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沉寂了数十年的巨大白色球体,在深沉的夜幕下,如同一只缓缓睁开的独眼。
光芒虽然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存在感,穿透夜色,宣告着一个古老网络的新生。
星野晴川的心跳与那远方巨物的转动声隐隐共鸣,她立刻转身冲向书房那面挂着日本全图的墙壁。
指尖划过本州岛,毫不犹豫地落在了北海道的最南端——襟裳岬。
就是那里,一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废弃气象雷达站,一个在任何官方旅游手册上都不会被提及的荒凉角落。
晴川记得,父母遗留下的航海日志里,曾用铅笔潦草地圈出过这个地方。
晴川冲到阁楼,从祖母留下的樟木箱底翻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文件夹。
里面是几页因受潮而字迹模糊的日志残页,属于她的父母。
在一页纸的中央,她找到了那张让她呼吸一滞的草图。
一个潦草的五角星中央,标注着“主控舱”三个字,四周则延伸出七条线路,分别连接着七个简笔画的信号塔,构成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北斗七星阵列。
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击穿了她所有的困惑——她经营的浅草寺“星之屋”,黑羽快斗藏身的米花町废弃钟楼,那七口被唤醒的古井,甚至横滨港那艘作为诱饵的冷藏集装箱船,它们根本不是孤立的点,而是这个巨大星盘阵列的末梢神经,是当年系统留下的子节点。
而襟裳岬的“灯塔”,那座雷达站,就是唯一能够手动重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这头沉睡巨兽的心脏。
同一时刻,一列沉重的货运列车正发出轰隆的巨响,撕开北海道苍茫的雪夜。
伪装成电力巡检员的黑羽快斗正待在一节闷热的车厢夹层里,小心翼翼地检查着他的装备。
那不是怪盗的华丽道具,而是一套朴素到近乎粗糙的改装设备:一个以特制风筝帆布为核心介质的振动发射器,一台能利用高处风力自行充电的微型发电机,以及一面折叠起来不足A4纸大小、却能精准反射特定声波的小型抛物面镜。
快斗的计划疯狂而大胆——他要利用雷达站本身高耸的结构和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将其彻底改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声音放大器”。
手机的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是柯南发来的加密信息:“我们测到灯塔方向有微弱规律性震动,周期12小时——和冷藏箱一致。”快斗熄灭屏幕,凝视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苍白雪景,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弧度。
快斗低声自语,像是在对某个遥远的监听者宣告:“原来你们一直都在听着……这次,换我来唱歌给你们听。”
而在另一片截然不同的黑暗中,降谷零正站在一艘伪装成普通渔船的监听船甲板上,海风卷着咸腥的湿气扑面而来。
降谷零借着“夜间海钓”的简陋名义,将船停在了横滨港外围的警戒航道边缘。
冰冷的海水之下,一个小型潜水机器人正悄无声息地靠近那个巨大的冷藏集装箱。
很快,高分辨率的影像通过加密线路传回他手中的平板电脑。
集装箱底部,被海藻和锈迹半遮半掩的地方,一个深刻的“L7”编号赫然在目,与星野晴川母亲那枚书签上的印记分毫不差。
更让他瞳孔紧缩的是,在箱体吃水线下方,一处极其隐蔽的接口探出,连接着一条被深埋在海底淤泥中的老旧电缆——笔直地,通向北方。
降谷零立刻将影像打包加密,传给了大洋彼岸的赤井秀一,并附上了一句简短的请求:“FBI协助追踪线路走向。”
不到五分钟,赤井的回复传来,同样言简意赅:“这条线三十年前就在官方记录中注销了……但它现在通着电。”
