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渊背着康杜若做的“小操作”,并没有告诉康杜若。如果《回家》有辛被出版商看上,那是一份惊喜;如果最后石沉大海,那……就当无事发生。虽然,简渊认为康杜若还不至于脆弱到那种地步,但如论多成功的作家,都是不乐于见到读者否定自己作品的。
就在这段期间,《回家》也终于在国内上市了。作为出版方,工作并不是到图书出版就为止。图书市场一年少说也有十几万种新书上市,早就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如果一本书上市后,就放它自生自灭,那肯定只有扑街一个结局。但简渊对后续的营销工作也没有太干预,因为这是验证一本书生命力的阶段,不管他与康杜若是什么私人关系,她的书却必须接受真正的市场考验。
由于《回家》是一部偏严肃的纪实文学,所以它注定不能按市场书的方式营销。好在兰登中国本来就以社科书和高端小说为主,营销部针对书的调性制定营销方案,联系各类社会资源开始推广。简渊只是定期过问一下推广工作的进度,偶尔提下意见。而康杜若就比他上心多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看她那样子,恨不得要直接住在营销部里,天天盯着营销编辑。要是看到五星评论,她能兴奋上一整天;要是看到个差评,她能立刻开始怀疑人生。
“现在知道当一个真正的创作者不容易了吧?”看到康杜若的模样,简渊有些好笑道,“以往你写那些垃圾时,从来不用管后续如何,所以你也不会患得患失,更不会主动提升自己,这才是我那么反对的原因。”
“好好好,我已经深刻领会你的精神了,你还要提多少遍?”事到如今,康杜若对最初与简渊的争执早就不在意了,但时不时被翻个旧账,她当然会有点不爽——确切地说,她是为当初那个破罐子破摔的自己感到羞愧。
简渊却并没有停止这个话题,他的语调不经意地沉了几分,发散开来:“就算一本作品能成功很不容易,可这世上却从不会缺有作家梦的人。但即便是我,也不是每次负责的书都能成功。实际上,不成功才是常态,能名利双收的作品永远只是少数。这种时候,当我面对失望的作者时,就会感到非常窘迫。”他的目光略微暗淡道,“我固然可以安慰他们,他们写的东西本来就不像通俗小说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成绩。但我心里清楚,在读者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当下,他们的创作只会越来越艰难,这无关对错,只是时代如此。”
康杜若静静地听完,又瞅了瞅简渊,开口道:“其实……你不用有那么大的负担,这本书就算一片水花也没有,我也不会埋怨你。”
简渊愣了一下,意识到康杜若想岔了:“我不是说你。”他呵呵一乐,“我需要这么拐弯抹角地给你打预防针吗?而且这本书才刚面市,现在就悲观也太早了,至少把能做的工作都做到位再说。”他说着,翻了翻手机,把一篇文章推给了康杜若,“你先看看,这是今年底文津奖的情况介绍,我打算让《回家》报文津奖,卫响过几天会把申报表发你,你准备下资料。”
“文,文津奖?”康杜若吓了一跳,“你觉得《回家》能报文津奖?”
“为什么不能报?”简渊反倒奇怪,“我一路看着你创作完成,写的不差,有什么不能报的。”而且文津奖本来就侧重人文思想、社会文化等非虚构图书,与《回家》的调性很符合。“不过当然了,获奖率一般只有2%,你不要报太大希望。”
康杜若连称不敢,她何止不敢报太大希望,她甚至觉得简渊也太看得起她了。自己重拾笔写的第一部作品,没希望才是正常的。
不过话虽这么说,几天后当她收到卫响的邮件时,还是认认真真把申报信息看了一遍。申报文津奖有出版方推荐、读者推荐和作者自荐三种途径,限于当年出版的新书,并以社科、科普、少儿类非虚构作品为主。《回家》由兰登中国出面申报,卫响已经把出版方需要填报的信息填好,甚至还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填上了几位专家的赞誉。康杜若把其他需要自己填的完善好,然后对着“作者介绍”犯了难。
虽说“英雄不论出处”,但是个人也能想到,一位久负盛名的作家和一个新人,陪审团的观感肯定是不一样的。何况她不仅是一个新人,她过去的履历——给各种微信写软文?这连提都不好意思提。为此,她咨询简渊的意见,简渊让她别提过去做过的丢份事,但其他的实话实说。至于康杜若作为一位被拐卖儿童的家属,更是应该写进介绍里,这会让她的创作初衷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康杜若按照他的指导,润色好自己的情况,并在创作经验上填了那个影评专栏,以及她过去唯一值得一提的作品——《遇见曹珂》。
这之后,康杜若就清闲了一段日子,她去看望了几回母亲,还持续关注“我们在找你”网站。她曾经幻想过,如果《回家》能大卖,或许能给梁夏提供更多的线索,但也知道这希望渺茫。社科类图书读者往往是少而精的,这也注定了它的普及范围有限。不过梁夏还是很高兴她的书出版了,康杜若送给她20本样书,梁夏还热心地在网站上帮她宣传,那些与她接触较多的成员,几个自掏腰包支持她。
简渊问她下一步有什么创作计划,《回家》结束后,她的日常工作主要就剩电视评论了。光靠这个收入可不是长久活计,所以自由作家就是这点不好——没有稳定的现金流。但灵感又不是想挤就能挤出来的,康杜若只能回答并没有想好。于是简渊又帮她介绍了几个办杂志的朋友,她在里面找到了一份写专栏的工作,也算是稍微补充下自己的钱包。
就是在这个时候,宗建华的电话不期而至,通知了康杜若一件事。
“下架了?”康杜若愣了愣,“为什么?”
