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在半山 > 第16章 火塘之夜

第16章 火塘之夜

“我不冷,然后呢。”原佑催促道,樊宁却从中听到点别的深意,但没追问。

“后来王德川走了,他在外地干活嘛,很久没回来,”樊宁掰掰指头:“得有五年吧,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挺奇怪的,但后来听说他在外面包了块地养蜂。那个时候盛行养蜂,据说是一个外地人靠这个赚了大钱,所以有好多本地人嗅着味道就去了,开了一大堆蜂厂,最后又齐刷刷倒闭,活下来的,还是那些原本的蜂农。”

原佑觉得他的动作分外地可爱,于是迫不及待地补上一句:“那就在去年?”

“对,王德川可能是被谁骗了,才赶上养蜂潮的尾巴,也是亏得最多的一批人。去年胡姨跟我开口说涨工资,我没多想,后来在店里撞见她打电话,才知道王德川联系上了她,跟她要钱。以前我给胡姨开的工资不算高,只够生活,那时候我挺可笑的,胡姨不要钱,我就让她一日三餐跟我们一起,但是还有什么比钱更重要呢。”樊宁凝望着夜空,仿佛在望向夜空背后,神秘而巨大的怪物:“胡姨前前后后给了王德川五六万吧,是她这几年攒下的所有了,她跟王德川说给了钱就离婚,反而让王德川握住了把柄。”

原佑拎过啤酒瓶,把剩下的都倒进杯里,在樊宁巴巴的眼神下,不得已送到了樊宁嘴边。

樊宁就着原佑的手咂了一口,舒服地眯上眼睛,猫儿似的,抓上了原佑心里那根紧绷的弦。

“然后,”樊宁转过头,笑眯眯地望着原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给胡姨换了号码,让辉哥帮忙租了房子,卫茅虽小,王德川想找一个人也没那么容易。”

原佑刚对故事节奏的猝然加快有所不满,接了句话:“辉哥和胡姨不都姓胡么,五百年前是一家,他是应该的。”

话还没说完,火塘那边就传来小佳的呼喊:“小——樊——哥——”

樊宁站起身,挥了挥手:“来了来了。”又回过头,向原佑伸出手,原佑的心顿时空了。

“走吧,估计是场子热起来了,小佳这小姑娘挺不错的。”

“哪儿不错?”原佑仰头盯着他不说话,昏暗的夜笼罩大地。樊宁却觉得这双眼睛格外地亮,比天上所有星星加起来都要亮似的:“有她在,我才有时间和你在一起瞎聊啊。”

悬空的手依然没有收回,然后被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施加一个与之相反的力道,将樊宁拉向原佑,而后两具身体的温度贴合在一起。

原佑:“好冷好冷,快走吧。”

牵着的手直到火塘门口,才装作随意地放开。

小佳举着酒杯,喊小樊哥往旁边。旁边就一人大的位子,她没想到樊宁还带着一个人形挂件,还是大型那种,本不富裕的空间雪上加霜,更显局促。

小佳开口刚想开口,樊宁摆了摆手,他知道她想让旁边一个叫毕正的男大学生让让,虽然可能无关痛痒,但他依旧觉得对客人提这种要求并不合适。原佑则什么都没感觉到似的,从旁边拎了把椅子,摆在樊宁位子的斜后方,背后快要抵到墙。

樊宁失笑:“能行么?”

原佑跨开长腿坐下,向他笑:“怎么不行了,还等小樊哥讲故事呢。”

等两人一前一后坐下,毕正刚好闷了口酒,可能因为有点微醺,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半包围结构”。

另一边不是游客,是半山的熟人,永远的聚会爱好者,王小民的爸爸,山下湖边烧烤店的老板王小刚:“小樊什么时候给人讲起故事了?这位小哥怕是不了解,我们小樊别的不说,就像孙悟空拔毛变猴子似的——”

毕正,人称正哥,最爱截人话头:“您这比喻也忒过时了,现在都是什么美国队长、钢铁侠,还有那什么黑……”

“黑寡妇!”深受流行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小佳插嘴。

毕正:“对,黑寡妇,您还惦记您那孙猴子。”

不远处有人开口:“孙猴子怎么了,这才叫经典,不信过一百年看看,是孙猴子活得长,还是你那什么黑寡妇活得长。”

小佳:“黑寡妇还不到五十呢。”

那人不分敌我,持续输出,颇有舌战群儒的气魄:“我说的是文学的生命,不对,是艺术的生命。”

樊宁穿过人群望过去,认出那人叫冯惟松,是昨天到的客人,见面时穿得考究儒雅,看不出来是喜欢对线的类型。

王大刚在文化上吃了瘪,囫囵吞枣道:“反正意思就是那个意思,懂的都懂……”

