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在历史直播间看帝王名将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高长恭闻言心中惶然,他虽谨慎,自入朝为官来从未结党营私,更遑论有半分僭越,难道还是难逃帝王猜忌?

念及此,高长恭不免心生怅然。

【高长恭的生平,前半生其实一直不怎么受到重用。

前文也说了,直到十九岁,他才能开府有幕僚,有了兵权在手里,这个兵权是皇帝随时可以收回,只是让他领军而已。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十九岁还在读大学,但是古人可不一样。

不说远的朝代,就说同时期的,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同样是皇室的北周宇文邕十四岁就上阵杀敌官拜大司空,斛律光也是北齐名将,十几岁成名。

这是跟他同时代里,比较出名的几个人成名时间。

那至于他几个兄弟里,就更不用说了。

人家一出生,要么是嫡长子,要么是庶长子,再不然就是被下一任皇帝带大,再不济母亲也是有名有姓被记下来的。

只有高长恭,生母不详,青少年时期的记载更是寥寥无几,那这也变相的说明高长恭之所以能在后来被君主猜忌的情况下,还能苟住八年时间,和他的成长经历脱不了干系。

毕竟真的很不容易,比如说,在公元563年,高长恭的大哥高孝瑜就因为得罪了高湛的宠臣,被高湛记恨,然后被高湛用毒酒害死。】

高长恭默然,他的确从小不怎么受到父亲关注。

加之父亲那些年一直在外奔波,对父亲的印象不是在征战就是与人商讨要事。

父子相处时光甚少。

至于母亲离世得早,只有模糊的印象,是个温柔如水的女子。

阿兄之死,他虽惋惜,却知道伴君如伴虎,阿兄与新帝年纪相当,幼时交好,如今也能因旁人一句话而丧命,他若不谨慎,又岂有安身之处。

【关于高长恭的生平作为主力军出战,并且一战成名的记载,就是河清三年,也就是公元564年的邙山之战。

在这一战的前一年,其实北周就已经跟北齐有了军事上的冲突。

那先说一下,在这个时候,北周和北齐是北方的两大政权,此时双方的皇帝一个是初登基才刚二十岁的宇文邕,一个是登基马上要退位的高湛。

不过此时的北周政权,实际上还是在宇文护手里。

那在公元563年的这一次冲突,恰好就是在北齐刚把宇文护他妈送回去的时候发生的,宇文护当时想人家把我妈送回来了,好歹给个面子,表面上和气几年。

但当时北周与突厥是政治盟友,突厥都已经发兵了,你要是临时退缩,那岂不是背叛盟友?

所以才有了这一次北齐对抗北周与突厥的军事冲突,高长恭被记下来的首战也是这个时候。】

周朝与突厥互为盟友,他们早有防备。

只是突厥野心勃勃,又极为狡猾,周朝与其结盟,也全然并非是好事。

高长恭听到天幕提起两年后的时,不免分析起当下局势。

【让高长恭一战成名的,也正是北周与突厥的联盟大军攻至邙山,围攻洛阳。

若不是北周与突厥大军压境,双方兵力太过于悬殊,高长恭也未必能在这一战里名扬天下。

我们先看地图,都知道北齐的都城在邺城,也就是今天河北邯郸这一块,而北周是在长安,那就是西安这一块。说真的,长安这个地方还是有点玄学龙脉在身上。

回过来看洛阳这个位置,当时的洛阳属于北齐的地盘,但是恰好就在两国交界的位置,是个军事重镇,可以说是丢一城就相当于破了大门。

自古以来,两国交界一向是军事冲突的高发点。

我们还是先来看双方派出来对阵选手。

北齐这边,王世良、萧世怡,这两位被俘送到了长安。然后在得知消息后,高湛是派了高长恭、斛律光以及段韶的豪华阵容。

这三位,是北齐当时真正的豪华阵容,不论哪一个,都是狠角色,而且是上阵杀敌打出来的名头。

那我们再来看北周这边,分别派出了宇文护、达奚武、宇文宪、王雄以及权景宜、尉迟迥。

这个阵容,放到当时的北周来看,其实也是个豪华阵容。

而且我们说邙山之战,其实是北周第一次向北齐发出的主动军事冲突。

那我们来看这一战的结果如何。】

天幕上出现一个又一个极为熟悉的面孔,或者是曾在战场上有过交手经历的人,高长恭突然正色。

难道并非梦境,否则又岂会如此真实。

方才还只当是听说书的高长恭,突然拿出纸笔,想要将天幕所说一一记下。

他虽不知天幕所言真假,但若是真,那洛阳的布防恐怕要重新考虑了。

【要说当时的军事对峙,北周是真正的拿出了大量的军事储备,分了左中右三路大军进攻,又让宇文宪和王雄屯兵在邙山,随时准备策应。

这就相当于把洛阳给围了起来。

那你说北齐急不急?急死了。

高湛一开始还不在意,到后面真的打到家门口了,着急了,把人叫到宫里商议,段韶自愿领兵,高长恭和斛律光也一起被派去。

当时的情况是,先说斛律光那边,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者是兵力悬殊,被王雄、宇文宪跟达奚武打得落荒而逃,结果王雄忘了穷寇莫追的道理,一路追过去,最后被斛律光一箭射伤,当夜身亡。

