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捷也回信息了:“小攀攀,你可算是回消息了,你要再不回,我就要报人口失踪了。”
“谢谢纪哥关心,就是刚到这边,上课还有点不适应,多花点时间学习。”
“原来如此!你没事就好。你们学理工科的就是苦逼,还是我们学文的爽!只要赶在ddl前交出论文就好了。说好了啊,周末来我家搞烧烤,到时候来接你。”
“不用接,你把定位发给我,我坐地铁或者公交车过去就好。”
“那不行,你是大厨,就要有大厨的待遇。星期六下午我来接你。”
“说好了还得看我有没有推不掉的事。”
“刚开学,周末能有啥事?安哥周六有课,他晚上都还会赶过来呢。”
翟京安也会过来?聂攀顿时打起了精神:“没别的事我肯定去。”
学习既然这么苦逼了,那么课后确实要安排些活动给自己减减压,正好做菜也是他的减压方式。
今天才周一,接下来还有四天课要上,想到自己根本听不懂课,他内心就难免恐慌。
但想到周六的活动,他又振奋了些,算是还有个盼头吧。
翌日上小班辅导课,大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思路,提出自己的疑惑,孙必凯一直都很积极活跃。
唯有聂攀安静得像个鹌鹑,竖起耳朵听大家发言。因为语言问题,他还不能完全听懂大家的发言,不过也算是有所收获。
导师见他一直低头看着自己的平板电脑,完全不参与小组讨论,便走到他身边:“攀,你在看什么,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聂攀抬起头,脸很快就红温了,结结巴巴说:“我在认真听大家发言。大家的思路很好,给了我不少启发。”
导师点点头:“你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聂攀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把自己昨天在复盘教授讲义的疑问提了出来,这个疑问不算难,大家很轻易就帮他解了惑。
导师满意地点头:“你们在课堂上遇到问题一定要说出来,我们小组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聂攀低着头,耳朵都快滴血了,这种小组讨论模式,如果想要进步,无异于是把各自的不足暴露在众人面前。
他觉得自己太弱了,丢中国人的脸。毕竟在外国人眼里,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数学好,偏生他还是个数学专业的学生。人家会说,中国人的数学,也不过如此!
聂攀暗暗攥紧了拳头,一定要把数学学好。
下课之后,孙必凯没来找聂攀说话,他跟那群外国同学有说有笑,比起聂攀,他的英语明显要流利得多,这大概就是沪市学生和滇省学生的差别。
哪怕同样上的是国际学校,沪市的学生素质也普遍高于滇省的,谁叫滇省是边陲地区呢。
聂攀知道这是个事实,但内心还是止不住沮丧,语言差一点他认了,数学差他不甘心。
讨论完后,导师给大家发了问题集,这些是根据上堂课所学内容所出的题目,题目比课堂所学内容更深、更灵活,是对基础的延伸。
这就相当于这周的作业,到下次再上这门课的小班课时,会拿出来讲解分析。
聂攀默默把题目收起来,周末只怕是有得忙了,希望还能抽得出时间去烧烤吧。
下午又是教授的讲座,聂攀依旧听得一头雾水,但他没有昨天那么沮丧,他知道这事急不来,只能多花时间去学习,然后慢慢适应。
上大课的起码有两百多人,其中有二三十个中国留学生。聂攀在大课上认识了两个中国同学。
人是社会动物,爱抱团,上课的时候,都跟自己熟悉的人坐一块。比如这样的大课,白人和白人坐一起,印度人和印度人坐一起,中国人自然也和中国人坐一起。
聂攀认识的这两个同学就是主动过来跟他一起坐的中国人,一个是来自蓉城的女生许亚彤,还有一个是来自冰城的男生齐子珩。他俩跟聂攀有相同的困惑,都表示听不懂教授说的。
不知道他俩是不是真听不懂,但至少给了聂攀一些安慰,让他内心的焦虑减少了些。
这俩是在来英国之前就认识了,他们在网上通过发帖征集结识的,并且线下面了基,非常投缘。两个家庭还一起去川西自驾游了,申请宿舍的时候,两人一起合租在同一套社会公寓。
两人还是结伴来的英国,没让家长送。虽然没有明说他俩的关系,但聂攀能看出来他俩应该是一对儿。
说实话,聂攀还挺羡慕的,这种缘分真的很难得,至少彼此有个伴,学习也能互相讨论。不像他独来独往,公寓唯一说得上话的陈玉轩又是学医的,跟他也没多少共同话题。
但孤独是留学生的常态,聂攀告诉自己,要慢慢适应。
开学第一周,除了周三是社团活动,其余四天都在上课,每天上下午各两个小时,乍看并不忙,但聂攀依旧觉得亚历山大。
这周上了三次大课,余下的都是小班辅导课和习题课。课看起来不多,但教授讲的内容并不少,他们专业重点不在老师讲课,而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每次小班课都是对大班课的延伸与拓展,聂攀还有语言障碍,他不得不全力以赴,先吃透教授所讲内容,才能应对小班的延伸与拓展。
为了不拖欠知识点,他每天都要学到半夜。
终于熬到了周末。许亚彤和齐子珩知道他没什么朋友,还热情邀请他周末一起吃火锅。
聂攀婉拒了:“谢谢,下次吧,我明天跟朋友有约了。”
许亚彤听说他还有朋友,感到很意外:“你在伦敦还有朋友?”
