脸,心里软成一片。她悄悄地,将手覆在他放在礁石的手背上。
江望微微一愣,随即反手,将她的手牢牢握在掌心。
这一刻,不需要任何言语。她走进了他成长的世界,看到了他童年的涂鸦,了解了他家庭的片段,分享了他私密的情绪角落。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月亮,在她面前,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让她……心疼和深爱。
蒙尘的珍珠,不仅被月光照亮,也开始尝试着,去理解和温暖那片月光背后,或许也曾经历过云翳的天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