再看高长恭和段韶这边,段韶是用了计谋,把人引导自己的埋伏圈,北周人多,但基本是步兵,进入到峡谷里,自然打不过有准备的骑兵,这边北周就相当惨烈。

那最后说到的高长恭,北齐书里记载是“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意思是什么,就是高长恭率领中路军,一路到洛阳,观察敌情后,带了五百个骑兵,快速行军,直接破了周军的包围,到了洛阳被围困的金墉城外。但是守城的人没认出来是敌是友,高长恭摘下面具,对方立即让弓箭手掩护,于是高长恭解了洛阳围困之危。】

高长恭听完后长出一口气,这样看来,洛阳之危是解除了。

他正欲再听天幕说什么,侍从忽地进来通传,说是斛律将军来访。

高长恭点了下头,从案桌后起身,命人准备热水、热点与糕点,待客所用。

不一会儿,斛律恒伽大步进来,朗声笑道:“长恭今夜尚未寝,不知——”

“这天上是何物?”

高长恭一怔,诧异道:“兄长能看到?”

“为何还有女子在说话?”斛律恒伽大惊,“那画上之人怎么与你如此相像?”

高长恭见他如此惊诧,暗中庆幸自己身边侍从少,此时也都遣退,否则怕是立即有话要传到宫里,说他与人密谋。

“你且坐下,这天幕出现得蹊跷,但却言之有物,对朝中、天下局势颇为了解,你来之前我正在听,此刻已说到三年后的事。”

“说了什么?”

“周军进攻洛阳,我军大胜,周军溃败。”

斛律恒伽是斛律光第四子,因与高长恭年纪相仿,所以来往较多,但平时难得见上一面,不过再过一阵,他们都要回邺城待着,便能见得多一些。

【高长恭五百人破北周大军,救下洛阳。

这样的军事才能,你不能说全靠运气,那别人怎么没有这样的运气?如果说是运气,那这种运气也是他前半生积攒下来的。

那刚才说到一点,也就是关于高长恭能成为古代美男的出处。

就是刚才那段,高长恭摘下面具城墙上的人才认出他来。其实是因为北齐书里有一段记载,叫“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其实很明显就是,夸高长恭长得好看,不仅好看还是漂亮,声音和容貌都是赏心悦目的。

其实史书里有记载长得好看的人还蛮多的,比如周瑜、卫玠、宋玉、潘安、嵇康、韩子高等等。

对了,韩子高也是南北朝时期的人,而且与高长恭在同时代,不过死的时间更早一点。

高长恭戴面具,大部分的猜测都是有这一段记载引起的。

心壮的意思就是高长恭此人有远大的壮志抱负,戴面具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样貌。】

高长恭:“……”

他虽知自己样貌出众,却未曾想还有此番记载。

正欲说点什么,旁边斛律恒伽先开了口。

“长恭容貌,的确甚美。”

“兄长莫要拿长恭取笑。”

高长恭无奈道,不过语气松弛,不似刚才听闻洛阳有难时那样紧张。

【邙山之战,高长恭立下大功,城里百姓还有将士们都极为敬重这位将军,从而有了我国古代名曲之一的《兰陵王入阵曲》。

这可不是什么名师大家做的曲子,而是一首来自于军营的歌谣,为了赞扬高长恭的。

只不过这首曲子,在唐朝时期就被禁止民间传唱,所以自唐朝后,也许民间还有人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人传唱,到今天几近失传后,由日本再传回来。

高长恭对于《兰陵王入阵曲》我相信是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与将士们同心同仇,忧的是他作为皇室出身的将领,在军中民间威望过高,只怕是功高震主,引起君主忌惮。

但这首曲子本身没有错,他作为一首以军中将士自发创作的歌谣,不管经过什么样的改变,其中的精气神都不会,那就是一腔热血报国的慷慨激昂。

李隆基以“非正声”的理由禁止民间和宫廷演出,导致失传,又因为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等到千余年后再传回来,怎么想都有点可悲可笑。】

“长恭,洛阳之难我父亲可在?”

“斛律将军九死一生,无恙。”

闻言斛律恒伽一怔后笑道:“我回去后若将此事告诉父亲,他定然以为我在发梦。”

高长恭失笑,“你没来之前,我也以为自己在发梦。”

只是如今还未经历邙山之战,他心中便已经有喜有忧了。

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第 15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秦剑公子

偷香高手

武侠:剑神花无缺

寻仙

洪荒:苟了无数年的我,被徒弟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