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宁羽这几天睡得有些多,其实并不困,只是躺着假寐,迷迷糊糊的躺了一会,肚子咕噜噜叫起来,于是又摘了根黄瓜开始嚼。
想着赵绣娘照顾孩子估计睡了,自己去厨房溜达着,看看晚上能做点什么好吃饭。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家里没油没面的可能做些什么呢?正寻思着便听门外有人拍门并喊道:“羽儿哥你爹差人来给你送东西了。”
沈宁羽赶紧出来,见是村里一个叫李安全的男人,身后还跟个背着筐的陌生人,想必就是他爹派来的人。
“这人在村里打听你家住哪,我就带他过来了。”他昨日也听说沈家的事了,知道是送钱来的,把人带来便想走了。
“谢谢安全哥跑一趟了。”
送走李安全,便和来人做交接,不知道沈长文是怎么回事,竟送来的都是铜板,一两银子是一贯钱,也就是一千个铜板,这人背来的就是五千个。沈长文呲牙,让人把背筐先放下,进屋叫醒了赵绣娘,两个人在院里的阴凉处数铜板。第一次竟少了六文,沈宁羽看了一眼旁边站着喝水的人,那人忙摆手:“我可不敢动啊,沈秀才就给了这么多。”
赵绣娘有些紧张道:“我这脑子太笨了,许是我数错了。”
“没事,姨奶,我再数一遍,你去给这小哥摘根黄瓜吃吧。”
有对来人说:“家里穷,没什么好招待的,别嫌弃。”
那人忙摆手说:“不敢不敢。”
沈宁羽便自己来重新数,这次倒是对上了。
他可是不信他那爹,真少了倒是不会去县里要,可也得心里给他记上。
钱目对上了,那人便走了,沈宁羽把钱给赵绣娘让她先好好收起来。
赵绣娘很紧张,忙把钱拿到房里也不知藏到哪里去了。
沈宁羽自己出门先去了沈四叔几人家里,告诉他们一声,钱已经送来了。又去了村长家里。
村长姓陈,叫陈江北,沈家的事其实他都知道,只是有沈家本家人管着,他就没来凑这个热闹,如今见沈宁羽来了倒是不知道有什么事。
沈宁羽和赵绣娘说过了,他爹给的钱都用来买地,村里买卖田地的事都是村长来管的。问候了几句,沈宁羽便说明了来意。
“得来的钱不多,五贯钱,烦请江北叔给留心着,要是有人要卖地,告诉我一声,我想卖点粮凑凑钱,先买三亩地,明年也算有个指望。”
现在一亩地作价差不多得二两银子也就是两贯,再卖点粮,就能买上三亩。
村长没犹豫便应下了,之前李秋娘卖地也是过的他的手,虽说是都是正经流程,到底觉得有些愧对沈宁羽。
事情都办完,沈宁羽便回家了。
赵绣娘把钱藏好,不放心的守了会,才准备做饭,正好沈宁羽也回来了。
“姨奶我来吧,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赵绣娘还想让他去休息,不过沈宁羽刚得了钱,很是高兴,一定要做,赵绣娘便不拦了,只是担心他糟践了粮食。
沈宁羽刚才回来的路上都想好了,打算做个菜粥,虽然没油,他也想尽量吃点好的。把赵绣娘请出厨房,便开始做饭了。
因粟米不多,放的便少些,豆子还不少,便放的足足的,都洗净了放进陶锅里,倒水熬着。又去院子里摘了豇豆、茄子、黄瓜和菠菜。把菜都洗净切好,待粥熬的火候够了先把豇豆放进去,豇豆熟了再放菠菜,又拿了一个鸡蛋打进去,再放些盐调味。沈宁羽尝了尝味道,又看了看分量,满意的点了点头。熬粥的时候沈宁羽蒸好了茄子,弄了很多蒜泥,倒醋做了个蒜泥茄子。又要黄瓜用盐和酱油拌了,这才招呼赵绣娘吃饭。
把菜都端上桌,一家人都吃的开心,只是赵绣娘看粥熬的又稠又多,有些心疼粮食。不过现下家里羽哥儿当家,粮食也够,便也不多纠结了。
沈宁羽收获了一桌的称赞,沈翠翠吃的咪咪眼,待吃完饭,悄悄跟沈宁羽说:“羽哥儿你做的饭真好吃,比娘做的好吃,以后再做给我们吃好不好?”