“大刚哥,接着说呗,小樊哥怎么啦。”只有原佑还记得原本的话题,一边喝酒,一边努力掰回正轨。

当事人樊宁立即直了直腰板,肩头却蹭到了原佑前倾的下巴。

“哦对,小樊哥……小樊哥怎么来着……”可能是感受到了原佑略有降低的气压,王大刚的记忆一秒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们小樊哥,是内秀那挂的,什么叫内秀?就是不像孙悟空拔毛似的张扬,饭桌上只要有小樊哥,就跟男人有了酒似的,你心里憋着的苦啊闷啊,就跟开闸泄洪似的,流的那叫一个哗哗。”

樊宁忍不住发笑,肩头蹭来蹭去,蹭得原佑下巴痒痒。

火塘是个高挑的室内空间,独立于半山建筑主体,在后院豪横地占据一个角落。这边是真正的火塘,颇有围炉夜话的氛围,屋子另一头是一张长桌,一个不大的水吧,全靠客人自助。

长桌那边往往是年轻人的阵地,一个今天刚来的小哥,此时正开着话头,问起在外旅行的人最关心的话题——明天的行程。

于是半边屋子立即转型为信息中转站,旅人们纷纷推荐景点,还夹杂着已经回程人的吐槽。当地人这会儿都付之一笑,在这儿生活,基本都是靠旅游赚钱,谁也不会和生活过不去——之前是有的,那就是两年前的小樊哥。王小刚隔着火苗,打量起了樊宁,没比那些大学生大几岁,道真是显得成熟了,不再是两年前那个为了游客和坑人的路边小店叫板的人了,他已经在这儿吃了太多苦头,终于有了收敛的样子,但总觉得他心里还有什么东西闪着光似的——那是他们为了赚钱,变得越来越油滑的人们,早已失去的火光。

一众景点里终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大学生向硕然,人称小向,聊起了他的行程,明天启程去拉祜族聚居的村子,要在那儿做一个月的田野调查。

原佑悠悠开口:“那你可找对人了,你们小樊哥就认识拉祜族的嬢嬢。”

樊宁又瞥了原佑一眼,嘴角含笑,却不说话。王大刚却擦起了汗,暗地里寻思这个原佑是什么人,竟然把樊宁的私事都打探得一清二楚。

向硕然眼前一亮,竟然从眼镜背后露出捕猎般的目光,直勾勾盯着樊宁,像是今晚一定要达成某种契约似的。

樊宁:“你去哪个村?现在拉祜族村子,出名的应该是澜沧的老保达村。”

小向拿出了答辩的架势:“我们在三棵树村!导师说那个村子和学校有扶贫合作,领导比较配合。”

“哦,我对那边不太熟,不过还是加个微信吧,希望有能帮上忙的。”

小向可能已经经过了社会锤炼,坚持要扫樊宁的码,扫出来一看,名字简简单单,就叫“半山”。

这厢刚加了好友,那厢又有人喊原佑,说帅哥明天去哪儿,颇有一副要搭伙的样子。樊宁朝小向摇了摇手机,示意后续联系,就转向了原佑这边。

原佑正在开啤酒瓶,边开边敷衍:“别问我,问小樊哥。”

于是樊宁悬了一刻的心又稳稳落地,伸手给火塘加木柴,笑着摇头:“还是先问问路吧,明天路通了,他就该骑车上路了。”

有女孩说:“是北边那条出城的路吧,今天刚通了,我就从那过来的。”

火苗引出光斑,在墙壁上,屋顶上,面庞上跳动,樊宁把碳夹放在地上,静静地凝视着对面人的双眼。时间好像停滞了一秒钟。

原佑也看着他:“来卫茅还没正经吃过菌子,哪能急着走。”

嗯,吃的都是不正经的。樊宁心里吐槽。

范荣拍了拍手:“就得享受生活嘛。”

旁边几个搞特兵种旅游的昆明大学生插了进来,对自己紧锣密鼓的旅行计划诉苦连天。

“这年头真是越来越有花样了,你们身体好,要给我们老胳膊老腿的,可不敢想。”

火塘的气氛从来都不需要炒热,大家都有自己的步调。有人拎起吉他,弹一首民谣,其他人跟着轻轻哼唱。

旁边的木桌上,小年轻们的话题已经天马行空,从旅游轶事到学校专业,还谈起了最近那位知名导演的新片。樊宁靠过来,立即有人倒酒:“小樊哥,你整个投影仪,加一个晚上看电影的活动,肯定场场爆满。”

“行,我考虑考虑,争取你下次来的时候安排上。”

众人哄笑,他们都心知肚明:中国这么大,作为一程旅途的暂时落脚地,很难有下次了。

樊宁很少主动挑起什么话题,但他人缘好,总要被各种人提及,这边还没唠完,弾吉他的小哥就喊他过去:“来,吹你的巴乌,我们来一首。”

小哥又弾起一首曲子,清亮又厚重的巴乌加入其中,仿佛是昔日民乐与现代乐曲的隔空呼应。

原佑掏出手机,想记录下这一刻,却因为光线不足,只留下一个明亮的侧脸,和暗色的剪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错号后

北岛长夜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