降谷零望着脚下漆黑如墨的海面,仿佛能感受到那条电缆中流淌的微弱电流,他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有人一直在喂养这个系统。”
东京,米花町。
柯南正在阿笠博士家的地下室里,进行着最后的“声波接力”测试。
他将少年侦探团的三人部署在米花町三个不同的区域,在约定的时间,同时用微型播放器演奏那段快斗编写的、蕴含着生命节律的乐谱。
地图上,代表七口古井的红灯不再是杂乱无章地闪烁,而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信号的涟漪一层层扩散,最终无一例外地汇聚于浅草寺东侧的某个坐标点——正是当初晴川发现异常的那个变电站的位置。
“果然……”
柯南低语,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那里设有一个中继装置,负责整合东京区域所有子节点的数据,再统一上传至北海道的‘灯塔’。”
为了在总攻发起前,暂时切断敌人的“眼睛”,他设计了一个大胆的声学干扰方案。
行动当晚,步美躲在小巷里,用自己的电子琴对着下水道口播放了一段精确计算过的反向相位音波;光彦则爬上附近的天桥,用一个改装过的扩音喇叭,将一段高频噪音定向投射到变电站的围墙;元太则负责在街角大声嚷嚷着追逐皮球,成功引开了例行巡逻的保安。
博士家的监控地图上,那七个闪烁的红灯在一瞬间陷入了混乱,随即短暂地熄灭了整整三分钟——数据链路,被成功阻断。
与此同时,林田由纪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一位警视厅高层旧识的电话。
她谎称自己掌握了一起三十年前冷案的关键线索,以协助调查为名,请求调阅当年“心灵共振计划”位于北海道基地的所有安保及维护记录。
在堆积如山的陈旧档案中,她一页页地翻找着,直到一个名字让她如遭雷击,浑身的血液瞬间凝固——在当年负责灯塔基地电力系统维护的工程师名单末尾,她看到了“佐藤健一郎”这个名字。
那正是现任警视厅技术犯罪对策课的技术顾问!
“敌人不在远方。”她立刻用公用电话警告那名沉默的青年。
“他就在我们每天都会经过的大楼里。”
危机感瞬间攀升至顶点,两人不敢再有丝毫耽搁,连夜潜入了国会图书馆的微缩档案室,用便携相机疯狂拍下了所有与“佐藤健一郎”及“Luminous计划”相关的文件。
他们约定,次日清晨,在防备最松懈的“星之屋”汇合,将这份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证据移交。
夜已深沉,星之屋的阁楼里,烛火摇曳。
星野晴川正在将一些干粮、保暖衣物和急救包塞进一个双肩背包,为明日可能踏上的北海道之行做着准备。
突然,晴川感觉到手边的黄铜星盘传来一阵异常的温热。
晴川惊愕地低头看去,只见那七枚静置的星铃,竟如同被磁石吸引,无声地自行滑动,排列成了一个指向正北方的箭头。
更诡异的是,冰冷的铃铛表面,竟渗出了一颗颗细小的水珠,宛如在哭泣——这正是她母亲在日志残页中记录过的“极光预兆”,是系统核心即将超负荷运转的征兆。
她刚想拿起笔记录下这诡异的现象,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用力的敲击声,不是敲门,而是直接拍打在玻璃上。
晴川心头一紧,猛地拉开厚重的窗帘。
只见那个沉默的青年正站在冰冷的夜雨中,浑身湿透,平日里毫无波澜的脸上写满了惊惶与绝望。
他一只手死死地抱着一个黑色的防水文件袋,另一只手无力地撑着窗台,嘴唇因寒冷和恐惧而发紫。
看到晴川,他张了张嘴,沙哑的嗓音几乎被雨声吞没:“林田老师……不见了。”
晴川的心脏骤然停跳。
青年大口喘着气,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她最后通过紧急频道打给我的一句话是——‘别去灯塔,他们已经知道我们要动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屋内烛火猛地一晃,几乎熄灭。
晴川身旁的黄铜星盘上,那个由七枚星铃组成的北方箭头,开始剧烈地、疯狂地颤动起来,发出刺耳的嗡鸣,仿佛也在用它唯一的方式,发出最绝望的警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