“嗯,我高中学姐也在英国留学,通过她认识了几个朋友,但都不是本校的。”
“那就好,有朋友就好。在异国他乡,就怕独自一人。尤其是英国这破地方,天晴的日子少,冬天日子又短,简直要把人逼疯去。那祝你玩得愉快!”
“谢谢!也祝你们有个愉快的周末,咱们可以下次聚餐。”聂攀没有说自己饭做得不错,如果真和他们一起聚餐,他是不介意露一手的,就为这份善意。
尽管第二天就是周末,聂攀依然没有放松,他回去后重新梳理了一遍教授的讲义,把今天的讲座内容重新学习了一遍。
周六一早,聂攀八点半起来,去洗衣房洗衣服,等衣服洗好的时间,他去了健身房。周末上午健身房没什么人,大家都趁着周末睡懒觉呢。
锻炼完,衣服也洗好了,聂攀把衣服烘干,洗一次衣服7镑的费用,实在是叫人肉疼,他琢磨着是不是要自己买个洗衣机来用。
回到楼上,他打算给自己做顿好吃的。
这周在学校上课,中午吃得太简单了,基本上都是冷饺子和包子,因为休息时间太短,食堂里热饭的微波炉前总是排着长队,等口热饭吃根本来不及。
这也难怪很多人都带简单的三明治,因为冷的也能吃。食堂当然是有饭的,只是太贵了,自己带饭更省钱,也更合胃口。
晚上回来也很少好好做饭,不是下个面条,就是煮饭的时候顺便蒸上鸡蛋羹、排骨或者牛肉,一切都是为了省事。至于青菜,通常都是生吃黄瓜、西红柿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迄今还没用过炒锅。
聂攀打开冰箱,检查还剩多少食物,发现所剩不多,饺子和包子都没有了,明天还得去超市补给一番。
冰箱里还有半只鸡,聂攀拿出来解冻。调个淡盐水,把鸡肉装进密封袋,压在淡盐水里,十分钟左右就能解冻好。
肉是冻肉,不算新鲜,炊具和调料也有限,所以只能做个简单的黄焖鸡,再炒个手撕包菜,简单的一荤一素,自己吃完全足够。
正在解冻鸡肉,陈玉轩进来了,他看到聂攀在做饭,赶紧凑了过来:“聂攀,你在做午饭吗?我可以跟你一起吃吗?我这里也有菜,咱们一起做,一起吃。”
聂攀已经有两天没见到陈玉轩了:“好啊。你那有什么菜?”
陈玉轩翻了翻自己的存货:“我这还有牛肉和虾仁,你觉得做什么好?”
聂攀说:“那就炒个虾仁吧。”
“好!”
陈玉轩其实不怎么会做菜,平时只能上网跟着食谱简单胡乱一锅炖,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买食材是为了跟聂攀蹭饭用的,毕竟不能让聂攀出了力还要白吃他的。
聂攀并不介意多两个菜,这对他来说是很简单的事,而且陈玉轩承诺了他洗碗刷锅,这恰好是聂攀不太爱干的。
他很快就做好了三菜一汤:黄焖鸡、清炒虾仁、手撕包菜与西红柿鸡蛋汤。
聂攀炒菜的时候,陈玉轩就拿着一个硬纸壳在旁边扇风,以免烟雾报警器乱响:“这个烟雾报警器太灵敏了,稍微一点动静就会响。前天我做晚饭时就响了,本来也没多大事,可那个立陶宛人太烦人了,他跑来把我骂了一通,一点都风度都没有。我觉得我们应该给立陶宛人套麻袋,把他揍一顿就老实了。”
聂攀看他瘦瘦的,没想到思想还挺暴力,不由得笑了:“他确实挺烦人的,我那天煮个米粉,根本就没油烟,他跑来跟我说油烟太大了。纯粹就是故意找茬。”
“我看他明显就有种族歧视,他还找过韩国女生和非洲女生的茬。”
“把他的行为都记下来,他要是实在过分,咱们就去投诉他种族歧视。”
白人多少都有点种族歧视,但这却是政治不正确的,所以很少表露出来,尤其是成年人,熟人之间就更不会轻易表露,这个立陶宛人的情况属于极少数,偏生给他们碰上了。
求收藏求留言[求求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14章 黄焖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