“你没看最近的热搜吗?”宗建华在电话那头说,“塌房了呗,他被拍到在俱乐部里酗酒打架,视频都在网上传开了。”
康杜若连忙打开微博,搜索她从来不关注的热搜,果然看到名列前茅的八卦里,有几个关于“曹珂素质低”“曹珂打架被拘”的消息。老实说,像曹珂那样桀骜不驯又年少成名的小青年,干出这种事康杜若一点不意外。不过她着实没想到,一个明星的丑闻能影响到这种地步:不仅他自己可能退圈,还连累的他的书也被下架。
康杜若一阵无语,好在她那笔稿酬是一次性付款,之后书是死是活都跟她无关了。宗建华说完这个消息也是一阵长吁短叹,他原本与曹珂的经纪人还有其他业务联系,对此事的痛心疾首度比康杜若深得多,免不了对着曹珂发了一顿牢骚,直言这小伙子真会作死。
结束了这通电话,康杜若又仔细在微博上逛了一番,发现网上对曹珂的贬损程度完全不亚于当初对他的追捧程度。她不了解粉丝群体,所以讶异于人们的感情居然能扭转地如此迅速,如此南辕北辙。她还看到有零星的评论,嘲讽他那样的人也能出书,这让康杜若有点不是滋味。不管曹珂怎么样,那书却是她怒力完成的,曹珂的人品又不代表她的人品。不过粉丝情绪上头的时候,哪会管这些,万幸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曹珂身上,还没人注意到康杜若这个透明“编著”。
晚上简渊下班后,她把这个新闻也跟他分享了。简渊倒没什么评价,只是从他下意识露出的嘲讽表情看,他肯定想的也是“不足为奇”。
“对了,你朋友那部电影没受影响吧?”忽然想到为了让曹珂配合改书,简渊还推荐他进了“倒悬的天梯”演员单,康杜若有点担忧地问道。书被下架跟她关系不大,但要是电影出问题,那简渊欠的人情可就大了。
“他在里面就是个几分钟镜头的小配角。”简渊轻松地摇摇头,“而且这电影是文艺片,目标观众跟追星的粉丝就不是一个群体,我估计他的粉丝也没几个人看过。”见康杜若仍是蹙眉,他伸手在她额前轻轻一弹,“也算给你一个小小的教训,给这种不入流的人写书,对你没任何好处。”
康杜若对他无时无刻不忘教育自己的行为,翻了个白眼,抬手表示投降。而且这次确实如他所说,如果不是自己毫无名气,谁知道会不会被群情激奋的黑粉们捎带上。不过简渊并没有纠缠这个问题,提点一句后,他转了个话题:“忘了曹珂那些破事吧,我来告诉你个开心的事。”
“什么事?”康杜若好奇道,这才发现简渊似乎从进门开始,兴致就很好。
简渊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先问道:“你有没护照?有没有办过签证?”
康杜若摇了摇头,她过去连小区都很少出,更别说去办护照了。
“那就去办一个吧,然后再办个美国的旅行签证,现在都很便捷了。”简渊说完,把手机递给了她,康杜若看到那屏幕上正是一封电子邮件——
“……尊敬的简渊先生,谨此代表 National Book Foundation,诚挚邀请您……”康杜若猛地瞪大眼睛,“美国国家图书奖!”
“yes,”简渊绽开一个笑容,“我之前合作的一位作者作品,入选了小说类名单,我作为双日前任总编,也受到了邀请。怎么样,要不要和我一起来个短途旅行?”
国庆假期摸个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罪与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