沈宁羽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赵绣娘便过来了,沈翠翠吐了吐舌头心虚的跑掉了。下午娘说不用她看孩子了,她要去对面找圆圆一起去地里捡粮食呢。
地里粮食早就收干净了,自家也都捡过一两遍了,不过总会有些遗漏,去地里仔细找几圈,也能找到半碗粮食。
虽大家都珍惜粮食,可这点粮太少,很少有人花这功夫。沈家都不会去,毕竟地里家里还有不少活要干,不过对门李家,家里一老一小,之前家里男人都是做猎户的,没留下田地,如今靠着老太太开的几点零星的荒地过活。日子过的比沈家要艰难,李圆圆是个懂事的孩子,秋收过了便不再随便玩耍,待主人家捡过地之后,便没事就在地里捡粮,直到什么都捡不到才不去了,也不知她能捡到多少。
沈翠翠很喜欢跟李圆圆一起玩,李圆圆捡粮她也要跟着,捡到了都给李圆圆,李圆圆不要她还要生气呢。
村里的事儿没什么秘密,很快大家就知道沈宁羽从他爹手里弄来了五贯钱要用来买地。
第二日下午,陈江北便带着陈满仓来沈家了。他们来的时候,赵绣娘正和沈立平的媳妇李杏花在沈家院子里做针线活,沈翠翠和李圆圆出去了,沈宁羽只好自己看孩子。
要是之前李杏花是不会来沈家的,她跟李秋娘不对付呢,今天俩人一开始也是在门口做活,是沈宁羽招呼她俩来院子里的小塌上,好比划衣服,她这才肯来呢。
这两人来了也没有啰嗦,几句话便说清了来意,原是陈满仓之前买了沈家的地知道实情后便觉得不好意思,可钱都花了也没什么办法,今天听说沈宁羽想买三亩地,便想给个方便,把地再卖还给他。
“我当初买地的时候是一两九钱银子买的,如今羽哥儿你要买,我就还按这个价卖还给你。”
沈家的地都是良田,寻常时候其实能卖上二两银子的,只是李秋娘卖的急这才降了价,如今陈满仓愿意按买价卖给沈宁羽,真是很厚道了。
沈宁羽道:“那就多谢满仓叔了,要不还不知道还得等多久才能买上呢。不过我家里现在也就那五贯钱了,待这两日粮贩子来了,我便卖些凑上钱再来买吧。”
秋收过后村里不时便会有粮贩子来收粮,价格会比自己去县里卖便宜上一点,不过考虑车马路费,其实也差不上多少,所以村里人不少都直接在村里卖粮。
陈满仓也没犹豫就同意了,事情谈妥就和陈江北走了。
过了两日便又有粮贩子的进村了,这人是往年都在这一片村里收粮的,人还算可靠,不少村民都会把粮卖给他。
一石粮食今年作价六百八十五文,沈宁羽卖了三石,得了两贯多。虽然很需要钱,沈宁羽还是没敢多卖,这年代粮食可是实打实的人命,手里有粮食心里才能踏实。
卖了粮,沈宁羽便背着五千七百文的铜钱去村长那里了。
这钱可真有分量啊!
两人在村长那按了手印,又点清了钱,沈宁羽便拿到了三亩地的地契了,剩下的手续便都由村长代办了。
沈宁羽揣着地契先回了家,给赵绣娘和沈翠翠都看了看,两人都很高兴,沈翠翠虽然年纪小可也知道有了地她们才能吃饱饭。
收好地契,沈宁羽便把剩下的钱点了点,还有一千三百多五十多文。
沈翠翠在旁眼睛亮亮的看沈宁羽数铜板,沈宁羽便拿了一文放到她手里,小丫头惊的把嘴巴都张大了,她长到这么大还没收到过零花钱呢。
赵绣娘见了,把手里的活放下,不肯让沈翠翠拿,沈宁羽道:“没事,我小姑姑懂事呢,这是大侄子给的私房钱。”又对沈翠翠说:“自己好好收着啊,等卖货郎来了,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等以后家里钱多了,还给你呢。”
赵绣娘见女儿开心的小模样,也没再说什么。
沈宁羽把剩下的钱给赵绣娘,让她收着,这次赵绣娘却什么都不肯收了,仿佛这钱烫手一样,沈宁羽只好先给了她一百文,让她收着平时买些家里用的东西或用在亲戚朋友间走动。剩下的钱都收进自己屋里。
“家里厨房的东西都该买了,明日我去趟县城里,姨奶还有别的东西要买么?”
“我这里没什么要买的,只是方才听杏花说,她家明日要去磨坊磨些白面来,咱家要不要跟她家做个伴一起去?不妨碍你去县里,我背着麦子去就行。”
沈宁羽想了想,说:“那我去新平哥家问下,看她们有什么东西要从县里捎带买回来么?”
到了沈新平家,家里只有李杏花和沈新平老娘在,沈宁羽说明了来意。李杏花说:“刚要去告诉你们呢,你新平哥去我们三叔家借板车去了,明日他拉车去,我们三叔家板车大着呢,明天让绣娘婶子跟着就行。”
沈宁羽又道了谢便回家了。
回到家跟赵绣娘交代了这事,又不放心嘱咐道:“姨奶明日醒了可一定要叫我,早起来摘些咱家的菜,到县里卖卖看。”也没有闹钟,沈宁羽很怕自己睡过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