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在水浒攻略龙傲天 > 第36章 北疆风云初显踪

第36章 北疆风云初显踪

石坚的顺利归来与陆仁嘉的成功消息,如同给我们的计划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江南的暗桩已然埋下,虽然还很薄弱,但总算有了一个坚实的起点。接下来,我们的目光不得不从烟雨朦胧的江南,转向即将风起云涌的北疆。

正如一清所预料,朝廷与梁山之间关于“招安”的拉锯与试探,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明争暗斗后,终于接近尾声。来自各方渠道的零碎信息逐渐拼凑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主流,已基本接受了朝廷提出的招安条件;而朝廷内部,在宿元景太尉等人的极力斡旋下,主抚派也暂时占据了上风。

“招安诏书,不日将至。”一清放下手中最新传来的密信,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洞悉命运的冷然,“梁山这头猛虎,即将被套上枷锁,驱往北疆,为朝廷扑杀另一群恶狼。”

“征辽之战,要开始了吗?”我心中凛然。虽然早知道这是必经之路,但当它真正来临是,依旧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这意味着,那些熟悉的、有血有肉的身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征途。

“嗯。”一清铺开北疆的舆图,上面已经标注了一些山川险隘和重要城池,“根据目前的情报和我的推算,朝廷欲借梁山之力,破解辽国的‘混天象阵’,主战场很可能在幽云一带。此阵诡异,擅困人马,梁山虽猛,初战恐怕会吃些苦头。”

混天象阵!我立刻回忆起相关情节,梁山初期确实在此阵下损兵折将,连秦明、董平这等猛将都曾失手被擒。

“我们……能做些什么吗?”我看向一清,“哪怕只是提醒一下,让他们有所防备?”

一清摇了摇头,指尖在幽州的位置轻轻一点:“直接提醒,无异于自曝行踪,且宋江、吴用未必会信,甚至可能怀疑是离间之计。此战,是梁山向朝廷证明其价值的‘投名状’,亦是宋江立威、整合内部之机,他们必须自己去闯,去流血。”

他说的没错。此时的梁山,正需要一场硬仗来证明自己,任何外来的“提醒”都可能被误解。

“那我们……”我有些不解,既然不能直接干预,我们关注北疆战事的意义何在?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胜负,而在‘人’。”一清的目光变得锐利,“关注哪些人会在此战中陷入险境,关注他们各自的性格与选择,从中寻找可能影响其未来命运的‘节点’。”

他顿了顿,举例道:“譬如‘没羽箭’张清,飞石绝技,勇猛过人,然性情略显骄躁,易中埋伏。又譬如‘双枪将’董平,有万夫不当之勇,却争强好胜,恐遭人算计。再如‘急先锋’索超,性如烈火,冲锋在前,最易陷入重围……”

他如数家珍般点出几个名字,皆是我记忆中在后续征战中不幸陨落的猛将。他并非要改变这场战役的结局,而是在观察这些具体的人,在他们命运的轨迹上,寻找那些可能被扭转的细微拐点。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尽可能详细地推演战局,记录下这些可能出现的险情。”一清取过纸笔,“待到此战结束,梁山大军南归休整之时,或许我们能通过某些隐秘的方式,比如匿名信,或者借江南据点收集到的、关于辽军战术特点的‘情报’,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传递到某些人手中。哪怕只能让他们在未来征战中,多一分警惕,也是好的。”

这是一种更为迂回、也更需要耐心的策略。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在命运的土壤里,悄然埋下预防的种子,期待它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发芽,挽救一条性命。

“我明白了。”我点了点头,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虽然见效慢,却更为稳妥,也符合我们目前隐匿行踪的处境。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边继续通过隐秘渠道收集关于北疆和梁山动向的消息,一边由一清主导,结合我的“先知”碎片和他的卜算推演,开始详细分析征辽之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重点关注那些可能遭遇危险的将领及其性格弱点。

我则负责将这些分析整理、记录成册,并尝试用这个时代的语言,编写一些关于应对埋伏、警惕骄兵、注意阵型配合等通用战术要点的匿名提醒,以备不时之需。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与等待中流逝。终于,初冬的第一场雪降临二仙山时,确切的消息传来了——梁山泊全伙接受招安,宋江被册封为破格郎、先锋使,不日即将率领梁山大军,开赴北疆,征讨辽国!

