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在所有重逢之前 > 第2章 模糊的海

第2章 模糊的海

周末的雅思补习班,空气里总是飘着一股提神醒脑的咖啡因和隐形焦虑混合的味道。我坐在靠窗的位置,耳朵里塞着听力真题,眼睛看着窗外高架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感觉自己像被塞进了一个名为“未来”的模具里,正在被高温挤压成型,具体会变成什么样子,不知道,反正过程不怎么舒服,还带着点塑胶加热后的黏腻感。

耳机里的英伦腔正字正腔圆地念着关于“城市绿化”的段落,我手里的笔无意识地在笔记本边缘划拉着,墨水晕开一小片模糊的蓝色,像我心里那片没着没落的海。托福转雅思,听起来像是从一个坑爬进另一个坑,无非是换了一套题型继续挣扎。之前学托福的那段经历,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分数卡在九十多分上不去,像喉咙里卡了根鱼刺,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最后只能选择放弃,转战雅思,美其名曰“换个赛道”,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逃亡。

下课铃响的时候,脑袋里像是刚被英伦腔轰炸过的战场,一片狼藉。我慢吞吞地收拾着东西,看着周围那些或自信满满、或愁眉苦脸的同学,感觉自己像个误入歧途的异类。国际课程的圈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十年级的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还在享受着所谓的“黄金时期”,而我却已经提前嗅到了高三申请季那山雨欲来的风满楼。SAT或ACT、托福和雅思……这些像一串串沉重的代码,压在每个国际生的脊梁上,早一点开始挣扎,似乎就能早一点呼吸。

随着人流挤进地铁,找到个角落把自己塞进去,习惯性地戴上耳机,想用点别的什么声音把脑子里那些残存的“section 4”和“未来规划”给覆盖掉。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香水、汗水、还有不知是谁手里打包的食物的味道,闷得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个时候,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我特别关注的提醒。

我最爱的rapper,S,发新歌了。

几乎是条件反射,我点开了那条推送。前奏响起的瞬间,地铁运行的噪音、人群的低语,仿佛都被隔绝在了另一个次元。S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地抓人,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沉闷的日常,也暂时切断了我和现实那根紧绷的弦。

我习惯性地滑动屏幕,浏览着评论区。清一色的“S哥牛逼”、“年度最佳”、“单曲循环预定”里,有一条评论显得格外突兀。它夹在中间,内容却和这首歌,和S,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条评论写的是:“模拟考物理最后一道大题,辅助线到底该怎么添?在线等,挺急的。”

我盯着那行字,愣了一下。地铁正好驶入隧道,窗外的灯光被拉成模糊的线条。一种荒谬的错位感涌了上来。在这片为S的新歌狂欢的领地,突然闯入了一个被物理题折磨得焦头烂额的高中生?这画面太割裂,以至于我差点没忍住笑出来。这是走错片场了,还是什么新型的行为艺术?

手指比脑子快,等我反应过来,已经在那条评论下面,回复了一个简短的:【?】

没指望能得到什么回应。地铁到站,我随着人潮移动,把手机塞回口袋,想着晚上要做的阅读真题和还没动笔的微观经济作业。十年级的课程压力已经开始显山露水,而我还在语言考试的泥潭里扑腾。

大概过了十分钟,当我重新掏出手机,准备切歌的时候,发现通知栏多了一条私信。

点开。

是一个陌生的头像,一片深蓝色的、像是夜晚海面的图片,看不到任何具体的东西,只有一片沉静的蓝。

【那个……不好意思,我刚看到你的回复才反应过来,我好像发错评论区了。】

后面跟了个双手合十道歉的表情包。

【我本来是想发到我们学校论坛的物理版块的,不知道怎么手滑就……】

原来真是走错片场的。我心里那点荒谬感又加深了一层,但嘴角却忍不住弯了一下。这得是多着急那道物理题,才能干出这种事。而且,这个头像,配上这种冒失的行为,有种微妙的反差感。

【没事,】我回复,手指在屏幕上敲打,【就是看着有点懵,还以为S开始跨界讲物理了。】

【太社死了,】对方回得飞快,仿佛一直守在手机旁边,【希望没打扰到你听歌。哦对,我也是S的粉丝。】

最后这句话,像是一个小小的接头暗号。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无意的插曲,因为共同喜欢的歌手,忽然多了一层奇妙的联系。在这条拥挤又孤独的地铁线上,好像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秘密频道。

【看得出来,】我回,【不然你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哈哈哈是的。他那首《幻》我循环了快一个月了。】

【我也是!】我有点惊喜,【还有之前的《沉溺》,前奏那个钢琴采样简直绝了。】

【那首编曲是神来之笔,尤其是第二段主歌进来的时候那个鼓点……】

地铁还在轰隆隆地往前开,我却仿佛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安静的避难所。我们隔着屏幕,从S的新歌聊到他的旧作,从编曲风格聊到歌词里藏着的、那些只有特定频率的人才能接收到的隐喻和情绪。我发现,我们很多听歌的口味出奇地一致,喜欢的点也总能撞到一块儿。不仅仅是S,还有几个比较小众的、我私藏很久的歌手,他居然也都知道,并且能精准地说出我最喜欢的那几首。

这种找到同类的感觉,像在茫茫的备考沙漠里,偶然发现了一小片绿洲。虽然不知道这片绿洲是真实存在还是海市蜃楼,但至少在这一刻,它给了我一点短暂的慰藉和聊下去的**。

聊天的间隙,他随口问了一句:【看你听歌品味,应该也是同龄人?高中生吗?】

【嗯,国际生,十年级。】我如实相告,心里盘算着他大概是十一年级,毕竟能被物理折磨得跑来评论区求助,不太像是十二年级那些已经基本搞定标化、正在文书苦海里浮沉的前辈。

【巧了,我也是国际生,AP体系。不过我比你大一年级,十一年级了。】

十一年级。果然。这个词汇自带一种紧迫感,像悬在头顶的倒计时。我仿佛能透过屏幕,闻到那股和他正在纠结的物理题一样焦灼的味道——托福/SAT、AP考试、即将到来的申请季预备役……所有压力都在这一年开始显形。

【前辈好啊,】我开了个玩笑,试图冲淡那种无形的压力感,【托福还是雅思?】

【托福。还在苦苦挣扎,分数老是卡在九十多,上不去一百,烦死了。】

他回得很快,语气里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烦躁。这种感受我太熟悉了,曾经卡在九十多分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瞬间被唤醒。原来这个听起来对音乐很有见解的人,也会被标化考试折磨得抓狂。一种奇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油然而生,虽然我换了个赛道,但那种挣扎的本质并无不同。

【理解,我之前也学过托福,感觉太难受了。现在转战雅思,感觉也没轻松到哪里去,今天刚上完课,脑袋空空。】

【雅思啊……听说听力和阅读会比托福简单很多?不过题型适应起来也挺麻烦的。加油啊,十年级开始准备,时间很充裕。】

他这话说得老气横秋,带着点过来人的姿态,但语气并不让人讨厌,反而有种笨拙的安慰意味。

对话自然而然地滑向了交换联系方式的环节。比起在这个社交平台的私信框里,一个更稳定的聊天工具显得更顺理成章。毕竟,能找到一个听歌品味如此契合的人,并不容易。

【我叫程弈。】他发来了他的名字,后面跟着微信号。

程弈。

一个听起来有点清爽,又带着点棱角和距离感的名字。像夏天午后的阵雨,来得突然,能洗去一些沉闷,但雨停之后,地面是湿的,空气是凉的,那股清爽里总归带着点疏离。

我复制,搜索,发送了好友申请。

几乎是在下一秒,申请就被通过了。他的微信头像和社交平台是同一个,那片深蓝色的海。

【凌煊。】我发过去自己的名字。

【凌煊,】他重复了一遍,【名字很好听。】

很常规的客套话。我回了个谢谢的表情包。

地铁广播报出我该下站的站名。我站起身,随着人流走向车门。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程弈发来的消息。

【那你先忙,不打扰你复习了。下次S发歌,可以一起蹲。】

【好。】

走出地铁站,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驱散了些许地铁里的浑浊气息。我回头看了一眼刚刚驶离的地铁,感觉有点不太真实。一个小时前,我的世界里还只有雅思真题、作业和S的新歌。现在,好像凭空多了一个叫程弈的人。

一个会因为物理题发错评论区,和我喜欢同一个rapper甚至更多小众歌手,被托福卡分折磨,比我大一年级的,陌生人。

我按亮手机,看着那个刚刚添加的、备注为“程弈”的对话框,头像是一片沉默的蓝。心里那种晃荡的感觉,似乎又微妙地加重了一点。像是平静湖面被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涟漪缓缓荡开,暂时还看不清水下究竟有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程弈断断续续地保持着联系。

聊天的内容依旧围绕着音乐展开,偶尔会穿插一些关于学校生活、课程的吐槽。他确实如我最初感觉的那样,在谈论音乐时显得健谈而敏锐,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细微的、打动人的点。但一旦话题涉及到更个人化、更生活化的层面,他的回应就会变得简短,甚至有些闪烁其词,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疏离感。

这种疏离感,在他提到“女朋友”这个词时,达到了顶峰。

那是在一次聊到某个音乐节阵容的时候,我随口说了一句:“好想去啊,可惜没人一起。”

他过了一会儿才回复:【我之前和我女朋友去过一次类似的,体验还行。】

“女朋友”三个字跳进眼帘的时候,我打字的手指顿了一下。一种说不清是失望还是“果然如此”的情绪,像细小的尘埃,轻轻落在了心湖的涟漪上。原来有女朋友啊。也是,十一年级,长得应该也不差,有女朋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回了句:【哦哦,那挺好的。】

试图让语气听起来尽量自然,不带任何多余的情绪。

但他似乎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停留,很快就生硬地把话题转回到了音乐节本身,评论起某个乐队的现场表现。那种刻意的回避,比他直接炫耀还要让人在意。含糊其辞,欲说还休。像在干净的画布上不小心滴了一滴墨,他试图用其他颜色去覆盖,却反而让那点墨迹更加显眼。

这种感觉很奇怪。他主动提到了女朋友的存在,像是在划定某种界限,但他的态度却又模糊不清,没有那种名草有主的坦然,反而带着点……心虚?或者说是,不确定?