消息传来那日,我和一清站在紫虚观外的山崖上,望着北方铅灰色的天空,久久无言。我知道,那支曾收留过我、给予我暂时安宁的绿林队伍,已然彻底改变了性质,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征途。而我和一清,也只能在这世外仙山,默默注视着他们的背影,履行着我们那微不足道却坚定不移的承诺。

梁山大军开拔,北疆战云密布。

我们收到的消息也开始变得零散和滞后,但依旧能拼凑出大致的战况。果然,梁山军初至北疆,便一头撞上了辽国的“混天象阵”,接连受挫,损兵折将,连呼延灼、徐宁等大将都曾失手被擒,一时间士气低落。

聚义厅……不,是忠义堂内,想必也是愁云惨淡。宋江、吴用定然在苦苦思索破阵之法。

“破阵之机,应在‘金星’与‘木星’。”一清根据战报和星象,做出了判断,“此二星乃是混天象阵运转之关键,若能击破,阵法自乱。”

他的判断与我模糊的记忆吻合。破阵的关键,似乎在于识别并攻击阵眼。

果然,又过了十余日,消息传来,宋江采纳了吴用之计,派时迁、白胜等人潜入辽营,探得阵眼虚实,最终由关胜、林冲等猛将率精锐,一举攻破“金星”、“木星”两阵,大破混天象阵,梁山军反败为胜,一路高歌猛进!

捷报传回,朝野震动。梁山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也为自己赢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然而,在我们整理的“重点关注名单”上,几个名字后面,还是被遗憾地打上了标记。征辽之战,梁山虽胜,却也折了“丑郡马”宣赞、“井木犴”郝思文等数员偏将。战争的残酷,初露端倪。

“宣赞勇烈,死于乱箭;郝思文不慎,落入陷坑……”一清看着战报,语气带着一丝惋惜,“此二人之殇,有其偶然,亦有其必然。性格决定命运,战场之上,瞬息万变,非算无遗策所能尽免。”

我默然。是啊,我们所能做的,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护住每一个人。

“不过,此战也并非全无收获。”一清话锋一转,指向名单上另一个名字——“金枪手”徐宁。“徐宁此次被擒,虽最终被救回,但想必对其心志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他并非宋□□,此等险死还生经历,或会使其对前途产生更多思量。”

我心中一动。徐宁!原著中他是在征方腊时,在杭州被药箭射伤,最终不治身亡。若能让他提前心生退意,或者在未来的征战中更加谨慎……

“还有一人,”一清的目光变得有些深邃,“‘豹子头’林冲。”

林冲!我的心提了起来。他怎么样了?

“林教头在此战中,依旧勇冠三军,破阵立功。然……”一清顿了顿,“据闻,他在阵前,曾与辽国一员面貌酷似高俅的将领相遇,虽最终将其斩于马下,但归来后,旧疾复发,呕血数口,身体状况……似乎更差了。”

高俅!这个名字如同梦魇,始终缠绕着林冲。即使手刃了酷似仇敌之人,也难解他心头积郁多年的愤懑与伤痛,反而可能因情绪剧烈波动而加重了暗疾。

我心中一阵酸楚。林冲的悲剧,根源在于那无法化解的仇恨与这腐朽的世道,远非我们目前的能力所能改变。

“他的路,太难了。”我叹息道。

一清沉默良久,才缓缓道:“且行且看吧。北疆战事将歇,接下来便是班师回朝,论功行赏。然后……便是新一轮的征伐。我们的江南布局,需加快步伐了。”

北疆的风云暂告一段落,但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梁山的荣耀与悲歌,都将随着这次招安,被推向一个更加不可预测的**。而我们,必须赶在最终的血色结局降临之前,织就那张尽可能多的救生网。

逆天改命之路,道阻且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貂珰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