这种黏糊糊的感觉像蛛网粘在心上,轻微却无法忽略。周末一到,我立刻把这点困惑带给了江颐霏,带到了我们的大本营——“昨日屿”咖啡店。

午后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木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咖啡豆烘焙后的醇香和黄油曲奇的甜腻。老板罗姐看到我们,熟稔地笑了笑,指了指我们常坐的靠窗卡座,示意“老位置给你们留着呢”。

我点了一杯冰美式,江颐霏要了热的抹茶拿铁。等餐的间隙,我大致跟她讲了讲程弈这个人,从发错评论区的初遇,到相投的音乐品味,再到他那句含糊的“女朋友”。

江颐霏用小勺轻轻搅动着杯子里的奶油,她身上还带着刚从数理化题海里厮杀出来的、那种理科生特有的冷静气场。听完我的叙述,她挑了挑眉,语气带着一种见怪不怪的审视:“听起来,这个程弈,有点问题。”

“什么问题?”我明知故问,吸管戳着杯子里的冰块。

“表面跟你聊音乐,聊得热火朝天,好像遇到了灵魂知己。一提到现实生活,尤其是感情状态,就开始打太极,含糊其辞。”她掰着手指头分析,逻辑清晰得像在解一道物理题,“第一,他可能确实有女朋友,但感情不稳定,或者他自己心思活络,所以在别的女生面前不愿意把话说死,给自己留有余地。第二,他可能享受这种被不同女生关注、能聊到一块儿的感觉,有点……嗯,边界感模糊?或者说,不擅长,或者说不愿意,去明确处理这种关系。”

她顿了顿,看着我说:“煊煊,你知道的,这种男生,表面上可能看起来冷静又疏离,好像很难接近,实际上内心可能一团乱麻,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立场,也不懂得,或者说不愿意,去明确地拒绝或者保持距离。简称,笨拙的滥情,或者有意识的养鱼。”

我沉默地吸了一口冰美式,冰冷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没能浇灭心头那点烦躁。我知道江颐霏说得大概率是对的。她的分析总是能像她解数学题一样,条分缕析,直指核心,戳破我那些不愿意深想的、自带柔光滤镜的粉红泡泡。

“不过,”她话锋一转,放下小勺,语气缓和了些,“就目前来看,他也没做什么实质越界的事情,除了提到女朋友时态度暧昧得让人不舒服。你们不是聊音乐聊得挺开心的吗?”她拿起一块罗姐刚送来的、还带着温度的蔓越莓司康,掰了一半递给我,“就当多了一个兴趣相投的、可以互相推荐歌单的网友呗。有个能跟你一起蹲守S发歌、还能讨论编曲细节的人,也挺难得的,不是吗?毕竟我们学校那群人里,能跟你聊这些的也不多。”

我接过那半块司康,点了点头。江颐霏总是这样,既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风险,像她解出难题后标注出易错点一样,又能给出最务实冷静的建议。她不会一棒子打死,也不会盲目鼓励。身处不同的学校,她反而能更客观地看待我身边发生的事情。

“我知道,”我叹了口气,司康的甜腻在嘴里化开,却带着点微涩,“就是觉得……有点可惜吧。”

可惜那个在音乐世界里显得那么契合、能接住我所有小众喜好和奇怪感想的灵魂,在现实世界的规则面前,似乎蒙上了一层看不真切的雾气。可惜那段在地铁上偶然获得的、带着点奇妙色彩的连接,原来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模糊的、需要小心翼翼不去触碰的边界。

“没什么好可惜的,”江颐霏端起抹茶拿铁,喝了一口,语气笃定,“保持距离,享受聊音乐的快乐就行了。别投入不该投入的感情,尤其对方还是个连感情状态都交代不清的、十一年级的学长。”她特意加重了“十一年级”几个字,像是在提醒我,我们之间不仅隔着模糊的感情界限,还隔着现实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生活圈子。

我跟着她一起走出“昨日屿”,罗姐在身后笑着说“下次再来”。周末傍晚的风比平时温柔些,吹散了咖啡店里的暖意。心里那点因为程弈而泛起的微妙涟漪,在江颐霏一番冷静分析后,似乎渐渐平息了下去。但那个深蓝色的头像,和那个名叫“程弈”的存在,已经像一枚书签,夹在了我十年级这个有些混乱又充满未知的夏天里。

我知道江颐霏是对的。把他当作一个有很多相同兴趣爱好的、遥远的网友,是目前最安全,也最明智的选择。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轨道,他挣扎在他的托福和十一年级压力里,我面对我的雅思和十年级挑战,我们唯一的交集,似乎就是那片由音乐构建起来的、虚拟的公共空间。

可是,人心啊,从来都不是完全听从理智指挥的。那片代表他的、深蓝色的海,平静的表面下是否真的暗流涌动?而我这点该死的好奇心,又能被理智压制多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